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模式|​“拿来”即可用的课堂模式——导、学、练、展、评

文摘   2024-12-02 17:15   上海  



“好的教学,部分是艺术,部分是科学。”

何谓“教学”?

有人说是教书,有人说是讲课,有人说是传授一门知识……这些说法都不确切。

对此最为精辟的解释,是陶行知所说的:“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作为教师,我们都在思考:什么的课堂是好课堂?什么学习过程才体现有效或高效学习呢?

1

课堂的定义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渠道。课堂是孩子生命成长的原野。课堂就是一块用精神和思想浇灌种子、滋养生命成长的土壤。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而课堂教学就是让每一位孩子有一个自主的“闻知、说知、亲知”的学习过程

但学习的终点不是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启另一扇更大的门——“智慧”

教师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挖掘课程蕴涵其中的无限生机和活力,把课堂营造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

让每一位孩子在特定的情境中,在一定学习任务驱动下,在愉快的合作、互动学习环境中,能自然、有序地学习、操练和探究,进行实践体验、展示,使他们在活动中提升能力、发展思维、感悟道理,体验情感,反思自己的所为,规范行为,提升甚至实现自己的认知价值观

——李吉麟

2

什么是学习?

真实的学习是如何发生的?

学习,是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同时也是一种获取生活经验的行为。

学习最忌是包办和灌输。

学习,它是一个以学习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混合过程,是生生、师生协助中与知识相遇、与他人相遇、与自己相遇的深刻学习过程

学习,是在真实情境、真实问题情境下,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过程,从问题情境出发去追寻答案的过程,并在挑战性的问题下激发更深度的思考(记忆、理解、应用),全身心投入、经历思维过程,获得深度体验的不断反思的生命化的深刻学习历程,即思维历程(分析、评价和创造)。

既是一个大脑内部信息加工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情感、意志、精神、兴趣等全面参与的过程

好的课堂,教师要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学习,让渡时间和机会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起来,让学习既成为学生的权利,也成为学生的责任。

让学习真实发生,真实的学习历程产生于“学习困境”,实现知识架构、思维碰撞、能力达成和精神锻造,最大限度地满足其个性化学习

——李吉麟

3

“导、学、练、展、评”——课堂模式

“导、学、练、展、评”,不仅仅是一种模式体现,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理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动作的“规范”体现。

似流程非流程,更是教学中教与学的策略体现,同时也是系列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结构中(课前、课中、课后)的优化组合。


其中:

目标,是“方向”;

,是学习“地图”,是关键;

,是行为方式,是重点;

,是体验,是抓手;

,是交流,是手段;

,反馈,评价,是催化。

五个环节,为线,又相融合一。

“导、学、练、展、评”——课堂模式,基于的思维是“教学有线,活动有序,架构有模”“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有模可循,但却应基于“无限”衍生

用好用活,一定要有理念,要根植教学,教研结合。课堂是有形的,也是有神的,更是有意的(课之魂),要在理念指导下引领你的行动。

具体阐解见下PPT页。

总之,开展“导、学、练、展、评”课堂,需要把课堂还给孩子

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品德”作为课堂目标,搭建良好教学支架(如导学案),提供充分的“工具箱、资源包、脚手架”,搭建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平台。

在点燃、激励、唤醒中,在学习任务和问题驱动下,身动、心动、神动,有序开展有趣的“独学、对学、群学”合学、 讨论、展学的学习方式,把“闻知、说知、亲知”学习过程交给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实现自我和同伴认知建构,有着成功和收获的喜悦。


来源:新高教

注意: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师培在线资讯
职教领域教师交流学习平台,致力于为每一位想提升自我的老师提供实用知识与技能。以新媒体为载体,旨在传递职教动态,分享教育教学实用干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