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
成长周刊
2025年成长周刊第11期.
1月18日晚报5版
闻 婷
衢江区文联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南孔少年·小记者
名师讲作文
“当写作遇上AI”之二
向AI学习作文规则
我曾经和孩子们探讨过“写作”和“作文”的区别,写作的重点在于“写”,可以无拘无束,没有明确目标,哪怕只写一两句;作文重点在于“作”,一定是有规则的,首要目标是“不偏题”,其次有主题限定,再有字数要求,最好有一些创意,就像造房子之前需要设计图纸。
20年前,当我拿着翻盖手机打电话时,想不到现在的自己会被智能手机“控制”,手机似乎越来越懂我,这都是数据分析的功劳,AI技术的使用,就是在规则之下的强大数据分析。观察AI生成的文章,有完整的构思,能整体把握好文章走向,它们具有清晰的主题和完整的结构,你让它写一篇说明文,它绝不会写成童话。AI在写作时也会注重细节,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神态细节等,这些细节描写能够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
有了以上分析,我和孩子玩了一个模仿机器人的游戏。比如作文主题是“童年趣事”。下达指令,“小孩机器人,指令1,读题,分析题目,得出结论,是让你写风景、写事情,还是一篇童话。”“哦,童年趣事,确定是记叙文,指令2,现在开始机器大脑搜索,找出和题目有关的所有元素,注意前提是‘童年’,关键词是‘趣事’。”“指令3,把‘趣事’写具体一点,要用到哪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都可以。”“指令4,升华主题,童年趣事体现了亲情、友情或者对家乡热爱。”“指令5,重新读一遍你写的文章,存入机器大脑,生成一份新的数据。”
到这儿,机器人游戏结束,一篇作文也完成了。比如今天我读到的三篇作文,其中《虚惊一场》和《冬日趣事》是记叙文,内容不同,但都符合“童年趣事”的主题,两位小作者用各自的经历写活了“趣”字,《冬在哪里》这篇作文是一则童话,但只要开头稍微修改下,也能变成“童年趣事”——“没想到‘冬’是个比我还厉害的捉迷藏高手,他可真是个调皮的孩子。”这样一修改,“冬”就巧妙地融入“趣事”了。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用好自己的大脑,那里藏着无边无际的思维宝矿。
南孔少年·小记者
南孔少年·小记者
习作:
《冬在哪里》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菱湖校区二(12)班 王宇青;
《冬日趣事》江山市峡口小学四(4)班 周雯淋;
《冬天来了吗》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灵溪校区二(3)班 陈子最;
《虚惊一场》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菱湖校区三(5)班 丁梓烔;
《20年后的一天》江山市城北小学六(8)班 徐思跃;
《我最爱的水果》衢江区第二小学二(8)班 娄泽澄。
绘画作品:
《漫画女孩》江山市峡口小学四 (4)班王钰湉。
扫码“衢报通”微信小程序,进入
“小记者投稿页面”进行投稿。
安装“三衢客户端”app,进入
“少儿-衢报小记者投稿页面”进行投稿。
关注衢报小记者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活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