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的心理建构——从体验到概念

文摘   2024-08-05 20:58   福建  

时空的心理建构

从体验到概念    

作者:周烁方         





















本文选自第十九届全国意象对话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01 分别、 认同、 记忆作为时空的起源


体验到时空需要三个条件, 其一是分别, 其二是认同, 其三是记忆。


分别是指对体验的内容进行区分。认同是指对体验的内容进行聚焦和识别。记忆是指将体验的内容进行存储与调取。


没有分别, 体验的内容将是一片混沌, 也可以说体验无法产生。“分别”使体验的内容呈现差异。差异是认同形成的基础,如果没有差异,也就无可聚焦、无可识别、无可认同。在差异中聚焦局部, 将局部识别为一个存在,这是更复杂的体验得以形成的基础。将局部识别为存在的过程中,记忆已在起作用。记忆使体验能存储,然后能调取,由此体验可以开始在当下和记忆之间进行切换。经过“分别 ”,记忆的体验和当下的体验中共同不变的部分, 就能够被聚焦、 识别、 认同了。


在此我使用了“记忆的 ”和“ 当下的 ”说法,但其中并不存在通常意义上的时间概念,因为当前讨论的情况下,时空尚未建立,“ 当下的 ”和“记忆的 ”只是用来标定两类不同体验的符号。这种标定的基础是 “ 当下的体验 ”和“记忆的体验 ”可以由“分别 ”功能进行区分。因为“记忆的体验 ”经过了存储与调取, 与正在发生的体验相比,缺少了五感正在受  刺激的部分。这样的分别,使得“ 当下的体验 ”和“记忆的体验 ”能够以差异化的方式被认同。也就是说,除开体验内容,“ 当下的 ”和“记忆的 ”体验性质也是不同的,理解这个差异,对理解时空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没有任何变化发生, 人无法分别, 也就无法产生后续的认同与记忆。只有发生变化  时, “记忆的体验 ”与“ 当下的体验 ”才能产生分别, 这种分别存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变化  的发生导致“记忆的体验 ”与“ 当下的体验 ”在内容上有所不同, 二是“ 当下的 ”与“记忆的 ”这两种体验类别本身有所不同。分别出这两种不同时, 这种分别就又成为了新的体验。这个体验可以称为“变化 ”。推演至此, 人第一次有能力体验到变化。


#02 变化流


如果把“变化”表示为一张图,大致可以表示为,记忆的体验与当下的体验由一个单向箭头相连。



在图中我使用了单向箭头进行连接而没有使用直线,这是为了表现出我之前提到的“记忆的 ”与“ 当下的 ”性质不同,二者并不对等。当下的体验总是正在发生的,在体验切换的过程中起到如同锚的作用,因为当下现实的五感刺激是难以否认和消除的。这样一来, “变化 ”就具有了方向。方向,并不意味着体验只能从记忆来到当下。体验可以在当下与记忆之间来回切换。但因为“记忆的”和“当下的 ”性质不同,不对等,所以从记忆来到当下的体验和从当下去到记忆的体验,这两类体验也能够被分别开。人能够做出分别,自己体验到的 “变化 ”是从记忆到当下,还是从当下到记忆,这就是“方向 ”在体验层面的意涵。


把有“有方向的变化 ”本身作为一个体验,这个体验刚过去,又有一个新的当下到来,基于新的当下,产生新的“有方向的变化 ”体验,虽然内容不同,但都是“有方向的变化 ”, 这时人就能够体验到“有方向的变化在持续发生 ”。基于此,多个“有方向的变化 ”就可以  一一接续形成链条。姑且把这个链条称为变化流。



在变化流中, 人不仅能够分辨出“记忆的体验 ”与“ 当下的体验 ”不同, 并体验到变化, 而且对多个“记忆的体验 ”进行了序列的整理,使其具有单向的先后顺序。在对变化流的体  验中,原本碎片化的“记忆的体验 ”和“ 当下的体验 ”被整合起来了, 形成序列的同时, 稳定性也增强了,犹如多段零散的车厢彼此相挂形成列车,可以承载着什么,开往某个方向了。


顺带一提, 从变化流的形成可以看出,链条的长度和存储的总量有直接关联。如果记忆容量有限, 只有很少量的体验能够被存储, 形成的链条也较短。相反,如果要形成较长的链条,自然就需要大量被存储的体验作为素材。因此大脑容量极大地影响了变化流的形成。与其他动物相比,现代人类的大脑容量遥遥领先,这使得人类可以形成较长的体验流链条,然后再基于这一链条,形成更为复杂的体验,发挥更为复杂的功能。这或许是人类能够发展出 文明的重要原因之一。


#03 时空体验


变化流已经具有了顺序性和单向性,但仍然没有形成“ 时 ”和“空 ”的分化。记忆里的大部分体验内容被纳入了变化流的链条,彼此间有了先后顺序, 于是一个链条里的内容可以  根据先后顺序进行追溯和调取。但由于时空还没有形成, 当人想要调取一个记忆,通常无法直接抵达想要调取的节点或者片段,而是需要按照顺序从一个链条的起点开始,向后顺序进行检索。或者从当下开始, 一点一点往前捋,直到找到自己想要的部分。这种体验应当更接  近原始人的体验,或者做梦时的体验。做梦体的体验对大家来说更熟悉,就是在一个变化流  中不断的前进着,经历着。在刚醒来的时候,还没有使用时空和逻辑认知对梦进行整理时,对梦的回忆和讲述通常只能从头开始,没法直接讲中间的某个特定片段。需要从梦的开头开始讲,按照顺序一直讲下去,直到讲到某个的片段,才能回忆起这个片段的具体内容。有时候人在比较懵,脑子不清醒的时候, 也会用类似的方式回忆事情。或者只好从当下开始, 一点一点往前搜索,直到找到想要的内容。


体验的下一步进化落实在“认同 ”功能上。认同功能使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多变。在一个体验中,如果不使用认同功能,所有信息是同时被接收进来的。但如果使用认同功能,体验中的某个局部就会被聚焦和识别,这个被聚焦和识别的部分就变成了体验中的“前景 ”,而 体验中的其他部分则变成了相对而言的“背景 ”。另外,体验中的一个部分能够被认同,意味着它必然在变化流中保持着某种不变性。如果一个内容在各个方面都不停变化,它就会融 入到变化流中成为变化的一部分,而无法被识别和聚焦。通过认同产生的“前景 ”实质上是 “变化中的不变 ”。有变化,有不变,认同才能发生,更复杂的体验才能得以建立。一切皆变,虽然可以使人体验到变化,但却无法产生认同。也可以说,变化中的不变,或变化中的稳定性,是认同产生的基础。


在一个体验中, “认同”使前景凸显,使背景后退,随后的变化体验可以大致分为四种情况。其一,前景不变,背景不变,在这种情况下无法体验到任何变化的发生。其二,前景变,背景也变,在这种情况下,前后体验不具有连贯性,“认同 ”将会失效,前后体验也无 法以更有序的方式连接。其三,前景不变,背景变。其四,前景变,背景不变。


在三、四两种情况中,人能够体验到一种“更具有连贯性的变化 ”,因为在变化发生的同时,总有一个部分是相对不变的,要么前景不变,要么背景不变。但“前景不变、背景变 ” 和“前景变,背景不变 ”是两类不同的体验。一类是聚焦对象相对不变而其他部分在变化,另一类是聚焦对象相对变化而其他部分不变。当体验发生更细致的分化,这两类体验就需要由不同的符号来标定。


前景不变,背景变,这就是“ 时间 ”流逝的体验。前景变,背景不变,就是“ 空间 ”变化的体验, 也可以说是“状态 ”变化的体验。在此所说的空间是更为广义的,包含状态的变化。需要补充的是,在许多体验里,背景是被忽略的,也可以简化的说, 前景不变是时间体验,前景变化是空间体验,但如果仔细体会,就会发现那个潜在的背景总是处于和前景相反的状态。

试举例说明:

(1)我在超市逛了半个小时。前景是“我在超市逛 ”,这个前景在半个小时内维持不变,因此这是一个时间流逝体验。


(2)我在超市买了葱姜蒜辣椒。前景是“我的行动 ”,这个前景一直在发生变化,从最初什么都没有,到后来有了葱、姜、蒜 辣椒。因此这是一个空间变化体验,或者说是状态变化体验。


(3)太阳从山的东边升起,在山的西边落下。前景是太阳,背景是山,前景发生了从东到西的变化, 因此是一个空间变化体验。


(4)这座山从500年前开始就屹立在这里。前景是山的存在,一直没变,潜在的背景是 山以外的其他东西有在发生变化,因此是一个时间流逝体验。


(5) 十年生死两茫茫。大的前景是生死两茫茫, 两个人一生一死茫茫不可相知的状态不变,持续了十年,这一句总体上是时间流逝体验。生死两茫茫,前景从活着的自己切换到 死去的妻子,发生了变化,这个分句是空间变化体验。


(6)桌上有一瓶水。前景是桌子。为什么要这样讲呢?因为如果桌子和水永远组合在一起,我们就不会形成“桌上有一瓶水的体验 ”。因此,前景是桌子的状态,桌子原本是不 包含水的。现在看到桌子上有一瓶水,是桌子的状态,或者叫承载物发生了变化,因此这是 空间变化体验,或至少可以说是一个空间体验。

#04 时空概念


在逻辑认知的影响下,时间流逝体验被抽象为“时间概念 ”,空间变化体验被抽象为“空间概念 ”。在逻辑认知系统中,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是独立的,因为它们是从两类不同的体 验中抽象出来的。随着逻辑认知应用的增多,人开始远离自己的体验,而部分地活在概念的世界里,此时, “时”与“空 ”原本的连接被忽略和遗忘了,时间与空间好像分别成为了独 立的绝对存在。


好像有一个独立的东西叫时间,从古至今在不停地流动。如果需要一个单位来度量,这个单位可以是时、分、秒,也可以是日、月、年、世纪等。这些单位通常只是时间概念而非 时间体验。


也好像有一个独立的东西叫空间,我们所有人和整个世界都身处其中,只是不同的人身 处在空间的不同位置。如果需要一个单位来度量空间, 这个单位可以是米、厘米、毫米、纳米、平方米、立方米,也可以是公里、海里、光年。这些单位通常只是空间概念而非空间体验。


在概念里,把独立的时间与独立的空间再次结合起来,就好像有了一个时空交叠的世界。在这个概念的世界里,时间是永恒流动不曾间断的,空间是无限延伸包括一切的。在这个概念的世界里,从时间线上任选一个点,都应当对应着空间的一个具体状态,而空间则沿着时  间之流不断变化。至此, 时空概念完全形成并与我们日常的体验融合在一起。这是绝大部分  受现代文明教化的成年人眼中的世界。


需要注意的是,概念是思维的而非体验的。例如:一棵松树成材需要15年时间。在书本上读到这个知识的人,15年只是一个时间概念。但如果有一个守林人,从亲手种下树苗, 到松树成材的15年里,每天都在林场巡视、浇水、施肥、关注,直到树苗成材,这时松树成材所需的“ 15年 ”对他来说才算是一个体验。再例如:北京到上海距离1300公里。1300公里,这个空间长度对绝大部分人来说都只是概念而非体验。对于今天在北京和上海之间旅行的人来说, 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在体验上,只是5个小时的高铁,或者2个小时的飞机。除非有人  用自己的双腿,或最起码是骑自行车,从北京一路走到上海,这时候1300公里才真正成为了体验, 而非概念。在当代,我们有太多的时空概念和时空知识,而体验则非常有限。


虽然概念不是体验,但当我们大脑把概念误认为是真实的存在,就好像时空真的如同概念里那样,我们的体验就会被时空概念污染和覆盖,或者至少体验与概念混淆在了一起。这样被概念覆盖的体验越多,人就与原初未加工的体验越远。这种发展是好的吗?很难一概而论。但不可否认的是,清晰的逻辑思维正是建立在抽象化、概念化的时间与空间之上,逻辑思维的发达极大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更大程度获得了掌控自己发展方向和命 运的能力。而这一发展自然也带来了弊端——概念里的时空被当真,有时也会形成牢笼,对 当下的人心产生其实不存在的困扰与束缚。


#05 未来的出现


在时空体验与时空概念尚未形成时,“未来 ”是不存在的,当下即是一切。既然未来,自然未知。然而, 随着“变化流 ”体验的形成,变化总是从过去指向当下,“变化流 ”是单 向的。因此当时空概念逐渐形成,“ 时间 ”就成为了一个具有单向流动性的概念。在逻辑思维里,既然过去可以指向当下,那当下也必定指向某处。当下指向的那个“某处 ”尚未来临, 但却已经在概念中存在了。



真实的未来是未知的。而概念中的未来,或是人们口中的未来,通常并非全然地未知, 而是带着某种揣测,虽然未来,但可以设想。对未来进行设想的基础是什么呢?唯有过去和当下。因此人们心中的未来,总是以过去和当下为基础,在逻辑思维的运作下得以建构的。既然是建构的,就不是真实的。但这个不真实的、设想中的未来,影响的却是当下人的行动、 言语和选择。


原本未来是未知的,有多重可能。当人开始想象未来,并以想象中的未来为真,为了趋利避害, 对未来的想象左右了当下的行动。而当下的行动则影响了真实的变化走向。在没有对未来的想象时,人只是处在变化流中,遇到什么就经历什么,遇到什么就体验什么。当“未来 ”在思维中形成,人对其形成想象,想象的内容又反过来作用于当下,人实际上就拥有了通过想象一定程度上掌控变化的能力。说一定程度, 是因为人对未来的想象总是基于过去和当下的有限经验,而影响变化的因素很多很复杂, 超出人的过去经验,也超出人的想象。然而即使是有限的掌控, 也是一种从无到有的质变。



人对变化的掌控或许可以看作一种自由,因为人在其中能获得一种“ 自主感”,一种仿佛自己的想象、判断、行动能够掌控自身命运和未来的感觉。但这种自由的本质很奇特,因为想象永远是基于过去经验的,虽然思维能够对过去经验中的不同部分进行相对自由的组合,但由此组合所构成的“未来想象 ”永远无法摆脱“ 旧物拼凑 ”的痕迹。未来是新的,又是旧的。人获得了自由感,但这种自由是否为真,又值得推敲。


直至未来概念的建立,时空概念的建构彻底完成了。如今,我们仿佛生活在一个连续的时间线上,我们从过去走来,到了现在,并正在走向未来。在这条连续的时间线上,空间也是永恒存在, 无限延伸,彼此接续的。而这种时空概念已经和原初的体验相去甚远。


#06  人类对时空的应用与误用


既然时空感已经形成,时空概念已经建立,人就可以利用时空进行一些操作了。


当人面临某种无法马上化解的痛苦时,时空可以用来缓解和应对这一痛苦。例如, 一个人正在上班,肚子饿了,可还没到下班的时间,没法吃东西。这时自然会产生的应对是,想到再过一小时就下班了,下班以后,就可以去某某餐厅吃饭,或者点某某外卖。在这个对未来的想象里,饥饿的他已经吃上了饭,困难已经化解。尽管这只是想象,但这种想象冲淡了当下的饥饿之苦,仿佛痛苦已经解决了。有了这一想象,当下的饥饿就更容易耐受了。反之,如果饥饿时,无法想象,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吃上饭,这种饥饿必定更难以耐受,显得更  加痛苦。再例如,一个旅行在外的人,身在异乡感到孤独,他会自然地思念家乡,回想起过年时家人团聚的情境,这一回忆无法改变他孤独的现状, 但却可以使他的心不必全然处在当下的痛苦中,他当下的孤独被过去的回忆缓解了。一个当下的痛苦,可以在过去的时空或未来的时空被缓解。就如同内心有了多个房间,当一个房间出现了问题,可以去另一个房间暂闭。相比之下,如果没有时空, 痛苦是相当可怕的,无处可躲,无处可逃,当下的痛苦即是一切,没有过去,没有未来。


当人试图掌控自己的未来和命运时,时空可以用来做总结、预测和规划。过去发生的事 可以被回顾,总结提炼出经验和要点,怎么做是好的,怎么做是坏的。这些经验和要点可以应用在当下,推测出未来可能的走向,然后在未来的各种走向中,选择那些好的,规避那些坏的,而选择和规避都需要通过人对当下行动的调整来进行。这方面能力强的人,可以很好地预测自身行动的后果,甚至预测更大范围的变化发展趋势,自然也可以较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人生,趋利避害,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相反,如果缺乏这种能力,人会活得比较像动物,凭本能行事,对自己人生的走向是懵懂的,做事不考虑后果,总在为自己过去不明智的选择买单,却无法意识到当下的糟糕局面是自己过去的选择造成的,只好一味埋怨命运不公。


人利用时空趋利避害,是以“把时空当真”为基础的。虽然时空本不是真的,但人把它当真,它就对人具有了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并不完全在人的掌控范围内。有很多时候,被当真的时空也会成为人的噩梦和枷锁。


如果没有时空的,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还没有到来。人不会被过去纠缠,也不会为未来而烦恼。可现实里,有许多人的痛苦就在于,那个实际上已经过去了的过去,仍然存在于其内心的想象时空里。曾经发生的痛苦不断在当下重现, 然而早已时过境迁,当下已经与过去割裂,过去变成了一个幽灵,既无法触碰,又不断萦绕在当下,使人痛苦。还有一些人,他们的痛苦在于想象中的未来。其实未来还没有来,有许多的可能性。但是他们已经 在心中把未来构想好了,这个构想是如此的坚固,使人变得思维和视野狭窄,相信那个糟糕的未来必定到来,相信没有任何可以改变的余地,这使得当下之人充满焦虑,无法缓解。


在确定存在的时空中,人的过去和故事变得真实, 使人的自我认同可以附着其上,获得 一种无可辩驳的真实感和稳定感,“因为经历,所以存在”。但也是因为时空的真实稳定性,使人的未来不再未知,仿佛一眼可以看到生命的尽头,在一个已经完全写好的时空中前进,自我固然稳定,却也失去了灵动与活力。


#07 小结


时空本是从体验中建构而来,似真实,又不那么真实。把它当真,我们就可以利用它,但也必须接受它对我们的反作用。不把它当真,我们就可以获得更大的自由,但同时不得不  放弃依它而建立的真实感、稳定感、掌控感、存在感。在很多时候, 时空是心理体验与心理活动的基础。对时空进行体验与反思,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世界,也可以在遭遇痛苦和困扰时,找到更合适的解决方案。


- 完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意象对话公众号的观点或立场。








周烁方

作者简介

意象对话研究中心理事长;准宝石级意象对话心理师;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硕士;国际荣格分析心理协会(IAAP)认证分析师;编著《水晶之路》《东方苍穹下的心灵与心理》等书。



精彩回顾


第二十届全国意象对话心理学大会通知(第三轮)

【直播预告】怎么用意象对话来成长

名师面对面——意象对话与生活系列地面工作坊








作者/周烁方

编辑/小男巫

图片/网   络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意象对话
“说人话”的心理学文章。用易懂的语言讲述深奥的道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与幸福。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好的本土心理学流派。意象对话,中国人自己的心理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