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日报》以《缓解“补能焦虑” 加速绿色出行》为题刊文,点赞陕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科技日报原文(节选):
↓↓↓
充电1秒钟,续航增加1公里!插枪、扫码、拔枪、自动支付……只需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满电出发。这种极速充电体验,引来不少新能源车主点赞。
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快速增长,充电时间长、充电站距离远、长途出行充电不便、村镇难觅充电站等问题逐渐显现,成为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推广的痛点。业界认为,解决“补能焦虑”对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保障车辆充电需求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0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831.6万辆和832万辆,同比增长均超过30%。
与此同时,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规模持续扩大。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充电设施总量达1060万台,有效保障了2500多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
各地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效显著。例如,截至2024年9月底,陕西省建成投运公用及专用充(换)电站4141座,各类充电桩6.32万个,实现陕西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全覆盖。
多方合力之下,我国绿色出行比例不断上升。今年国庆假期,高速公路电动汽车充电量超7215万千瓦时,日均充电量超1030万千瓦时,是今年平日的2.4倍,比去年“十一”假期日均增长80%,创历史新高。
提升汽车补能效率
如何管好、用好充电桩?西安进行了有益探索。西安城投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运营维护的西安市智慧停车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数字赋能、智能调度有效提升充电供需匹配和场站运营效率。
“我们在平台上开发了充电功能,融入充电业务,接入近5000个充电终端数据。”西安城投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王孜介绍,平台现已全面接入西安20个区县开发区的路内车位管理,包含近6000个停车场和约107万个泊位。
王孜表示,西安将以“智慧停车充电一张网”为载体,进一步催生绿电交易、光伏发电、储能应用、碳排放交易、虚拟电厂及新能源数据供应和咨询服务等新业态,为新能源汽车补能加速搭建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
加快实现“乡乡有桩
一直以来,我国广大乡镇地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相对较低、居民对充电桩认知度不高,导致充电场站利用率低、投资回报周期长,场站运营商在乡镇的投资积极性不高。
记者了解到,西安城投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在西安市蓝田县佘家湾村、高陵区桑家村建成2座充电站。王孜对记者说,在乡镇充电设施建设过程中,主要面临电力基础配套设施薄弱、线下运维人员缺失、建设成本高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王孜认为,应积极探索乡镇地区光储充一体建设新模式,通过布设光储充智能电站,实现光伏与储能有机结合,以缓解充电矛盾,保障电网运行安全和电力供应稳定。
今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发文,提出制定完善充换电设施智能化相关技术要求,推动智能有序充电桩建设、替代或改造,保障百姓安全便捷、绿色低碳出行。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韩笑 | 审核:魏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