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南孔少年·小记者成长周刊6—名师讲作文•凭借满手好故事,搭建写作妙支架

文摘   2025-01-13 15:13   浙江  






小记者

成长周刊

2025年成长周刊第6期.

1月11日晚报5版






 

毛丽福

衢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江山市少年作家协会主席 

江山市高中语文教研员


南孔少年·小记者

名师讲作文


给衢报小记者的写作提醒

凭借满手好故事,搭建写作妙支架

     文字是灵魂的舞者,写作是舞者翩然的舞步。这支“舞蹈”,往往有故事;跳好这支“舞蹈”,必定饱含好故事。然而,当下很多孩子在写作时,无话可说、无言可写的现象依然比较突出,譬如写着千百回的事,说着千百回的言,其结果必然是看得人头晕目眩,读得人心底乏味。 

     清代文学家刘大櫆《论文偶记》有言:“譬如大匠操斤,无土无木,纵有成风尽垩手段,何处设施?”写作需要故事,需要好故事。只有在掌握“好”故事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写出内容充实、为世所用的文章。

     一是凭借故事“细处”,梳理多元写作方向。优秀的写作者,首先要做到的是,尽可能地发现“细处”、捕捉“细处”、运用“细处”。正所谓,功到“细处”自然成。抓住故事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对其进行生动细致地描绘;运用最为准确的词语和最为传神的句子,来表现故事人物的精神风貌。面对一个故事,我们需要将目光瞄向细处,投向故事的表面和背面,发掘其表层的“广博”和背后的“灵魂”,这样,故事就会被激活,写作也就会耐人寻味。 

     二是厘清故事“脉络”,挖掘思维隐含前提。每个人都喜欢故事,故事是形象的、生动的。可是,倘若只会读故事,却不懂梳理故事脉络,不会思考琢磨故事中“没想到”的情节,就会陷入静态思维分布,没有形成对峙的思维角力和矛盾张力。儿童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孩子们身边每天发生的故事,若能依托故事“脉络”,发现生活的精彩,邂逅情节的意外,就会避免经历了却遗忘了的尴尬,也会激发创作的欲望,其间的言语浸润和濡染,都能达到影响深远。 

     三是激荡故事“丰富”,构建步步陈说链条。所谓丰富,并不是眼睛看到的叙事表象,而是背后故事的语言层次。比如,《青铜葵花》中关于“阳光”的描写:“七岁女孩葵花走向大河边时,雨季已经结束,多日不见的阳光,正像清澈的流水一样,哗啦啦漫泻于天空。一直低垂而阴沉的天空,忽然飘飘然扶摇直上,变得高远而明亮。”这里,曹文轩将原本属于流水“哗啦啦漫泻”之词,用在了阳光的身上,使本专属于视觉的阳光猛然间拥有了声音,随着这一声声漫泻,一道道金光有了动态美,有了生命力,可以驱除阴霾,迎接灿烂,从而使作品变被动陈说为主动述说,变无序拼凑为深意探究,实现写作创作的自我驱动。

     写作需要讲故事,而每一个写作者都要学会讲好故事。只要持之以恒地钻研生活中的故事,用心体验,潜心感悟,不断地超越“,遨游书海,其乐融融;驰骋笔端,淋漓尽致”的最佳状态自然就会迎面而来。

南孔少年·小记者


南孔少年·小记者



习作:

《美丽的池塘》柯城区航埠小学二(4)班 贵曦悦;

《咕咚乐园真好玩》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悦溪校区三(5)班 白婕;

《欢庆元旦》柯城区新世纪学校六(2)班 张辰希;

《小院即景》衢州市新华小学五(1)班 方海鑫;

《内心的画》江山市中山小学文溪校区三(3)班 林芷悦。


绘画作品:

《冬日小镇》衢州市新华小学一(2)班马铭泽。

扫码“衢报通”微信小程序,进入

“小记者投稿页面”进行投稿。



安装“三衢客户端”app,进入

“少儿-衢报小记者投稿页面”进行投稿。

关注衢报小记者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活动信息



衢报传媒小记者
“衢报小记者”隶属于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历经多年发展,小记者团已成为衢州市最有影响力的学生社会实践团体之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