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喜欢恐吓孩子。
当孩子不听话或者犯了错误时,他们就会说:
你不好好吃饭,我就让护士给你打针;
你再不听话,爸爸妈妈就不要你了;
你再调皮,就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
……
或许,他们认为这样做能让孩子乖乖听话。
殊不知,吼吓式的教育,不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极大的伤害。
这些花式吓唬孩子法
你用过吗?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
六安市特警三大队的民警接到了一位大妈的报警电话,原来是大妈在路上发现一个边跑边哭的走失儿童……
警察赶到后,上前询问孩子的情况:“叫什么名字呀?在哪里上幼儿园呀?”
谁料,没看到警察还好,一看到警察叔叔,孩子哭得更凶了……
原来,孩子的父母经常对他说“不听话就会被警察叔叔抓走”之类的话,导致他看到警察就害怕。
利用警察威严、专职抓坏人的形象来“调教”调皮的孩子,是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惯用的“套路”。
这样的方式也许会立竿见影,让调皮的孩子暂时安静。也无疑毁灭了警察在孩子心里的形象,导致孩子对警察产生了非常错误的认知。
不只是警察,还有很多行业的人也发出了类似的呼吁:
医生和护士呼吁父母不要对孩子说:“你再不乖乖吃饭,就叫医生给你打针。”因为这会让本来就害怕打针、吃药的孩子更害怕医生和护士,身体真的不舒服了也不愿意去医院。
教师呼吁父母不要对孩子说:“你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去学校。”因为这会让孩子觉得学校是个可怕的地方,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清洁工呼吁父母不要对孩子说:“你再不好好读书,长大就只能去扫大街。”因为这会让孩子树立不正确的职业观念,不尊重劳动者。
为什么父母喜欢恐吓孩子?
有些父母不会去分析孩子为什么哭闹,只要孩子哭闹,他们就会认定孩子又不乖了、又不听话、又调皮了。比起孩子哭闹的原因,他们更在乎如何让孩子快速停止哭闹。
著名的教育专家宗春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吓唬孩子是中国的传统教育方式,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是被吓大的。
老一辈父母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现代大部分父母都反对“动手”,却走上了“动口”这条路。恐吓一下,孩子安静了、听话了,父母耳根清静了,也用不费心了。
简单、有效,于是恐吓成为很多父母的管教方式。并且,他们都爱给自己的恐吓打上“我这是为你好”的旗号。
他们没有耐心开导孩子,在他们眼里,孩子懂什么,哪需要费那么多口舌讲道理,简单吼几句才能树立父母权威。
父母吓唬孩子,也许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孩子会因为害怕不得不屈从。但是,如果孩子再大一点儿,还能有效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父母常说威胁的话,一旦说多了,孩子就不会把父母的话当真,自然也降低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再说,吼吓式教育,是孩子因为害怕而屈从,并非出于对规则和道德的理解与认同,因此,“恐吓”式教育并不能让孩子真正明白是非对错。
作家林怡说:“大多数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都会明白,原来大人吓唬他们的话都是假的。于是吓唬不再起作用,我们也在孩子心目中失去了威信。一个缺乏威信的人,他说什么话,孩子都不会当真的。”
真正有效的教育应该是让孩子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从而自觉地做出正确的选择。
吼吓式教育
可能会让孩子痛苦一生
“恐吓式教育”会给孩子带来担忧和不安,在孩子心理上也会留下一些阴影,强化孩子对一些未知事物的恐惧,甚至会对社交感到恐惧,乃至不信任别人。
孩子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谁也无法预估恐吓会给孩子带来多大多久的影响。
有些恐吓,会让孩子陷入危险。
孩子终究是渴望关爱的,如果父母长期恐吓让孩子感受不到爱,陌生人只需要一点点小诱惑就会让孩子一头扎进去了。
一个女孩跟妈妈吵架后离家出走,肚子饿时一个陌生老婆婆给她煮了一碗面,她感动得哭了,说:“我们不认识,你却对我这么好,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故事的最后,女孩在老婆婆的开导下回家了。虽然这是个美好的结局,但转念一想,万一这个老婆婆是人贩子呢?想想就不寒而栗!
千万不要使用语言暴力把孩子推向危险,这世上没有后悔药!
有些恐吓,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演员金瀚就表示,晚上自己一个人在家非常害怕,有的时候甚至整晚都睡不着觉。
因为在他小的时候,父母为了让他早点儿回家,总是吓唬他:“小朋友如果回家太晚,地下室就会跳出一个红眼睛的娃娃”。
这个红眼睛的娃娃,至今在他的内心中挥之不去,已经成为了心理阴影。
应该怎样正确引导孩子?
这世界并不太平,孩子也确实需要学会保护自己,但恐吓不应该是父母首选的方式。
孩子都希望父母能多一点耐心与自己沟通,而不是摆出权威迫使自己屈服。除了恐吓,父母还可以选择其他教育方式,比如与恐吓教育相对的温情教育。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介绍了一些方法:
1.请孩子帮忙:比如:“你来帮我拿三个柠檬”。
这个方法能让孩子的注意力从到处奔跑转移到做事情上,同时让孩子认为自己能帮助父母做事,增加成就感。
2.提供选择:比如“你要么好好走,要么坐在购物车里。”
这个方法给了孩子选择的机会,让孩子体会自己做主的乐趣。同时也是个小“陷阱”,不管孩子选哪个,都是让父母满意的。
3.让孩子体验不当行为带来的自然后果:比如:“今天去超市不能带你去,因为你昨天在超市乱跑。”
这是一种巧妙的“惩罚”,能让孩子由内在发生改变。
当孩子犯了错误或者不听话时,请不要急于指责与恐吓,可以用温和理性的语言与孩子交流,让他们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并且该如何改正。
父母用温和的语气,不会让孩子产生防御心理,孩子也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指导。
点个“在看”吧,请相信,让孩子微笑的温情教育,比让孩子哭泣的恐吓教育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新书福利
如何不打、不骂、不吼、不叫、不生气
让熊孩子变乖宝宝?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以睿智亲切的语言
贴近生活的案例
帮助父母
找到家庭教育的症结所在
在教育孩子时避开误区
👇点击下方卡片,立即抢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
任何孩子都是优秀的!
关注并星标金童星育儿俱乐部
免费听海量绘本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