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2月26日),西部金融研究院《重庆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24)》发布暨资本市场发展研讨会在重庆江北嘴成功举行。重庆市级有关部门、区县、行业协会、金融机构、重点企业、上市及拟上市公司、中介机构负责人430人参加。重庆市江北区委书记陶世祥,重庆市委金融办副主任、市地方金融局副局长裴胜春出席并致辞。
研讨会上,发布了《重庆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24)》《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发展报告(2024)》。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发展好资本市场、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资本市场投资机会、浙江民营企业上市的启示、上市公司与科创共舞等主题开展主题演讲与圆桌对话,共同为促进重庆企业上市、上市渝企高质量发展及资本市场的繁荣建言献策。
研讨会由重庆市委金融办、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市社科联、市工商联指导,江北区政府、江北嘴中央商务区管委会主办,江北嘴管委办、江北嘴金融促进会、西部金融研究院承办,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重庆市注册会计师协会、成渝经济促进会、江北嘴财经智库联合承办,已成为西部地区资本市场领域的年度性重要品牌活动。江北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陈德川;市社科联秘书长、二级巡视员李友康等出席。
陶世祥在致辞中指出,作为重庆中心城区核心区、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江北把发展壮大资本市场作为金融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招,扎实推动上市公司高地和基金发展高地“双高地”建设,率先落实QDLP试点机构,试点机构数量及额度均居全市第一,上市企业数量、市值、经济证券化水平均领跑全市。《重庆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24)》《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发展报告(2023~2024)》契合重庆金融发展需要,是立足江北、服务全市、引领西部的又一重要成果。研讨会的举办将为江北推进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输送“金点子”、带来“金钥匙”。希望企业家朋友们进一步考察江北、投资江北,共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重庆先行示范区,通过合作的“金种子”结出丰硕的“金果子”。
裴胜春在致辞中表示,重庆市委金融办将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作为高水平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企业上市“千里马”行动,深入开展“提质增效强回报”专项行动,全力打造西部股权投资基金高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成效明显,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力充沛,股权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服务持续优化。西部金融研究院近年来持续聚焦重庆上市公司发展,连续4年编撰发布《重庆上市公司发展报告》并举办了4届资本市场发展研讨会,成功塑造了具有重庆辨识度的金融IP。重庆市委金融办将探索出台支持有条件的上市公司开展并购重组的具体举措,推动更多投资机构关注重庆、投资重庆、落户重庆。活动中,陶世祥,著名金融学家、国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西部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吴晓求,裴胜春、陈德川、李友康,江北嘴金融促进会会长何贵共同启动《重庆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24)》的正式发布。江北区政府党组成员陈静在主持《重庆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24)》发布仪式环节表示,《重庆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24)》多维度、多视角全面总结了重庆上市公司发展情况,是上市公司发展的“工具书”“路径图”和“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资本市场研究室主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资本市场与公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跃文代表课题组现场发布《重庆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24)》。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专职研究员,西部金融研究院、成渝经济促进会特约研究员邵腾伟现场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发展报告(2023~2024)》。
吴晓求在“如何发展好中国资本市场”的主题演讲中认为,发展好资本市场需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全面推动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监管层和交易所要确保上市公司以及市场交易信息公开、透明。同时,要持续完善退市制度,对因违规违法而退市的上市公司,要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的手段,追讨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占用资金。二是提升上市公司竞争力。竞争力内含了上市公司的技术进步、科技创新。要更多关注具有发展预期的高科技企业,努力推进上市公司结构转型。三是形成市场流动性储备的预期机制。人民银行推出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货币政策工具,意味着我国资本市场已开始形成流动性储备的预期机制。货币政策将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纳入其中,我国金融从单一稳定时代过渡到存款类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双重稳定时代,构成了我国金融体系稳定的“双支柱架构”。深创投集团原董事长倪泽望在“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 资本市场投资机会”的主题演讲中认为,当前创业投资机构募资较为艰难,投资更加谨慎。在此背景下,其投资逻辑正在发生改变,更加关注国家战略需求,关注企业的盈利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投资方式从财务投资(IVC)向产业投资(CVC)转型;投资赛道更加关注新质生产力硬科技及并购重组相关方向。下一步可关注四个投资赛道:一是国产替代。受地缘政治博弈、中美科技竞争等因素影响,半导体、新材料、工业软件等国产替代领域可成为持续关注的投资方向。二是工业互联网。数字中国建设,促进互联网和数字经济贯穿产业链、供应链,形成数据智能应用,从而实现产业协同效率和运营质量的提升。三是大消费。在持续扩大内需的政策指引下,消费科技、健康消费等大消费领域迎来巨大发展机遇。四是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原浙江省人民政府金融办副主任、省上市办副主任,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包纯田在“‘浙’里相‘渝’——浙江民营企业上市对重庆的启示”的主题演讲中认为,当前浙江上市公司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一是转变经营发展思路。根据经济及产业发展情况,及时调整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更加重视技术培育和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注重公司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积极拥抱“出海”。加强资本、人才及研发、商业网络和供应链网络出海,并收并购对公司有互补提升作用的项目,加力孵化同行业海外项目。三是发挥存量优势,加强行业整合。发挥浙江龙头企业的优势,对行业中的骨干企业实施整合。面临发展困境的上市公司通过出让控股权或让渡经营权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四是家族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在创二代不具备促进企业发展条件的情况下,且受职业经理人管理体系不完善的制约,浙江上市公司选择更优秀的控股方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家族财富传承和股东权益。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西部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朱燕建主持圆桌对话,能辉科技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罗联明,西南证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李军,新铝时代董事、董事会秘书周子彦,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高级合伙人胡剑飞围绕“2025上市公司与科创共舞”主题展开实务对话,就上市公司如何拥抱科技创新碰撞智慧。
责编:朱秋虹
编校:邓加琳
声明:除原创及特别标注来源的内容外,其他文字、图片、视频内容均来源于各大主流媒体与网络,如认为内容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微信公众号原创文字、图片、视频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