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脚,就是我们常说的脚扭了,医学上称之为踝关节扭伤,是我们运动和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问题。急性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运动系统损伤之一,高达70% 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可能会出现包括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等后遗症。
如有急性踝关节扭伤,请立即就医进行检查。在排除骨折、韧带断裂等严重情况下,可进行保守治疗,采取针对踝关节扭伤的自我管理。
急性期管理
•扭伤后首要的目标是防止肿胀并保持关节活动度。我们应立即进行保护、抬高、避免抗炎治疗、加压、健康教育等步骤。
1. 保护
在受伤后1-3天尽量不要用扭伤的踝关节进行负重和行走,以减少出血,防止受伤纤维肿胀,降低加重损伤的风险。
2.抬高患肢
应将受伤的下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15至25厘米,以促进静脉和淋巴引流,促进肿胀减退。
3.避免使用抗炎药物
使用药物抑制炎症可能会对长期组织愈合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当使用较高剂量时。
4.加压包扎
为了将组织液从受伤组织中挤出,应用弹性绷带或者医用弹力袜包裹脚踝。包扎应从脚趾近端开始,并延伸到小腿最粗的地方以上。
5.健康教育
患者应了解踝关节扭伤的处理方式,不要单纯的休息和制动等被动的治疗方式,而要寻求积极主动的康复活动。
恢复期康复
1.初始急性治疗后,康复训练有利于加速恢复活动和预防慢性不稳定。踝关节扭伤后长期固定或制动是一种常见的错误理念。一旦症状允许,应尽快恢复正常活动。在不加剧疼痛的情况下,通过负重和活动促进修复、重塑和建立组织耐受性和肌腱、肌肉和韧带的能力。
2.保持良好的心态
抑郁和恐惧等心理因素是康复训练的障碍。乐观面对踝关节扭伤后症状,在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的康复训练来回归日常生活。
3.有氧活动
受伤后几天即开始无痛有氧运动,促进受伤局部血液循环。早期积极的活动和有氧运动可改善身体功能,加快消除肿胀带来的疼痛,减少对止痛药的使用。
4.康复训练
功能康复应从受伤当天开始,一直持续到达到无痛步态和活动。康复训练的组成部分包括关节活动度康复、渐进式肌肉强化锻炼、本体感觉训练。
(1)维持踝关节活动度
在开始功能康复之前,必须恢复关节活动范围。无论负重能力如何,都应在踝关节受伤后 48 至 72 小时内进行跟腱拉伸,以防止创伤后关节挛缩的趋势。
牵拉足部足底筋膜
坐位下,足底放置筋膜球、玻璃瓶。要求患者在弯曲平面上将足部前后滚动,使用感到舒适的压力,可用手将膝关节向下压给予额外力量。
牵拉小腿肌肉
长坐姿下将毛巾环绕足部下方,要求病患拉毛巾造成踝关节背曲。无痛拉伸 15 至 30 秒;重复五次;每天重复 3 到 5 次。
(2)肌肉强化练习
一旦达到活动范围,肿胀和疼痛得到控制,患者就可以进入康复的强化阶段。加强虚弱的肌肉对于快速恢复至关重要,对于防止再次受伤也很重要。锻炼应侧重于腓骨肌的调节,因为该肌肉群的力量不足与踝关节不稳定和复发性损伤有关。
踝关节抗阻训练
使用弹力带在四个方向上进行动态阻力锻炼,到达最大范围后维持10秒钟。每天3组,每组10次。
跖屈长坐位,下肢放在毛巾卷上稍微将足跟抬离治疗床面,要求患者手握环绕在前足下方弹力带的两端,然后足部抵抗阻力执行跖屈。
背屈长坐位或仰卧,将毛巾卷置于下肢远端,稍微抬高脚跟,将弹性力带两端绑在床尾(或其他固定物)并环绕于脚背上,要求患者抵抗阻力背屈。
外翻及内翻长坐位、仰卧或坐姿下双脚置于地面。抵抗外翻时将弹力带环绕双足,要求患者一脚或双脚对抗阻力外翻,抵抗内翻时则将弹性带缠绕在足部外侧固定物上。同时双膝维持不动,不要允许大腿及下肢旋转。
(3)平衡训练
当患者在没有疼痛的情况下完全负重时,开始本体感觉训练以恢复平衡和姿势控制。
感知训练
挺胸抬头,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悬垂。尝试闭眼静站1分钟。
一字步站立
双脚前后站立保持在一个假想的直线上。将手臂水平伸展身体两侧以维持身体平衡,维持20-30秒。每次一组,一组5次。
专家提醒,如果经过上述严格的保守治疗三个月后,依然没有成效,可能就要考虑手术治疗了。因为韧带松弛后关节异常活动会对关节内软骨造成损伤,这种损伤修复起来效果就不是特别的理想,反复刺激还会引起滑膜炎,甚至最后出现踝关节畸形。所以如果反复不愈,就要积极手术治疗。
专家团队
万修阳
主任医师
集团骨关节与创伤外科中心、急诊外科负责人,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青岛市中医领军人才。兼任山东省骨质疏松与矿业委员会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一届委会骨科康复学组委员、青岛市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委员、青岛市创伤外科委员会委员。
擅长:四肢骨折微创内固定术、老年髋部骨折微创髓内钉固定技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手术。
坐诊时间和地点:
周三、周五上午(本部)
周五下午(国际中医门诊)
王俊国
主任医师
集团骨关节与创伤外科中心副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青岛市卫健委首批优秀青年人才、青岛市技术能手、青岛市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兼任山东省中医药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关节与创伤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擅长:膝关节疼痛患者的“保膝”治疗,尤其擅长将运动医学微创治疗与保膝手术相结合;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肩袖损伤、肩关节脱位、肩周炎等疾病,以及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髌骨脱位等疾病;髋关节盂唇损伤;踝关节不稳定(崴脚);肘关节僵硬、顽固性网球肘等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
坐诊时间和地点:
周二、周五上午(本部)
修晓光
主任医师
集团骨关节与创伤外科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二届青岛市卫生系统传统医学达人(正骨手法),山东省医务系统科技创新奖(重点项目)。兼任山东省康复医学会骨科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分会第一届委员 、山东省中医药学会骨伤基础理论与內治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特色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编委。
擅长:四肢关节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手法正骨治疗与手术治疗。
坐诊时间和地点:
周三上午(国际中医门诊)
周一上午(西院区 中医国际门诊)
朱金强
副主任医师
北院区创伤骨科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兼任山东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委员,山东省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分会委员,青岛市骨科分会青年委员,青岛市运动医学分会委员。
擅长:关节镜技术,如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缝合术、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游离体摘除术、关节腔清理术、关节僵硬松解术等,四肢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及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
坐诊时间和地点:
周四全天(北院区)
张金锋
副主任医师
集团骨关节与创伤外科中心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集团临床亚专业骨干人才,青岛市医疗卫生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兼任山东中医药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健康管理协会运动与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手外科青年委员、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关节与创伤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青岛市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专科分会青年委员,青岛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小儿骨科学组成员。
擅长: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肩、髋、膝、踝关节疾病(肩袖损伤、肩峰撞击综合征、冻结肩、SLAP损伤、肩关节不稳、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半月板损伤、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慢性踝关节不稳、踝关节撞击综合征、距骨骨软骨损伤等运动损伤相关疾病);膝骨性关节炎的“保膝”治疗。
坐诊时间和地点:
周一上午、周六全天(本部)
赵新刚
主任医师
集团骨关节与创伤外科中心主任医师,毕业于潍坊医学院,医学学士。
擅长:骨科常见疾病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骨性关节炎、创伤所导致的复杂关节骨折、股骨头坏死诊治和人工膝、髋关节置换和翻修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坐诊时间和地点:
周一下午、周六全天、周日上午(本部)
吴冰
副主任医师
集团骨关节与创伤外科中心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09年至2012年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骨科专业委员青年委员,骨肿瘤组全军委员。青岛罕见病委员会委员,青岛市临床应用解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4部。
擅长:复杂创伤骨折的救治,创伤骨科微创及骨病的治疗,足踝疾病、创伤的诊治,脊柱疾病、创伤的诊治。
坐诊时间和地点:
周一上午、周三全天(本部)
戴玮
副主任医师
集团骨关节与创伤外科中心副主任医师,前国家短道速滑队队医,平昌冬奥会、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成员。
擅长:运动创伤和脊柱退行性疾病的防治灵活运用运动疗法结合和中西医治疗方法治疗运动创伤、颈椎病、腰椎相关疾病及骨质疏松症等疾病,四肢和脊柱骨折术后、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半月板损伤术后、肩袖损伤术后的治疗和康复;运动员运动伤病的诊疗。
坐诊时间和地点:
周五、周日上午(本部 运动康复门诊)
供稿:骨关节与创伤外科中心
专业审核:万修阳
编辑:范晓苹 李均雁
编校:张宁
推荐阅读
Recommended reading
点击下列标题 阅读更多往期精彩内容
| 四送四进四提升 | 海慈扩容医联体 深入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
| 喜报!海慈医疗西院区新增3个青岛市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
| 西院区动态 | 实干1000天 中西医协同高质量发展 护佑岛城百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