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德主教紧盯着特朗普总统的眼睛,恳求仁慈——这让美国在精神权威问题上的战争再次被点燃。
周二,站在总统上方著名的坎特伯雷讲坛上,玛丽安·E·巴德主教有些害怕。这位华盛顿主教教区的领袖原本计划用几个月的时间来宣讲三种团结的要素——尊严、诚实和谦逊。但就在24小时前,她目睹特朗普总统在就职典礼的舞台上宣示他的议程,保守派基督徒们用祷告给他涂油膏立。
她想,他不再只是竞选——他在执政。到目前为止,他初出茅庐的总统任期和一系列行政命令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她觉得有必要在布道中加入第四个要素:祈求仁慈,代表所有被他威胁要滥用权力吓坏了的人。
"我有一种感觉,有人在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在想,难道没人要说点什么吗?"周二晚上,她在一次采访中平静地解释道。"难道没人要对这个国家正在发生的转变说点什么吗?"
于是,她深吸了一口气,开始讲话。
坐在她下方7英尺、右侧40英尺的特朗普总统与她四目相对。美国基督教的象征开始与另一种象征对话,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被讲坛上一位银发女主教的话语吸引住了。直到他转身离开。
对于所有观看的人来说,宏伟的华盛顿国家大教堂在一瞬间压缩成突如其来的亲密感。随之而来的是所有存在主义的斗争,不仅仅是政治,更是道德本身。转瞬之间,美国精神权威之战在一个罕见的公开对峙中爆发。
坎特伯雷讲坛在最大的舞台上直面总统讲坛(the bully pulpit)。
近十年来,美国基督教在各个方面都四分五裂。基督徒们争论女性是否应该被允许布道。争论同性恋者的地位。争论婚姻的定义。争论政教分离。争论"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而其中很多争论的核心,是特朗普崛起为现代美国教会的事实领袖,以及自称是上帝唯一真正代言人的右翼基督教势力的崛起。
这些争论中的许多都是各自为政,很少有对话。持相反观点的基督徒几乎从不在同一个圣所敬拜。他们不听对方的布道,也不听对方的祈祷。主流新教徒想知道他们的声音是否还有任何权威。在保守派基督徒即将通过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获得更多权力之际,巴德主教在宗教间的礼拜仪式上尝试了一些不同的做法。
特朗普无动于衷。布道结束后,他与保守派天主教徒、副总统JD万斯 (JD Vance) 交换了一个眼神,万斯似乎摇了摇头表示不赞同。周三上午,特朗普在他的社交媒体平台"特朗普真相" (Truth Social) 上反驳道,要求这位"所谓的主教"和"极左派铁杆特朗普仇恨者"道歉。
"她以一种非常不得体的方式将她的教会带入政治领域,"特朗普在周三宣称。"她的语气很刻薄,既没有说服力也不明智。"
65岁的巴德主教是第一位当选该职位的女性,她与特朗普在2020年发生过冲突,当时特朗普在圣约翰教堂 (St. John's Church) 高举圣经,此前警察对在附近拉法叶广场 (Lafayette Square) 呼吁种族正义的抗议者使用了催泪瓦斯。她在《纽约时报》的一篇评论文章中写道,她对特朗普使用神圣的象征来支持"与《圣经》背道而驰的立场"感到"愤怒"和"震惊"。
周三,佐治亚州共和党众议员迈克·柯林斯 (Mike Collins) 表示,巴德主教应该"被列入驱逐名单"。其他人则表示,她的性别本身就削弱了任何精神权威的主张。
"女主教,你只需要知道事情会如何发展,"天主教反堕胎活动家克里斯坦·霍金斯 (Kristan Hawkins) 在 X 上写道。
但进步派基督徒感到,他们的信念终于在混战中有了发言权。前总统小约瑟夫·R·拜登 (Joseph R. Biden Jr.) 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在特朗普第一次担任总统后,他代表了自由派基督教的复兴,但现在他已经离开了华盛顿,带走了一个时代。
自88岁高龄的方济各教宗 (Pope Francis) 在奥巴马时代受到华盛顿的欢迎以来,美国的天主教势力已经大大向右转移。
在四个小时内,超过14,000人在网上签署请愿书感谢巴德主教。华盛顿周围的圣公会信徒自豪地在网上发帖表示感谢,称巴德主教是他们的精神领袖,代表了他们的基督教信仰。
就她而言,巴德主教认为她的布道"是一个在当下没有得到太多关注的视角,是一种在公共舞台上被淡化的基督教视角",她说。
她说,她知道自己在那个房间里没有太多权威,"因为我不属于围绕总统及其政党的精神圈子。"
但这个场合很有意义,赋予了她的言辞基督教历史的力量。华盛顿国家大教堂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重要政治时刻的舞台——纪念战争结束的礼拜,以及从艾森豪威尔到卡特等总统的国葬。
而坎特伯雷讲坛本身就是一个令人生畏的平台,即使不是在向总统讲话,巴迪主教也知道这一点。据信,它的卡昂石灰石是由征服者威廉带到英格兰的,并在坎特伯雷大教堂本身使用。这个讲坛是小马丁·路德·金博士 (Rev.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在遇刺前几天布道的地方。
它中央的雕刻描绘了《大宪章》(Magna Carta) 的签署,这份有809年历史的宪章确立了英格兰国王不高于法律。
巴德主教占据了这个崇高的位置,除了她作为主教的精神权威,以及不间断讲话14分钟的权力之外,她没有任何真正的权力。她身穿礼仪服装,红白相间的白색外袍和主教法衣,用于没有圣餐的祈祷仪式。她的学术头巾象征着她的神学博士学位。她脖子上的黑色领巾绣有大教堂的徽章。
巴德主教并不认为她是在直接代表上帝说话。"我是在说,这是我尽我所能去理解和解释我相信我们的教义、我们的经文以及圣灵可能想要我们听到的东西,"她说。
在美国的多元化中,她认为对精神权威的辨别是一项重要任务。她想到了美国神学家霍华德·瑟曼 (Howard Thurman) 所说的"真实之声"。
"什么是真实的?"她问道。"什么因为真实而具有权威,并触及我们可能认同的某些基本原则?"
之前的就职祈祷仪式由大教堂主办,但与总统就职委员会 (Presidential Inaugural Committee) 共同策划,这意味着候任总统经常挑选参与者。但去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大教堂在选举日之前很久就接管了策划工作,巴德主教说。这是走向宗教独立的一步,这样仪式本身就不会受到党派干扰,也不会被视为加冕或神圣的受膏。
在特朗普11月获胜后,大教堂给了他的团队一些建议的音乐和朗读材料供仪式考虑。但讲道者的选择完全由大教堂自己决定,大教堂的一位发言人表示。
然而,布道辞中最引人瞩目的篇章,却是在典礼开始前的几个小时内,经过精心斟酌、灵感迸发而成的。
"祈求怜悯,实则是一种至为谦卑的举止,"巴德主教言道。"我并未向他提出任何要求。我只是在恳请他,请他体恤民众的苦难:您可曾看见这些百姓的悲惨处境?您可曾承认,这个国家确有人民生活在恐惧之中?...倘若连总统都无动于衷,谁还能为他们伸张正义?"
周三下午,巴德主教仍在努力应对后续影响。
她说,她没有预料到她的言论会引发如此程度的愤怒和人身攻击。人们质疑她的性格、资历,甚至她永恒的灵魂状态,以及"我应该多快进入我的永恒灵魂状态,以及我是否属于这个国家"。
"也许我太天真了,当我决定向总统祈求时,我以为会被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她说,"因为这是对他现在的地位、他的权力以及数百万选民的认可。"
但她也没有料到会收到如此之多其他人的压倒性感谢。
"这些都是我一直在说的事情,"她说。"但在公开场合,人们并不关注。"
在讲坛上,她说,"你永远无法真正预测事情会如何发展。"
这些罪犯中许多都是从监狱和精神病院释放出来的。这是一场正在美国肆虐的特大犯罪浪潮。撇开她不恰当的言论不谈,这场祈祷仪式本身无聊乏味、了无生气。显然,她并不擅长自己的工作!她和她的教会理应向公众道歉!
加微信,防失联
朋友圈里有广告,介意的请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