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太“在意”你的孩子

教育   2025-01-03 15:30   湖北  

作者:焰燃

来源:十点读书




之前带孩子在学校门口吃早餐,越吃越压抑。

邻桌一位宝妈,在十几分钟的时间里,不停地大声催促自己的女儿:

你大口大口地吃呀!
吃半天不知道喝口豆浆,傻不傻?
能不能快点,别人后来的都吃完了!干啥啥不行,吃饭的本事都没有!

早餐店里弥漫着焦虑的气氛,一位大姐忍不住出言喝止,那位妈妈才消停下来。再看那可怜的娃,战战兢兢,满脸委屈,吃得更慢了……

看到这一幕,我有些羞愧,因为自己有段时间也是“盯娃狂魔”。

不仅紧张孩子的功课,还特别在乎他的言行举止,稍有不妥就严加指责。

结果没多久就收到班主任的投诉,说孩子上课心不在焉,和同学交流也比较情绪化。

后来我及时调整状态,尽量保持松弛宽容,儿子的笑容才渐渐多了起来,老师也表扬他进步很大。

孩子的心灵敏感而脆弱,他们和大人一样,需要尊重和空间。

有时候,父母真的不能太“在意”孩子,否则苦了他们,也累了自己。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
他们真的变好了吗?

前段时间,一位杭州爸爸上了新闻热搜。

这位80后爸爸因辅导孩子作业,气得胸痛难忍,紧急送医后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好在医治及时,脱离了险境。

在内卷严重的大环境下,这类新闻时有发生。

为了让孩子好好读书,抢占学历优势,父母们费尽心力。

从幼儿园到高中,学校门口都是浩浩荡荡的接娃大军。

各种补习班、培训班外,也是人潮汹涌。

小小的孩子背着大大的书包,考不完的试,刷不完的题……

重压之下,能够逆袭蜕变的孩子又有多少呢。

一位做校园心理咨询的朋友说,越拔尖的学校,出问题的孩子越多。

因为没多少人那么热爱学习,都是被家长推着往前走。

每天睁开眼,除了背书就是做题,很多孩子在生活、社交上渐渐呈现“低能,被动”的状态。

心理学者李雪说过一句话,很扎心也很现实:

很多父母意识上觉得一切为了孩子好,实际做的却是确保孩子处在废物状态乖乖受控。

《P.E.T.父母效能训练》一书中有个案例,一位17岁的少年因为父母管教太严,产生极度依赖,失去了最基本的自控力和自驱力。

父母不在身边时,他绝对做不到主动写作业。他习惯了耳提面命,接收不到指令与催促,连关掉电视机也没办法做到。

面对父母的“爱之深,责之切”,孩子只有表现得乖巧听话,才能换来肯定和安全感。

很多人习惯了压抑和服从,变得懦弱自卑,甚至成年后也没有主见和担当,如同巨婴。

父母一切为了孩子好,可这份“好”,没有让孩子变“好”,所有的付出没有价值。


父母之爱没有错
错的是爱的方式“太满”

心理学有一种“非爱行为”,就是以爱之名,对亲近之人进行“非爱性”的控制。

孩子感受不到爱,便产生不信任感,开始反抗叛逆。

央视纪录片《镜子》,记录了3位家境优渥的“问题孩子”,去特殊学校接受“改造”。

少年家明,被父母视若珍宝,从小就进行密不透风式的管教,生怕出一点差错。

孩子不仅学习、生活全都要听安排,连想穿自己喜欢的衣服鞋子都被拒绝,更别说单独骑自行车上街,养宠物,那都是不可能的事。

家明有了抵触情绪,中考结束后就不愿再上学,宅在家里沉迷网络。脾气也越发急躁,一不如意就爆发,几度想自残、离家出走。

影片里同样让人心疼的,还有家明的父母,他们为了孩子倾尽财力与心血,因为孩子的叛逆痛哭流涕,彻夜难眠……

孩子和父母,都没错,错的是,爱的方式“太满”。

家长越负责,孩子越脆弱。

适当“偷偷懒”,为孩子“松松绑”,让他们拥有生活的掌控感,拥有自己的兴趣和热爱,才有动力往前跑。

就像国乒大魔王王楠,女儿4岁时就培养她打乒乓球,可总是打不好。

不但孩子崩溃,王楠也觉得自己世界冠军的脸面,简直没地方搁。

没办法,她只能强迫自己想开,“就当这些年的训练,是帮孩子锻炼身体了!”

之后无论女儿打的有多差,王楠都笑着说“没事。”

神奇的是,大家都放松之后,孩子居然确定了自己的努力方向:要好好打球。

有时家人半开玩笑说“要不咱不打球了”,她也坚决地表示,“不行!”


爱子女
不妨秉持“农民思维”

有博主分享了英国一位大学教授的观点:想要有所成就,应该像农民一样思考。

因为农民种植庄稼,顺应自然。

他们会勤于浇水灌溉,定期除杂草,而不会对着庄稼大喊大叫,嫌生长太慢。

农民思维,其实也适用于亲子教育。

1.选择适合土壤,灌溉施肥。

营造温馨松驰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滋养的成长环境。

适当放养孩子,放开思维,养成习惯。

倾听孩子内心,尊重孩子需求,同时引导督促他们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

比如写完作业当即检查,考前复习,考后复盘,每日阅读,每周运动等。

习惯养成,事半功倍,受益终生。

2.抓大放小,定期除杂草。

林格先生说:“清除杂草最好的方法是种植大树。”

培养正确的三观,学习情绪管理,养成独立的能力等关乎原则的大事,父母应当言传身教,绝不溺爱妥协。

大方向稳定,会减少很多坏毛病的滋生。

偶尔迷糊一点,有小兴趣小爱好,正常的成绩波动,不喜欢和人打招呼等寻常小事,不必太在意,让孩子轻松做自己。

有些小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然而然的向好转变。

3.不要责怪庄稼长得不够快。

很多父母觉得未来竞争太大,由不得孩子慢慢成长。

诚然如此,但不得不承认,人与人是不一样的。

有的孩子喜欢读书,有的擅长体育;有的沉默内敛,有的开朗活泼。

证明他们是否优秀的标准,从来不是单一的。

如果只用飞翔来衡量所有动物的能力,那么老虎狮子也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每棵小草,都会有一颗露水滋养。

每一扇门里,都站着一个天才。我们既要默默耕耘,也要静待花开。


教育家福禄贝尔说:

教育之道无他,唯爱与榜样而已。

家长过度关注孩子,有时候是自身焦虑情绪的投射。

与孩子相处,不妨学着把坏情绪关在门外,放下面子与攀比,摒弃完美主义,把更多精力放在自己身上。

懂得爱自己,才能给予孩子爱;能对自己宽容,才能对孩子宽容。

父母足够优秀,孩子自然会追随优秀之人的脚步。

幸福是一种综合值。

拥有自信,勇敢,抗挫力,也是人生的重要加分项。

为子女计深远,要大事不妥协,小事多放手。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承担,去感知,去创造。

任何时候,父母都要成为孩子温暖的依靠。

让他们明白:“你永远是我最爱的孩子。因为有你,我很骄傲。”

这份爱,让他们将来不管面对怎样的生活,都有获得快乐和幸福的能力。

这种能力,比所谓的成功更重要。




作者:焰燃。文章转载自十点读书。


关注并星标金童星育儿俱乐部

免费听海量绘本音频


金童星育儿俱乐部
中国优秀童书品牌!致力于打造中国幼儿及青少年的课外读物,给中国儿童及少年带来健康、快乐的精神享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