人 生百态358 七上17课《猫》三个设计点

文摘   2024-12-05 21:29   江西  

人生百态358七上17课《猫》的三个设计点

一《猫》的写作背景

郑振铎的《猫》写于1925117日,地点是上海。此前,作者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主编《小说月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科学、民主、博爱”思想影响,但在那个时候,他思想上极度“彷徨”,看不清更找不到中国的出路。于是,1925年到1927年,他创作了16篇组成写实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猫》是其中的第一篇。

二任务群驱动教学《猫》

本文单元说明已经展示本单元有三大任务。任务一体会人与动物的关系,任务二亲近动物,丰富生命体验;任务三记述与动物的相处。

任务一又分解成五个子任务: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和情节;重点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作者的感情和观点;掌握阅读的策略;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

本文设计点一用任务驱动教学 设计点二动物对人的关系

根据以上资料,本篇课文我分为两个课时讲。第一课时讲解时代背景、作者和字词。剩余时间梳理“我”养的三只猫的过程。重点突出第三只猫的遭遇。

第二课时从细节描写入手,先抛出问题:本文什么地方用了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感情?

提示:用圈点勾画法来画出细节描写的语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一般能找出三只猫的外貌、性格、动作等语句。当然重点是27段和30段。

26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27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28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我提出问题:当有人在背后走近你的时候,你有没有感觉?

学生多数回答有。

我继续问:猫科动物是感觉最敏锐的动物,猫能不能感受到我的靠近?

学生都回答:能。

我问:为什么猫不跑走?任由我靠近它,拿棒子打它?

学生沉思了一会,回答:因为猫信任主人。猫爱着主人。

我问:猫对人的信任换来了什么?

学生说:冤枉、误解、伤害、棒打,带来死亡……

我总结: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动物对人是忠诚的,信任的,但人类有时候没有好好对待小动物,给小动物带来了很多伤害。

以上是在备课中发现的另一个教学设计点:一般的教案只强调人与动物的关系,忽视了动物对人的态度。这一段的对比,更能突出人的主观臆断带来了悲剧——把一只善良的小动物虐待致死。

教学设计点三:《猫》里的三个案件:小黄猫失踪案,芙蓉鸟案,良心审判案

小黄猫失踪案

案件过程:

一个午后,小黄猫不见了。家人找了好几遍。不知所踪

案件调查:

张婶说隔壁邻居看到早上有人抱走了。

案件结论:

小黄猫被人抱走了。

芙蓉鸟被杀惨案

案发现场:

鲜血四溅,一只芙蓉鸟被什么咬掉一条腿。凄惨死去。

犯罪嫌疑人:花白胖猫

理由:花白胖猫喜欢凝望鸟笼。

证人:我、妻子、三妹、张婶(默不作声)

审判结果: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学生思考:这个过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吗?

良心审判案

被害人:花白胖猫

犯罪嫌疑人:我

作案动机:误会花白胖猫吃了鸟,实际是另一只黑猫做的。错杀了花白胖猫。

法官:自己的良心

审判结果:无期徒刑,自此永不能养猫。

原因:不能公平公正对待小动物,性情暴虐,冲动,主观臆断。不适合养猫。

这三个案件一亮出来,学生非常感兴趣。再来深挖文章内涵。

问:如果是第一第二只猫,“我”会一棍子打死它们吗?为什么第三只猫会有如此遭遇?

明确:第三只猫长得难看,性情不讨喜,不活泼,又没有用不会捉老鼠。

问:长得不好看,性情不讨喜,不活泼,没有用就可以被人这样不公平对待吗?应该怎么样对待所有小动物?

明确:只要是生命,就值得温柔以待,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所有的生命都是命。

再深入引申问:我们大多数人是哪一只猫?

明确:第三只猫。所以,也要不要因为长相、性情、学习成绩看不起班上同学。都应该团结友爱。

最后明确本文中心1要珍惜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2做任何判断之前都应该经过调查研究。不应该主观臆断妄下断语。


晓琴漫话
看人间百态,记日常温情。叙家事国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