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青岛晚报》专版报道
2024年,青岛市海慈中医医疗集团启动学科建设年,进一步践行“医疗服务提质增效行动”,新增国家中医优势专科2个,攀峰学科1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8个。
作为青岛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专项的中医药类攀峰学科,成立于1994年的青岛市海慈中医医疗集团肿瘤中心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青岛市乃至周边地区颇具影响力的肿瘤诊疗中心。
不断完善 一套标准化服务工作流程
2023年10月,在海慈医疗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的牵头下,由19家医院组成的青岛市中医药类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专科联盟正式成立;2024年5月成立的由27家医院组成的山东省中西医结合肺癌专家联盟,为肺癌防治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支持,推动肺癌诊疗技术升级与优化。2024年10月,海慈医疗经遴选成为青岛市第一批专科联盟优秀适宜技术牵头单位,与试点单位黄岛区中医院、即墨区中医院、平度市中医院、红岛人民医院深化合作,将皮内针结合灵龟八法开穴法用于难治性癌痛,提高各医院肿瘤医疗服务质量与标准化诊疗流程。
引育结合 打造一支中医药专业人才队伍
海慈医疗肿瘤中心成立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康复专委会,争创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康复培训基地,打造专业团队人才,提升肿瘤康复水平。培养了一批业务精湛、技术过硬的专科人才,其中,获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1人,岐黄学者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人,省名老中医1人,省名中医药专家1人,市名中医专家2人,拥有国家级学会委员12人、省级学会主委5人、省级学会副主委12人、市级学会主委2人。
为了提升区域中医医院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肿瘤中心组织起一支由资深中医专家组成的医疗团队,先后前往平度、即墨、海阳、蓬莱等多家中医院,开展学术交流和现场指导活动,进行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坐诊及肿瘤科普讲座70余次,开展多学科联合及远程会诊,建立疑难重症肿瘤治疗一体化体系。
多学科覆盖 一套更加全面的疾病防治体系
海慈医疗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整合医疗资源,融合肿瘤内外科、放疗、介入、病理、影像等多个学科,形成“肿瘤大学科”,实现门诊病房一体化就医,为患者带来更多便利。科室邀请了贾立群等省内外、青岛市知名专家进行指导,建立肿瘤非药物诊疗体系;邀请樊代明院士、薛长湖院士、唐宣祖国医大师指导建立了肿瘤饮食调养及预防体系。
据集团肿瘤中心主任肖军介绍,科室专家团队定期前往多个院区及医联体单位进行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坐诊及肿瘤科普讲座累计70余次,并开展多学科联合及远程会诊,建立起疑难重症肿瘤治疗一体化体系。
疾病全样本 建设一个专科专病数据库
科室积极推进专病数据库建设。召开6次中西医肺癌专病数据库建设座谈会,通过整合19家专科联盟成员单位肺癌诊疗数据,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诊疗依据,有助于提高肺癌的临床诊疗水平、实现肺癌的规范化、标准化诊疗。
依托青岛市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惠民示范专项,对固金消积组合物(含黄芩、丹参等)治疗肺癌分子机制及临床应用现代化研究项目展开深入研究,建立肺癌专病数据库,借助于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人工智能等方式明确中药药效组分群抗肺癌的潜在靶点,验证院内制剂抗肿瘤活性及安全性,通过现代制剂技术,改良传统中药剂型,制备片剂、肠溶胶囊、半固体透皮贴等剂型,推动肺癌治疗领域的发展和中医药现代化,将专病数据库成果形成产业化。
建立中西医结合肺癌网络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在省内30家医院推广使用,挖掘中医体质、辨证分型与肺癌发生、发展、预后相关性,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后体质分布相关性,以及中医治疗、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与OS、PFS及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文章来源:青岛晚报
编辑:范晓苹 李均雁
编校:张宁
推荐阅读
Recommended reading
点击下列标题 阅读更多往期精彩内容
| 四送四进四提升 | 海慈扩容医联体 深入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
| 喜报!海慈医疗西院区新增3个青岛市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
| 西院区动态 | 实干1000天 中西医协同高质量发展 护佑岛城百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