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一句话,大概句型为“如何如何,别人怎么看我”。
别
人
怎
么
看
我
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他人的看法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反馈来源;但是很多时候,这里面透露出来的情绪能量会远远超过“反馈”的功能,更像是到达了生死存亡的高度:好像“别人”觉得我不好了,“我”就活不下去了。
从我的体验中,这个状态部分有心理的源头:作为婴儿诞生到世界上之后,我们第一次看见自己、就是从养育者(普遍情况下是母亲)注视着我们的眼睛里看见了自己。
人类的眼睛结构是很难直接看到自己的,养育者的眼睛是我们第一面镜子——或者说这双眼睛超越了镜子,它关乎主体与存在。
过分在意他人评价的人,可能某些程度上至今还活在别人的眼睛中,其本身的存在感主体性是非常虚弱的。
1.自恋
希腊神话中,纳西索斯是最俊美的男子人物。他爱上自己的影子,最终变成水仙花。有一天纳西索斯在水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然而却不知那就是他本人,爱慕不已、难以自拔,终于有一天他赴水求欢溺水死亡。众神出于同情,让他死后化为水仙花。
纳
西
索
斯
这个古希腊神话诞生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心理学名词:水仙花综合征,也叫“水仙花情结”(Narcissus Complex),意思是“自恋狂”。
这个流传许久的神话故事揭示了这一系列行为的心理动机:自恋。
婴儿是有先天的全能自恋的,从感受而言、因为我们在胎内的确是体验过不费吹灰之力的“应有所有”、“彻底满足”,在这样天堂般体验的感受中,自然的会存在“我是世界的中心”之类的原始的全能自恋。
出生对任何人都是一场巨大的创伤,这是近乎“全有”到“全无”的坠落。离开伊甸园的失乐园旅途,我们不再是世界的中心而是任何细枝末节的需求都要依赖照顾者来完成。
这个时候,我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照顾者成为了新的中心,而照顾者的眼睛成为了我维系伊甸园的大门,那里承接着我重归天堂的想象中的可能性。
眼睛背后是存在一个有意志有情感的人类的,所以这双眼睛也夹带着照顾者自己的情绪感受。照顾者的情绪感受会影响那双眼睛的状态:当照顾者是快乐的,那双眼睛是快乐的,那双眼睛里我的倒影也是快乐的;当照顾者是悲伤的,那双眼睛是悲伤的,那双眼睛里我的倒影也是悲伤的;当照顾者是愤怒的,那双眼睛是愤怒的,那双眼睛里我的倒影也是愤怒的……为了维系住美好的天堂之门(照顾者眼睛)的幻觉,我启动了讨好的模式。
多么哭笑不得,我讨好卑躬屈膝的低位、所求的原来是自恋不可一世的高位。
2. 讨好
从婴儿成长起来的幼儿,在早期的、很长的时间里,我们都是弱小而无力的,这样一种“ta强我弱”的状态中,讨好这种带着点示弱的策略是常见且常用的。
可是讨好的心理模式其本身就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
讨好、讨好,“讨要”里面根本长不出“好”,因为讨要中本就带着匮乏,贫瘠感中根本长不出好——这是一种注定失败的策略;
而在讨好的背后,是我太想要从别人的眼睛里时时刻刻保证自己的好、从而构建不可能的世界和不可能的自恋——这是双重的不可能,注定中注定的失败。
人生多歧路,不成长不觉醒真真死路一条。
讨好的后果
根据上述的论证,和切实的体验,讨好这种方式是不会成功的。但是孩童学习新招需要时间、意识到方法不奏效也需要时间:在时间的流逝中,这样轮回的漩涡会加重能量的污浊,直到泥足深陷不可自拔。
2.1.1
讹人
这个过程其实特别容易产生污名化的讹人:因为这个模式本质上就是走不通的。但是这样过程中的挫败感、无力感等很需要外投出去归罪他人——都是因为外界的这个人的问题,是ta让我失败了,是ta让我痛苦了,是ta让我受伤了,都是ta的错。
其实对方挺无辜的。
因为是我自己一厢情愿的讨好,然后又一厢情愿的把所有失败归罪对方,让心中的不满和痛苦有了一个替罪羊的出口:可惜这不是向上的出口,而是层层下坠的出口。
这就是在不能回到全能自恋的痛苦中,拉着他人进入漩涡坠入更深的痛苦。
2.1.2
习得性无助
讹人是会有代价的。
在讨好这种带着示弱的模式中,其实就有对于“弱”的认同:我是弱小的,我是匮乏的,我是贫瘠的。
这些都不是啥好东西,和这些东西进行认同绑定,就是自我阉割的过程;讨好中讨要的是不存在不可能的好、阉割中抹杀的确是本自具足生来自有的好——这是一场太太太亏本的买卖。
生而自有的“好感”、“能感”、“富足感”……在这样的模式中都像祭品一样献祭给了噩梦。
而且难受的是,这个“可怕恐怖难以讨好的存在”、极容易内化进我们内心,和我们的“力量感”之类的东西进行沾染,成为我们分裂压抑恶化的碎片。
讨好的演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技能越来越多、能够使用的招数也就越来越多。在一些层面上,这并不见得是好事,因为这可能导致我们堕入更深的噩梦。
2.2.1
面具化
因为讨好中的失败加深了痛苦感、挫败感等负面情绪,使得原有的“不好感”更加巨大复杂难以承受。为了应对这层层加码的痛苦,面具化是其中的一种选择。
这个部分依旧会携带着对于不可能天堂与不可能自恋的追求与执着,也依旧存在着对充满残缺充满遗憾的真实的摒弃。
讨好本就有让渡主权的意味:对方的好大于自己感受的好。而面具化是更加摒弃了自己的感受、从而成为他人的作品和木偶。
不会有好下场的。
2.2.2
工具化
在讨好的模式中,双方都很难真正的感受到舒服:
讨好者自取其辱,被讨好者妖魔化……为了追求“好”的自恋,结果是谁都不好。
这样纠缠的节节败退中,自我工具化也是一种策略:活成一件产品、成为一个工具。从而更加的让渡主权来和外界被投射的“眼睛拥有者”进行纠缠捆绑——即便是如此的难受。
因为那双眼睛,还承接着“天国钥匙”的幻想和幻象。
可那真的是不可能中的不可能,幻梦中的幻梦一场。
虚度了光影,浪费了时光。
3. 梦醒时分
别
人
怎
么
看
我
梦醒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是容易抑郁的。
发现了自己追逐的镜花水月噩梦一场……而且那些情绪和能量也投射不出去了,只能看着梦幻的想象和可怕的噩梦一起灰飞烟灭,到头来竟然什么都没留下。
这太让人抑郁了。
看到自己如何选择操作了噩梦、一环扣一环,抑郁之于,也会稍稍萌生一点哭笑不得的微光:原来人生真的可能是自己能做主的。
毕竟噩梦是我自己选的,那么是不是可能,有那么一点点可能:将来的某一天,美梦我也可以自己做?
【END】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不代表意象对话公众号的观点或立场。
编辑|星星
图片|李思乐
意象对话
微信号|意象对话
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点“在看” 送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