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信世界经济全球化
趋势仍然不变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Philip H. Knight教授及名誉院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Michael SPENCE
任何经济体都有贸易部门,其对全球经济状况非常敏感,但是并不意味着其中所有东西都在贸易流通。但我对未来很乐观,未来5到10年,经济数字化将创造一个全新的全球互联水平,降低物理边界的限制,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仍然不变。
避免陷入加码贸易
限制的恶性循环
错综复杂的经济与地缘政治因素仍对全球经济构成巨大压力。探寻重振增长之路,首先,要推动服务业的改革,推进自由化、放宽政策、建立监管框架;要加码人力投资,特别是加大对教育和医疗的投资,以挖掘服务导向型经济的潜力。其次,要遏制地缘经济分裂,应避免陷入加码贸易限制的恶性循环,尽可能推动进一步融合,可基于现有的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框架,减少非关税壁垒,开放服务贸易,推进数字贸易、标准统一、能源贸易等发展。再次,要保证可持续性,必须加快低碳经济转型,投资于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和绿色基础设施,创造新的经济机会。
推动有条件的竞争性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名誉所长、非常驻高级研究员:C. Fred BERGSTEN
遏制中国不是一个可行的、明智的政策。如果中美两国能够达成一致,共同制定新的道路规则,将是向前迈出的关键一步,从而为中美双边关系和世界经济找到一条更加稳定的道路。希望中国和美国最终能坐下来,就各自的产业政策进行对话。而有条件的竞争性合作和功能性脱钩是缓解中美双边关系、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摩根大通首席风险官:Ashley BACON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原所长:张宇燕
当前,全球治理存在着巨大的治理赤字,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全球共识、全球公共治理产品供给不足和大国间的“负和博弈”状态,而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停摆,临时解决方案远不能满足需要,未来,全球治理需要大国间的合作,各国间或可考虑在宪法层面形成体系化的全球治理共识。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
人工智能潜力巨大,最终将提高生产力。但就像麻省理工学院教授Daron Acemoglu在《权力与进步》一书中提到的那样:技术创新是好事,但有时也会带来结构性问题,比如导致一些工作岗位被取代,却不一定能立即提高生活水平。因此,需要在就业挑战和创新之间取得平衡,谨慎管理技术创新取代工人的过程,包括为重新就业而进行再教育等。在这个问题上,中美应该共同努力。
财经知识加油站
治理赤字:主要表现为全球治理机制的供应不足,形象描绘了当前全球问题上升而治理能力下降的欠缺状态,包括治理规则不适应形势变化、治理不充分、措施不管用、结果不公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