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海楼市情报】
关注并设为星标
今天,就和大家来聊聊上海市区“潜力欠佳”的板块。
01
黄浦区 蓬莱公园
当下的黄浦区在全市发展中独占鳌头,旧城改造与新规划推进成效显著,尤其是老南市区域,在大规模拆迁重建后,摇身一变成为高端住宅区,吸引着众多富豪阶层。
然而,蓬莱公园板块却在这股发展浪潮中逐渐掉队。
从规划层面来看,黄浦区当前聚焦于新天地扩容、老城厢改造及一江一河沿岸更新等重点项目,蓬莱公园位置尴尬,不幸沦为规划留白区域。
其次,区域内商品房大多建于2000年前后,与黄浦区整体的高端大气风格迥异。
事实上,2000年黄浦与南市合并时,蓬莱公园的土地开发殆尽,后续也鲜有新资源注入,板块发展已基本成型。
图源:贝壳找房
商业领域,蓬莱公园堪称市区的“短板”,只有一个定位尴尬的新邻生活站,配置非常超低。
办公方面,与CBD和甲级写字楼无缘,区域内的类甲级写字楼-东吴证券大厦,体量也很小。
教育资源在义务教育阶段毫无亮点。
唯一的优势就是,开车到各个核心板块不算远,以及,属于黄浦区。
板块内能叫得上号的次新改善盘,有绿地海珀黄浦。
贝壳找房网数据显示,去年10月,小区成交一套建面约94.86㎡房源,成交总价约1515万,折合单价约15.97万/㎡。
相较2022年成交的同面积段房源,单价缩水了超4万/㎡。
图源:贝壳找房
02
静安区 彭浦
静安区彭浦板块的发展轨迹独特,在老闸北区域内,彭浦处于发展链的末端。
彭浦最早的定位是偏远郊区。
建国后,彭浦与大宁成为工业区,上海第一机床厂、电镀厂、造纸机械总厂等国营企业纷纷在此落户。这里拥有上海的第一批工人新村,也奠定了这里老公房扎堆的基础。
2004年地铁1号线开通至彭浦新村站,曾为板块带来短暂繁荣,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彭浦逐渐失去吸引力。
这也导致年轻购买力被隔壁大宁和宝山万达吸引,彭浦逐渐沦为以生鲜小店和平价超市为主的养老社区。
03
普陀区 光新板块
普陀的尴尬处境,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听闻,其中光新板块堪称典型代表。
在紧邻内环沿线的众多板块里,普陀光新显得格格不入。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板块发展进度普遍迟缓。
光新的前身朱家湾,是解放前上海“三湾一弄”中最早的棚户区之一,居民区众多,土地都被小区塞满,导致这个片区没了发展空间。
本世纪初,上海开始搞四大副城规划,普陀区内部,早期政策倾向于曹杨、长寿、武宁等老普陀的核心区域,而当下新的开发重点集中在长风板块,光新依旧错过红利。
图源网络
从地理位置上看,光新板块紧依内环与苏州河,但交通状况差强人意。轨道交通方面,只有7号线从中穿过,3号线、4号线、11号线的站点都在板块外临近处。
自驾出行的话,板块被内环高架、铁道围了起来,要是赶上通勤高峰期,上下中环的车流能把这里堵得水泄不通 。
板块唯一的优势,可能就是地处于内中环之间,生活配套相对成熟。
再加上这两年板块房价跌价严重,未来发展前景愈发堪忧。
数据显示,2023年板块内小户型成交均价还能勉强维持在5.7-5.9万/㎡,如今已降至4.5-4.7万/㎡区间。
04
杨浦区 中原
杨浦中原素有“上海西伯利亚”之称,其发展历程充满波折。
与同样置身中环外的新江湾城大力近二十年开发不同的是,中原沦为杨浦、黄浦动迁安置的承载地。
地理位置欠佳,难以吸引市区刚需购房者;产业基础薄弱,无法像田林、天山那样依靠产业吸引租客。
先天因素加上后天落差,让中原几乎完整错过上海城市发展的黄金期。
05
长宁区 仙霞
长宁区整体发展较为均衡,但仙霞板块却相对滞后。
上世纪80年代,为建设虹桥开发区,大量的拆迁人员都被安置在仙霞新村社区,整体居住环境尚可。
然而,与90年代为临空园区建设动迁房的北新泾相比,仙霞差了一个年代。
老破小圈层也存在鄙视链,仙霞的梯户比、房型设计、房龄也都跑输了。
图源:贝壳找房
其次,从配套来看,仙霞没有什么优势。
2号线和15号线从板块边缘经过,学区也没有什么亮点。
最后,随着虹桥经开区的逐渐衰落,仙霞失去产业支撑,只能吸引部分在天山租房的白领,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日益边缘化。
或许只有等待全区下一轮旧改推进,仙霞才有可能迎来转机。
总的来看,上海市区这些发展相对滞后的板块,虽面临诸多困境,但也蕴含着潜在的机遇。
随着城市的持续发展和规划的不断调整,它们未来的走向值得关注,不过购房者在买房时,应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谨慎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