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消费金融向前发展的“大力水手”

民生   财经   2024-03-28 19:27   重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近日,金融监管总局修订发布《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提高消费金融公司准入标准,强化业务分类监管,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正在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庆正以其独特的方式,成为推动消费金融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全国消费金融蓬勃发展
近年来,我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迅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从机构来看,消费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灵活的金融服务。截至目前,我国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达31家,其中21家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出资人为商业银行,非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共10家,以电商平台等为主要出资人。
这些公司在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面向传统银行覆盖不足的长尾群体进行展业,形成与传统银行互为补充的消费金融业务格局,对推动消费增长、提升金融普惠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市场规模来看,近年来,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的资产规模和贷款余额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截至2023年年末,消费金融公司的资产规模及贷款余额均突破了1.1万亿元大关,同比分别增长了24.4%、31.8%。进一步彰显了消费金融行业的强大活力。此外,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的增加,消费金融公司的服务覆盖面也在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涵盖出行、日常消费、教育、旅行等多个领域;2023年累计服务客户数量超过3.7亿人次,同比增长了23.3%。

重庆消费金融更具辨识度

目前,重庆正抓住西部金融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重大机遇,努力打造全国消费金融集聚地,提升消费金融的重庆影响力和辨识度。
“重庆消费金融行业机构类型丰富多元,金融科技创新发展,规模体量全国领先,已形成头部引领、行业集聚、多层次发展并服务全国的消费金融体系。”重庆市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2023年年末,重庆涉及消费的金融机构(组织)超过80家,消费贷款规模同比增长30%。重庆的3家消费金融公司,即蚂蚁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贷款余额达3077.7亿元,占全国消费金融公司的26.67%,居全国首位。

其中,蚂蚁消费金融致力于做好消费者服务。在产品上为用户提供了账单助手、花呗来电、花呗周报等辅助管理工具。其中,花呗上线的全国首个理性消费管理工具“账单助手”,为用户提供账单管理、花超提醒等功能,引导用户形成理性消费信贷习惯。截至目前,全国约有2.5亿人正在使用“账单助手”,其中超过1亿人为“90后”。 

马上消费金融致力于打通消费信贷服务“最后一公里”。依托人工智能处理海量数据,有效解决大量小额、分散等业务难题,审批时间缩短到秒级,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数智化水平,提升用户体验感。目前,该公司用户已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3C数码、旅游运动、生活服务等消费场景全覆盖,满足了“短、频、快”的消费信贷需求。
小米消费金融致力于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对消费客群的精准定位。如针对新市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采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完善客户画像及风控模型,综合考虑其子女教育、日常开销等生活消费场景,提供全维度一体化的消费金融产品。
此外,重庆在消费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管理层面出台了系列监管政策和法规,建立了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不断加强对消费金融市场的规范与管理。重庆消费金融公司也积极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完善风险评估体系、提高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2024年3月20日,在重庆举办的首届“消费金融高峰论坛”上,成立了消费金融服务联盟(重庆);发布了消费金融行业首份“负责任的消费金融”标准。据了解,该标准分为5个主题,分别为社会与环境、消费者保护、消费者促进与提升、数字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合作方管理。该标准框架建立后,可在实践中转化成引导发展的方向,消费金融机构可对照标准框架自律规范,进一步助推消费金融行业合规经营。

主办方供图
总的来看,当前重庆消费金融的发展处于领先地位,初步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消费金融高地。未来,可重点围绕政策、科技、产品、协同和人才等方面入手,打造更多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成果和载体,进一步巩固消费金融的领先优势,不断提升消费金融在全国的影响力、竞争力、带动力。


财经知识加油站

“消费金融服务联盟”:在3月20日的“消费金融高峰论坛”上,中信银行、华夏银行、重庆农商行、蚂蚁消金、度小满等19家金融机构签约成立“消费金融服务联盟(重庆)”。该联盟将立足重庆、服务全国,着力共同完成搭建消费金融合作机制、探索消费金融标准化建设、服务国家战略举措等目标任务,推进消费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注入新活力、新动能。



江北嘴财经
智库型数字化财经新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