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后电影时代】的#影史常识#栏目
将定期推送中外电影史论通识内容
力求全网最明晰,欢迎关注!
概念简述
电影诗学是大卫·波德维尔在反思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主体-位置”和“文化主义”为代表的“宏大理论”的局限性、探索重建电影研究的“后理论”的过程中,确立的电影研究方法论。
大卫·波德维尔是当代美国知名电影理论家,美国电影理论界“新形式主义”学派、认知主义学派的奠基者和代表人物之一,为1980年代以来美国电影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相当的贡献。其电影理论体系内容庞杂,涵义广泛,研究领域涵盖电影叙事、电影风格、电影历史、地区与导演个案研究等多个方面。如以一条主线贯穿他三十余年来的电影研究,“电影诗学”无疑是其电影理论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概念。作为一种研究设想和框架,他的电影诗学研究从电影自身的形式问题出发,结合认知建构理论的模型分析,集中探讨了电影艺术形式系统运作的原则与效果问题,以“电影是怎样为了得到特定的效果而被制作出来的”作为研究的基本论题
理论背景
在波德维尔看来,当代电影研究进入了一个误区,即沉溺于 “宏大理论”,忽略了更具本色的电影基础问题的研究, “对电影的研讨被纳入一些追求对社会、历史、语言和心理加以描述或解释的性质宽泛的条条框框之内”,这些理论使用了索绪尔的符号学、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巴特的文本理论,他把这四位名字的首写字母归并在一起称为SLAB理论。在他看来, “诗学以问题和质疑为中心,而SLAB理论则以教条为中心。”他认为电影美学需要 “瘦身”,而唯一能中和这种大而无当理论的,便是另一种更为集中于电影艺术问题与基础问题的理论,即他提倡的 “中间层面” ( middle-level) 的研究。
尽管波德维尔对宏大理论提出反思与否定,宏大理论经由冲击和批判之后也日渐式微,但电影理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学术机制,历史地来看,宏大理论拓宽了电影研究的视野和疆域,获得了一系列新的学术成果。波德维尔自己也强调: “诗学也没有必要将自己局限在 ‘内在的’解释而不愿离开电影、艺术或者再现媒体的领域。原则上没有任何东西能阻碍诗学学者去主张经济、意识形态、文化力量、内在的社会或心理倾向可以作为建构策略或效果的原因而发挥作用。”但这些因素的出现要以问题和质疑为中心,而不是以宽泛的教条为中心。近年来,电影的跨学科研究扩大了电影理论的语境,电影理论与跨学科研究的结合,是电影研究文化转向的新趋势。电影研究者要以兼容并蓄和博采众长的态度,在有所坚持的同时广泛吸收其他理论的观点,多方借鉴,这样电影理论研究才能走向繁荣、发展之途。
理论观点
波德维尔把20世纪80年代的英美电影研究比作一场赌注越下越大的、不顾一切的牌局,他认为这样的研究已经偏离了应以研究电影为重心的本分,越来越趋向于观念游戏,越来越趋向于用影片片段去似是而非地论证某种观念的合理正当,“这不仅削弱了理论的逻辑结构,也推迟了方法的实际形成”。波德维尔转而建议另外一条波德维尔转而建议另外一条路径,提议借鉴形式主义批评,并以此为基础,以四个互为连锁的问题来重启电影研究的应有之义:“电影形式的性质和功能是什么,特别是在其美学方面?观影者能动性的哪些方面能够根据电影形式加以阐释?我们如何分析影片以揭示其形式作用?我们怎样用历史术语为电影形式和观影者的能动性定位?”以这些直指电影研究要紧之处的问题,波德维尔指出电影研究“最好是拟定有限的问题……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有抽象阐述作为证据的具体本文的相互作用”。
从电影作品的形式和功能着手,探讨观影者对于电影形式的能动反应,通过深入细致地分析电影文本以揭示形式的作用,并进一步为形式风格和观影能动性进行历史定位,贯穿了波德维尔电影研究始终。从形式到观看反应,从文本到历史语境,波德维尔认为电影创作同所有的艺术创作一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艺术作品系统包含着期待与非期待、规则与不规则之间强有力的相互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作品建立起自身内在的系统性准则,然后,为了审美的关系,又转而违反它。这在电影中同样起作用。”
波德维尔和其他所有以诗学为方法的学者一样,强调以作品为中心,以理解创作者的创作策略为旨归,以期通过研究在创作者和观影者之间搭建一条共通的美学路径,从而扩展艺术创作的价值和意义。因此,电影研究的核心目标应该是探讨影片创制过程中在艺术原则依据以及策略方面的考量,以及这些原则和策略所达成的功能、效果和目的等等。
作为能动创造的“诗学”注重的是艺术作品的艺术性,电影诗学当然注重考察电影作品的电影性,注重考察作品与传统和规范之间的继承、变化和创新。大卫·波德维尔和他的学术伴侣克里斯汀·汤普森不仅创造性地拓展了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们所提出的研究方法,特别是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原则和艾亨鲍姆的科学实证主义文论观念,而且通过吸纳新历史主义的文化诗学思想,把生成作品的历史语境纳入文本细读的范畴,作为文本细读的强力支撑。这正是波德维尔的“电影诗学”被称为“新形式主义”的重要原因。
电影诗学不仅考察作品的内部机理,而且关注文化、经济、政治等生成语境的外部机制,着眼于影响作品构建过程的策略、效果及其他因素,通过内部与外部、继承与创新的联动思考,试图发现和确立创作中的某些特定原则和策略。据此,波德维尔明确表示:“惯例是诗学的核心问题。”波德维尔所谓的“惯例”(conventions)某种程度上是创作观念及其实现技法所构成的创作传统,所有的创作者都是基于这样的传统展开创作,观影者的能动性也是源自这样的传统。也就是说,主要以“惯例”构成的电影艺术之河流,是创作者和观影者基于共通的美学感知和艺术行为的不断建构和维护才得以生生不息。
卡尔·德莱叶、电影叙事、小津安二郎、古典好莱坞电影、电影阐释问题、爱森斯坦、后理论、风格演进史、香港电影、场面调度、现代好莱坞电影叙事方法,波德维尔以一个个让人惊叹的研究项目,一步步锤炼着他的电影诗学方法而至炉火纯青。2008年出版的学术文集,径直以《电影诗学》为名,进一步表明了波德维尔的学术态度以及其对电影诗学广泛而深入的实践,也是通过一些具体案例集中示范电影诗学的一个标志。
参考资料及来源:
论文《波德维尔的电影诗学:从个体风格到世界电影》(范倍)
论文《中观视阈下的形式本体与认知建构》(王永收)
论文《节制之道_大卫·波德维尔的电影诗学》(孙萌)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讨论考研问题
了解院校动态
收获实习资讯
一起看电影、聊电影、学电影
后电影时代「25考研社群」
欢迎感兴趣的同学加入!
添加任意学长学姐微信即可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