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寒:一年将尽,春水欲生

文摘   2025-01-20 11:08   安徽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1月20—21日交节。“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是《授时通考·天时》中对大寒的描述。
大寒乃寒至极处,万物蛰伏,阳气深藏,此时养生当着眼于一个“藏”字,阴气极盛,将由“冬藏”转为“春生”,故要抓住保健养生的重要时期,做到“保藏阴津,固护阳气”。

饮食养生

《饮膳正要》指出:“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祖国医学认为“寒者热之”,故饮食宜多食温热性食物,如羊肉、鸡肉等,有助于温补阳气,提高机体耐寒能力。五脏对应五季,冬为肾季,五行属水,五色属黑,黑色入肾,如黑米、紫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枣等以温肾助阳、滋养精血。此外大寒与立春相交接,在饮食上亦应顺应季节之变化,除进食温补性食物外,还可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如生姜、大蒜、紫苏叶、辣椒、花椒、桂皮等,以应春之万物升发。
大寒时节,仍应遵循“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注意保藏阴津。此时气候寒冷干燥,应注意补水,建议日饮水量1500-1700毫升。如果室内常开暖气或空调,应注意开窗通风并提高空气中的湿度。饮食上多吃一些养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雪梨等。这些食物可以滋阴养肺,缓解干燥对人体的影响。

起居养生

《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大寒时节,万物潜藏,人体亦順应自然之气候变化而适应,养精蓄锐,有利于来春的阳气萌生。早睡可以养人体的阳气,晚起可以养人体的阴气,使身体内的阴阳维持平衡。冬季活动、锻炼对养生有特殊意义,但此期的运动应以低强度、消耗为主,可选择慢跑、太极拳、八段锦及室内运动等体育锻炼项目。运动时应注意避免大汗淋漓,以免损伤阳气、耗散阴津。
俗话说:“大寒大寒,防风御寒”。若衣着过于单薄,易感受寒邪;反之,衣着过于厚重,则腠理开泄,亦易导致寒邪入侵。在大寒时节衣着要随着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尤其应该注意防颈寒、防鼻寒、防肺寒、防腰寒和防脚寒。

情志养生

俗话说“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心神旺盛,气血通畅,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大寒时节气候寒冷,人体容易感到疲倦、沮丧,而过度思虑会导致气机阻滞,易引发身体不适。应保持心情舒畅,安心养性,怡神敛气,避免过度思虑,保持社交活动,调理五脏情志,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每个人的体质和生活环境都有所不同,因此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如有情绪问题或持续不适,建议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适时干预。

穴位养生

关元穴属任脉,是补肾培元、补益阳气、温阳固脱的穴位。

【操作方法】先将双手手掌搓热,以一只手掌心放置于关元穴,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按揉,力度适中,每只手按揉3-5分钟,左右手交替进行。
足三里是补脾胃、益气血的最重要的穴位,同时它又有通经活络、调和阴阳、抗病祛邪、防病保健的作用。


【操作方法】每日按揉50-100次,以有酸胀感为宜。

供稿:蚌埠市中医医院 刘军序




推 荐 阅 读

孙思邈有个“速睡方”,亲测有效!他的10个养生方法请收好!

药食两用 | 蔬菜=中药!一张极其珍贵的汇总表,非常有用!

药食两用 | 便宜又防癌,这种性价比超高的“冬季蔬菜”,可惜你没吃对

猪油到底是食疗佳品还是健康“杀手”?一勺猪油=五服药?猪油到底能不能吃?

编审:蒋宏杰  祝劲松(投稿微信:ahzyy18)

安徽中医药
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安徽省中医药学会主办,权威发布中医药前沿动态,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科普及健康养生知识、提供全省医院预约挂号、就医用药指南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