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玉林香料 世界味道”玉林美食文化好市暨香雅市集促消费活动在玉林十字街举办,与2024年玉林香博会交相辉映,共同彰显了玉林市独特的美食文化底蕴与香料产业魅力,为市民和游客奉上了一场美食盛宴和文化盛宴。
其实在百年前的玉林十字街
同样是人流如织
药铺和饮食店铺遍布街巷
和其他商号、店铺共同托起
玉林“岭南都会”这块金字招牌
十字街里的药铺招牌。
友昌堂、昌泰堂、国源堂、鹤龄堂、宝和堂、公和泰……如今,走在玉林十字街,在沿街商铺外挂的仿古店铺招牌中,一批中医药老字号招牌赫然在目。
“以前街坊邻居有个头痛感冒的,都是去这些药铺寻医问药,当时玉林十字街的药铺多过米铺。”家住玉林城区忠功里的刘秀英今年80多岁,说起玉林十字街当年的药铺,记忆犹新。
药铺“鹤龄堂”旧址。
在解放路古定中心小学门口东侧,有一栋四层高的骑楼,刘秀英告诉记者:“这里就是当年较为出名的药铺‘鹤龄堂’旧址”。记者看到,商铺门前的柱子上镶嵌着由政府部门制作的石碑,石碑上刻着“千年古州鬱林老店铺鹤龄堂旧址。鹤龄堂为粤商经营家之药材店,开办于民国初年,各类中药材特别是贵重药材一应俱全,并聘请名医坐诊,远近慕名求医购药者甚众,经常门庭若市。”
关于玉林医药发展历史,在1993年版的《玉林市志》中有记载:清代至民国时期,鬱林、兴业两县城乡普遍开设国药店。1939年两县城乡共有医药店132家,1946年有171家。药材货源分北药和南药:北药多从广州到梧州,经藤县沿北流河而上到北流转鬱林;南药多从南宁运来,集散于鬱林,再转输广东等地。
在周践谟先生编写的文史资料《民国时期鬱林商业和各行业摆卖的散布情况》中,关于玉林城区十字街中药业盛况记载更为具体。据周践谟回忆,民国初期鬱林经营熟药的有鹤龄堂、潘保德堂、利济堂、橘香堂、广生堂、恰顺隆等商号。经营生药的有百和、德成、忠诚、同顺和、广安、公和泰等商号。
《玉林文化大典》中也有相关记载:民国时期玉林城区较大的医药行有9家,分别是益昌药行、颜真药行、百草堂、万草堂、宝和堂、济众堂、利济堂、彩和堂、公和泰药行。可见当时玉林城区十字街医药行业的繁华。
街头小吃,是一座城市美食文化的独特记忆。玉林十字街的果然酒家、吉星楼等酒楼是玉林人耳熟能详的传统酒店老字号。在民国时期,玉林十字街美食摊点的故事趣味十足、精彩纷呈。
十字街美食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品茶尝。
文史学者陈修海介绍,民国时期,在十字街的解放路四大粉摊各具特色,号称“四大金刚”。关于这“四大金刚”在玉林民间流行着四句顺口溜:“周锡赛灯盏,花彝演镬铲,文信比砧板,六芬逞肚腩。”凡是上了年纪的老玉林人,对这段趣味十足的顺口溜,无不津津乐道。
对于这“四大金刚”的顺口溜,周擎天先生曾经在玉林文史资料中撰文作了解读——
“周锡以经营宵夜粉摊谋生,善于烹饪,在没有电灯时代里,他的摊档上煤油灯特别光亮,亮同白昼,全夜市堪称首屈一指,人人都说他大灯赛灯盏(光)。
花彝在夜市粉摊中,享有盛名,尤以当粉菜下锅镬时,镬铲伴炒声音,响亮而有节奏,时轻时重,时疏时密,犹如音乐曲调,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赏,故有‘花彝演镬铲’之称。
文信粉摊上选用了厚而大的砧板,他擅长斩菜切粉,切法神速,斩下的肉块,件件齐整分明,斩菜时的砧板声,手起刀落似阵阵乐音,大砧板和悦耳的砧板声是他摊上的标志,人誉之为‘文信比砧板’。
六芬精巧制作食品,美味可口,其人肥胖,笑容可掬,待人接物处处周到,是个现成的活生招牌。每当夏季,经常上身赤博,摊前站立时,大腹便便,逗人注目惹人发笑。坐下时,宛如一尊大肚佛,慈祥可亲,笑口常开,人们说是一副福相,给人以好印象。这是‘六芬逞肚腩’的由来。”
十字街吸引八方游客。
十字街除了这“四大金刚”粉摊,还有亚星地豆、八仙米粽、白大少香肉、罗四甜品、梁官大米粉、冯五肉蛋、廖六馄饨等各具特色大排档,以及遍布十字街各处的南江分界勒沟寨卷粉流动摊档……这些美食摊档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玉林地方特色美食文化。
除了各具特色的大排档,在玉林十字街的吉星楼、兆合商铺的美食同样是当时玉林饮食界的旗帜。这些美食老字号曾接待过不少社会名流,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位于十字街解放路中段的吉星楼是当时鬱林城内最高的楼房,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成为当时达官贵人休闲娱乐的首选场所。1920年李宗仁驻扎鬱林城,时常在吉星楼与政要名流富商交际、吃饭玩乐。
十字街的玉林地方小吃名目繁多。
抗战期间广东沦陷后,粤剧名伶马师曾、红线女、唐雪卿、薛觉先……等相继辗转来玉,在玉林十字街大观戏院演艺,附近的吉星楼是他们经常光顾的场所,玉林的地方美食让他们印象深刻。
吉星楼的辉煌时刻是在1937年12月。1993年版《玉林市志》记载,1937年12月6日,上海著名文化界爱国人士、全国抗日救国会领导人邹韬奋(《抗战》主编)、金仲华、张仲实、钱俊瑞(《理论与实践》主编)、杨东莼、郑振铎、胡愈之、沈兹九(《妇女生活》主编)等一行10多人,撤离上海经广州去重庆,途经鬱林时,在吉星楼吃过晚饭后受爱国学生邀请,到省立鬱林中学演讲,演讲结束后并在十字街的活佛照相馆留影,并一一为学生签名题词。邹韬奋还写有《桂游回忆(三)鬱林的一夜》,刊于《抗战》杂志,又有在重庆刊发题为《热情的女郎》一文,充分肯定鬱林人民抗日救亡的爱国热情。邹韬奋一行在十字街的演讲、留影和签名题词,激励着玉林儿女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前赴后继。
如今吉星楼等老字号早已不见踪影,它们仅留存在玉林人的坊间记忆与历史华章里。但十字街各种美食盛宴和文化盛宴的精彩活动不会停歇,形式多样的文旅活动不断上演,满足市民游客的休闲旅游需求。
玉林十字街,既承载着历史文化记忆,彰显着城市文化内涵;又连接着市民情感记忆纽带,集聚着城市烟火气、市井味,文化底蕴丰厚,如今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精彩永不落幕。
采写 | 玉林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立华
责编 | 覃 维
审核 | 谭丽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