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挺细胞疗法!人民日报发布:细胞疗法推动疑难重症治疗进入新阶段!点击查看

美体   2025-01-20 12:16   河北  
力挺细胞疗法!人民日报发布:细胞疗法推动疑难重症治疗进入新阶段!
点击查看
点击更换

当前,随着全球范围内生物细胞技术和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当代医学正逐渐从传统的治疗模式转向细胞治疗领域


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生物经济发展要顺应“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医药,满足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更有保障的新期待。


细胞疗法为疾病治疗打开新思路


据专家介绍,细胞治疗是将正常或经生物工程改造过的人体细胞移植或输入患者体内,使其替代原有受损细胞,或者发挥更强的免疫杀伤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式。


专家认为,与传统化学药物相比,细胞治疗产品具有技术迭代快、创新潜力大、临床依赖度高、产品个性化定制化等特点,相比于传统大小分子药物有非常显著的优势,已成为各主要发达国家竞相布局的“新赛道”。


目前,主要的细胞治疗方式分为两大类:免疫细胞治疗和干细胞治疗。专家表示:“以骨关节炎为例,这一疾病的发生通常与年龄、肥胖、骨密度、关节结构、关节应力等因素有关。


传统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减轻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对关节的现有损伤作用有限。而干细胞强大的自我更新、增殖能力及分化潜能,可替代受损软骨细胞,利用干细胞的归巢属性,在体内微环境作用下主动迁移至软骨缺血或受损部位进行修复重建;同时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合成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转化生长因子(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激活细胞和血管再生途径,对软骨起到营养作用;也可以阻抑炎性细胞介质,减少骨关节、滑膜的破坏,有效的控制病情发展。”




人民日报点评:

细胞疗法更具优势


对于慢性疾病的治疗,临床上还是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通常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或通过发挥酶促作用来调节内部化学反应的速率来发挥作用,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即很少有能力再生或恢复人体内的整个组织或系统

细胞治疗可以通过替换受损细胞、促进组织再生、分泌生长因子以促进修复或调节免疫反应,从整体上修复机体系统,可以为传统方法难以治愈的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途径。尤其是在防治慢病方面,细胞治疗展现出以下6大优势

  •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定制,确保疗效最大化。
  • 源头治疗:干细胞可修复受损组织,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而非仅仅缓解症状。
  • 多向分化潜能:干细胞能分化成多种类型细胞,适应不同的损伤修复需求。
  • 免疫调节:细胞治疗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
  • 降低药物依赖:细胞治疗可降低对药物依赖,减少药物副作用。
  • 长期效果:细胞治疗效果持久,有助于减少疾病复发风险。

人民日报更是指出,与传统化学药物相比,细胞治疗产品具有技术迭代快、创新潜力大、临床依赖度高、产品个性化定制化等特点,相比于传统大小分子药物有非常显著的优势。

干细胞

人体修复大师

△ 干细胞治疗适用范围广泛


截至2022年6月29日,全球已经有14款干细胞产品获批上市,6216项干细胞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涉及200种适应症,8大系统疾病。譬如在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等多系统领域均有成功案例报道。


01、呼吸系统疾病:干细胞明显提高新冠肺炎患者存活率

一项双盲、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了40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在接受标准治疗的同时,其中20例患者接受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滴注,另外20例患者接受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治疗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患者存活率明显提高了2.5倍;此外,在合并其他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中,其存活率更是提高到了4.5倍。

02、神经系统疾病:干细胞帮助13名脊髓损伤患者康复


一项已进入临床II期试验的研究对13例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进行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值得注意的是,这13名患者脊髓损伤均较为严重,其中一名为34岁的男性,从1.5米高空坠落,导致C5脊髓损伤,卧床无法站起。治疗6个月后,13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且ASIA(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损伤量表)评分均下降。



03、内分泌系统疾病:干细胞改善胰岛功能,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


发表在《干细胞转化医学》杂志上的研究证明: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改善胰岛功能,并起保护作用。


多名经常规治疗无效的Ⅱ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在使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凝胶治疗后,患者足部溃疡几乎全部愈合,能够正常行动,随访6月内溃疡未见复发,且整个治疗期间没有发生并发症。


04、运动系统疾病:干细胞改善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和生活质量


“Jointstem”是全球首个单次关节内注射治疗严重骨关节炎的自体间充质干细胞药物。该药物的研发周期长达16年,目前已在韩国成功进行了3期临床试验,并提交了新药申请。


该临床试验共纳入24例骨关节炎患者,其中12例患者接受含有1亿个自体间充质干细胞的“Jointstem”药物治疗。治疗后,同对照组相比,接受“Jointstem”治疗的患者在膝关节功能、疼痛和生活质量上面均有显著的改善。

05、免疫系统疾病: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获科技奖

南京大学鼓楼医院孙凌云教授团队历时18年,攻克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红斑狼疮的世界难题,让难治性红斑狼疮5年死亡率从45降低到了16%。更重要的是,该团队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红斑狼疮这一项研究,已推广应用到35家省内外单位。

06、生殖系统疾病:干细胞让19位宫腔粘连女性成功受孕并分娩

早在2013年,南京大学鼓楼医院利用功能胶原支架材料复合患者自体干细胞或围产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严重损伤后的子宫内膜功能性修复技术,并开展了子宫内膜再生临床研究。

通过这项研究,先后已有13位重度宫腔粘连致不孕的患者成功受孕并分娩,共计诞生14位健康的“再生医学宝宝”(其中一位患者通过治疗后先后两次怀孕产子),另外还有6位患者已成功怀孕。同时,该项重大突破已于2017年在央广网进行广为宣传报道!

07、循环系统疾病: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帮助患者康复

历时5年,参照FDAII期临床研究标准,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收集116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治疗后再随访18个月。

研究结果证明:在合适的时间窗内,联合常规临床相关治疗,经冠状动脉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该项研究为更多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确认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可以作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替代方法,成为治疗心脏疾病的干细胞治疗新方法。

08、消化系统疾病:王福生院士团队发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硬化新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团队开展了一项随访时间长达75个月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该研究共纳入219例乙肝相关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该219例患者共同接受常规治疗,其中108例患者每隔4周额外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输注3周。

结果发现,经干细胞输注治疗,一方面减轻了患者肝脏炎症,另一方面改善了肝脏功能。再利用Landmark分析发现在13个月至75个月的随访期间,脐带干细胞治疗组的总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干细胞是“生命的种子”,具有再生、替代、修复和分化能力,为人类的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在创伤修复、组织再生、重大疾病、抗衰美容等方面展现出巨大应用前景。


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它是最近几年国内外干细胞治疗研究最多,发展速度最快的品种,原因在于它相比胚胎干细胞而言没有伦理及高致癌风险,并且能够分化形成骨、软骨、脂肪、神经、肌肉等多种组织细胞,因此正在被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研究中。同时,间充质干细胞被认为是修复和再造人体受损组织或器官的好材料

小结

《“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的指引下,生物经济正顺应“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医药,满足人民群众对生命健康更有保障的新期待。
目前,干细胞疗法在疾病治疗中展现出的巨大潜力,已经得到了临床数据的广泛验证,并有效推动了疾病治疗领域的进步。未来,随着政策的扶持和临床数据的进一步积累,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将持续增强,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和福音。


政策扶持助力细胞产业驶入“快车道”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技术的发展和相关政策的利好,我国细胞治疗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有望成为生物医药领域极具潜力的新赛道。


近年来,细胞治疗下游的应用研究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有力地促进了细胞治疗产业从上游存储向下游应用的转化。“整体来看,我国细胞技术的发展目标主要集中在技术研发与转化、应用领域拓展、行业标准规范建立等方面。”


不过专家也坦言,当前,中国细胞免疫治疗产业正在飞速发展,紧追国际前沿。但在创新企业的数量与质量、获批产品数量等方面,我国与先进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神奇干细胞
科普细胞知识,分享细胞案例,共同走进细胞世界 小编13811218189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