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一个7岁小孩回答后,孔子当即拜他为师

百科   2024-12-20 21:37   浙江  

一位是备受人们尊敬的老者,一位是被世人称为神童的七岁小孩,二人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神童降世

春秋时期,莒国诞生过一位神童,名叫项橐(tuó),他出生于一个日落而息日出而作、平淡不争的袁家庄中。

一天,怀着大肚子的项家媳妇魏氏正跟邻居姑嫂一起到幽儿崮挖药材,谁料走着走着,魏氏突然剧痛无比,羊水也破了。情急之下,三人不得不停下脚步。

图1

魏氏就地而躺,调整呼吸,姑嫂二人则在一旁接生。不一会的功夫,魏氏顺利地诞下了男婴,抱着啼哭不已的孩儿,魏氏在她们的搀扶下,向家的方向走去。

走着走着,魏氏便与焦急的丈夫碰了个正着。刚准备将生子的消息告诉丈夫,他就已经先一步知道了,因此才会急匆匆地上山找她。

接过孩子后,项父大喜。看着熟睡中稚嫩的小脸,他便仔细地端详起来。孩子的额头高高隆起,并且下巴圆润,正所谓是天格方圆地格饱满。

图2

“长得像个小橐(口袋)似的,那就叫他橐吧”项父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一个名字。从此该婴儿便有了姓名——项橐

随着项橐一天天地成长,他对于事物的好奇程度也与日俱增,对于见到的事物总有十万个为什么,也逐渐突显出了他与其他小孩不同的地方。

夏季往往多雨。一次,晴朗的天空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同时还伴着不间断的电闪雷鸣。其他小孩光是听见这接连不断地雷声,早就躲进母亲怀里,而项橐却是望着天空,问向父亲:“爹,为什么下雨会打雷呢”?

图3

项父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感到有些无所适从,想了会儿说道:“那是老天在惩罚坏人和妖怪,让他们不敢造次”。

“奇怪,那为什么只有夏天才有坏人和妖怪,冬天的时候咋不见打雷呢?”项橐皱着眉头问道。

项父顿时难为了起来,他本身也没读过多少书,对于事物的了解本身就很有限,所以儿子在询问他的时候,他就瞎说了一番,没想到还被这话给问住了。

周围人答不上来项橐提问的情形不止一次,而他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却丝毫未变。许是习惯的影响,项橐对于万物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图4

有次,项橐的舅舅来他家串门。吃罢晚饭后,一家人开始闲聊,当项橐的舅舅不经意间抬头收获满眼的星星时,一个想法便从脑海想出。

橐儿,你说这满天的星星有多少呢”项橐的舅舅一手指着天空,一边扭头看向项橐,期待他能答出稀罕的答案。

项橐脱口而出:“就跟地上的人一样多啊”。

图5

项橐的舅舅并未料到屁点大的外甥说起话来竟像个小大人,一时没反应过来。

项橐也不是吃亏的人,反问道:“舅舅,你头上的头发有多少根啊”?

项橐的舅舅笑道:“你数数不就知道了”。虽然舅舅并没有打击孩子天真的提问,可是谁也没有一根根去数头发吧,更何况是个小孩子。

项橐不以为然,一本正经地说道:“那你全部拔下来的话,我就能数了”。一家人都被他这“没大没小”的话弄得哭笑不得。

村民或多或少都跟项橐有过交集,都对他这个“人小鬼大”的孩童评价很高。一传十、十传百,渐渐地,项橐的名声传到了其他地方。

图6

项橐居住的袁家庄位于莒国所属境内岚山区西南部的一座山前。该山名叫圣公山,不仅风景秀丽,还是一处交通要地,光是经过它山前的驿道就有三条。

有次,一名官差恰巧经过袁家庄,趁歇脚之际就来到了项家。此前他就听过与项橐有关的传闻,对这个孩童颇感兴趣,正好有机会见识一番。

项家本就是普通农民,热情淳朴的本性使他们对远道而来上门做客的客人礼待有加。不仅放下手里的活,赶紧给来者的马儿喂草料,还忙着招呼官差的午饭。

图7

官差也没有丝毫客气,抬头说道:“主食不管是大米还是面都可以,再炒20样菜”。

此话一出,项父的脸上变得有些难堪,又不好发作,便默默来到了厨房交代夫人魏氏。

魏氏听闻后更是愁眉不展,他们哪里能吃上这么好的伙食,这小地方哪有这么丰富的食材。

这时,项橐刚好从外面回到家中,看到一脸不高兴的母亲就上前询问原因。魏氏一五一十地将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了项橐。

图8

项橐听了来龙去脉后,陷入了思考。不一会的功夫,他跟魏氏说道:“有办法了,母亲你就烙个大饼,完了再弄生、熟各一盘韭菜,都用大蒜和酱拌上就行了”。

魏氏满脸疑问地望着项橐,琢磨着他刚才说的一番话。项橐看出了母亲的不解,便解释道:“生韭和熟韭加在一起,二韭(九)是一十八,蒜和酱算两样,这不正好是二十样”。

魏氏明白了项橐的意思,便照做起来,毕竟当下也没有其他的办法。

官差望着端上桌的菜,盯了一会便大笑起来,心中对项橐赞赏不已。看到官人并没有动怒,项父和妻子那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项橐不仅聪慧无比,还因此使家人化险为夷,留下了一番佳话。

项橐的智是天生的,还有一种智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日积月累地思考和实践获得的。

虚心好学的孔子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经历值得每一个人借鉴和尊重。

公元前480年左右,身为鲁国人的孔子开始在当地开办私人学堂。他认为应该有更多的人获得学习的机会,将自身的余热用在用武之地。

图9

学生们跟在孔子的周围,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做人的德行也日渐提高。

鲁国规定的法律中有一条是:如果鲁国人在其他国家见到本国的同胞因惨遭不幸致使其沦落为奴隶的话,只要解救他们,使其恢复自由身,那么解救者在回国后就可以上报国家,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

作为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曾把受难的鲁国人从外国赎了回来,可是此举并不是为了领国家的钱,只是单纯的善举,所以并没有向国家上报。

图10

听说此事的孔子立刻找到子贡谈话,说:“子贡啊,你这么做是不对的!圣人所做之事,是可以影响百姓的民风民俗的,其中的教导之意也会传授给百姓,所以包含的不单单是利己的行为啊。

纵观当今,鲁国的富人与穷人差距悬殊,如果你向国家领取了补偿金,对自身而言是没有任何损失的;但是若你不去领取这份补偿金,鲁国以后哪里还有人再去赎回外国遇难的同胞”。

子贡细品之下,体会到了孔子的用心良苦。

随着教授的学生越来越多,孔子在用心教学之余,自身也在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其中不乏不耻下问,谦虚向人学习的例子。

图11

公元前518年,孔子曾离开自己生活的曲阜,前往洛阳拜老子为师。历经几个月的风餐露宿,终于与老子碰面。

“冒昧地问一句,您就是老聃先生吗”孔子谦谦有礼地望着眼前穿一身长袍的老者。

老者眉头一皱,心想:他是怎么认出我的。看了他几眼,问道:“你是哪位”。

孔子回复道:“我乃孔丘,特意前来拜先生为师”。

老子听后,点头说道:“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早早地就在此等候。只不过在学问的研究上,你我不相上下,为何还要拜我为师”?

图12

孔子露出谦虚的表情,说:“不敢当,原本学途就是无止境的,况且大千世界到处都有学习之处,跟着老师想必一定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孔子的一番话得到了老子的赏识,同意他跟在自己的身边。之后,老子经常指点孔子,孔子也如愿以偿地学到了更多的学识。

公元前496年左右,孔子听说卫国有一名乐师名叫师襄,便前往卫国拜师学艺,学习《文王操》这首乐曲。

在师襄地悉心指导下,孔子终于完整地弹出了这首乐曲。

图13

“不错,接下来你可以学习其他的曲目了”师襄边听边说着。

虽然老师已经发话,但孔子总觉得还是差一些,于是对师襄说:“我再练练”。

反复几次后,孔子总算弹出了该曲的意境,才达到了心中的满意度。

孔子拜过的老师还有郯子、苌弘,每一位都是德高望重、名声在外的人士。然而他的一生还曾拜过一位七岁的孩童为师,也就是上文提到的神童项橐,让人震惊不已又刮目相看。

孔子与项橐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竟让他甘拜下风,立地拜师?

语出惊人

公元前496年,孔子开启了周游列国的讲学之途。

某日,孔子与其弟子乘坐马车到某地讲学,突然马车停了下来,随后就听见弟子与一名孩童(项橐)争执起来,便拉开帘子走了下来。

图14

之前,项橐正在马路上用土堆城池,正玩得不亦乐乎,却突然冒出来一个声音让他离开,项橐哪会畏惧,依旧趾高气昂地站在原地,不肯离去。

“这里有城池在,你们是过不去的,赶紧绕道走吧”项橐理直气壮地说道。

孔子的弟子哪里听得进去,只想赶紧赶路,不想跟小孩一般见识,所以没好气地朝着项橐大声嚷道:“你这小顽童莫要再胡闹,车里坐的可是孔夫子,赶紧走开,不要挡路”。

项橐还是不依他,又说道:“我不管里面是谁,但是不论是谁都是要讲道理的”。

图15

“神童在上,老夫有礼了”。孔子下车后客气地说道,身体伴随着话语微微屈身。在他眼里,虽然孩童年纪尚小,同样值得被尊重。

“你为何要挡我们的去路呢?”孔子彬彬有礼地对项橐问道。

项橐继续又问:“古往今来,车马遇到城池都是要绕道走的,何处有城要躲着车走的道理”?

孔子心知无理,只能让弟子绕道离开。

路上,弟子子路一直有些闷闷不乐,刚好看到路边有位正在劳作的一名农夫长相与先前碰到的孩童有些相像,就萌生了捉弄之意。

图16

子路把车停到一边,向农夫走去并问道:“看你忙碌于农田,那你可知手中的锄头一天要起落多少次呢”?

农夫被冷不丁的提问弄得不知所措,更不知如何作答,一时间陷入了尴尬之地,而达到目的的子路则不露声色地暗自窃喜。

谁知,项橐赶了过来,毫不胆怯地回复道:“我爹日复一日地锄地,答案当然心知肚明。我看你们总是用马车出行,那想必也很清楚马蹄一天抬了多少次吧”?

这会,轮到子路变得哑口无言。

孔子对眼前孩童的能言善辩起了兴趣,想要借此考考他,遂向他问道:“我看你机智过人,不如我们相互考考对方,输的一方就拜赢得一方为师,怎么样”?

图17

项橐面露毫无畏惧地表情说道:“那就按你说的来吧”。

先进行发问的是项橐,他问向孔子:“请教夫子,何处的水无鱼?何烟无火?何树无叶?何花无枝呢”?

虽说是第一问,但很明显孔子露出了为难的表情,只能无奈地摇头说道“凡是江河湖海,水中皆有鱼儿;只要是柴草灯烛,有火的地方就必会生烟;没有叶哪里会有树,没有枝又哪里还会生花呢”?

项橐微微一笑回道:“井水里当然无鱼,萤火哪里有烟,枯树就无叶,雪花自然无枝了”。

孔子听到答案后,先是一惊,后来想想又十分在理。

图18

项橐接着又问:“你再想想何山上无石?何车无子?何牛无犊儿?何马无驹儿?何男无妻?何女人无夫?君子是什么?小人是什么?不足是什么?有余是什么?何城无市?何人无字?”

这一题的难度丝毫不低,孔子皱着眉头想了半天也没有答案,只能悻悻地说:“老夫不知”。

项橐揭秘道:“土山无石,轿车无轮,泥牛无犊儿,木马无驹儿,神仙无妻,仙女无夫,贤为君子,愚为小人,冬日不足,夏日有余,皇城无市,小人无字”。

答案一出,孔子佩服不已,但他岂能不扳回一城?遂开始向项橐提问。

图19

孔子问道:“老夫想问问你可知道天地纲纪,阴阳始终?何谓左?何谓右?何谓表?何谓里?何谓父?何谓母?何谓夫?何谓妇?风是从何处来?雨是从何处至?云是从何处出?雾是从何处起?天地相去几千万里”?

项橐脱口而出:“九九八十一,乃天地之纲纪也;八九七十二,乃阴阳之始终也;天为父,地为母;日为夫,月为妇;东为左,西为右;外为表,内为里;风从苍梧,雨从郊市;云从山出,雾从地起;天地相去,有千千万万里,东西南北,皆有方向”。

孔子对于他的作答倍感惊讶,不敢小觑,又继续抛出问题。

“人生在世,皆要靠星辰的光芒、地生的五谷,方才得以养育万物生灵。老夫问你,可知天上星星有多少,地上五谷又有多少啊”?

项橐眼睛都不眨地立刻答道:“天高不可丈量,地广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

滴水不漏地回答令孔子心生敬意,履行了之前拜师的诺言。

结语:孔子阅人与事物不计其数,不论男女老少皆皆谦逊待之,以理服人,这也是他受人尊敬的原因之一。尽管当时他已经名声在外,还能够低头拜一位孩童为师,更是叫人值得敬佩与深思。


世界通史
知天下事,博古通今,感悟历史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