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华佗医学文献资料 重新定义华佗中医流派研究

文摘   2025-01-27 14:51   安徽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专访安徽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安徽省中医药学会理事长 李泽庚
“亳州是华佗故里,药材之都,中医药资源丰富,这是众所周知的。亳州要更善于利用资源优势,深入发掘华佗基础文献资料,重新定义华佗中医流派研究,做实“华佗研究”工作。”近日,安徽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安徽省中医药学会理事长李泽庚在接受亳州晚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李泽庚说,流派,在《汉语大词典》的解释为:水之支流也。而中医流派是指中医学同一个学科内因不同的师承而形成的以独特的研究旨趣、技艺、方法为基础的不同学术派别,强调观点的鲜明与独特。

中医流派的构成具有三个要素:以学术观点和学说为核心,必须有理论创新和独到的理论体系;有理论创新的代表人物;有通过师承或私塾途径来继承这种学说理论、学术观点的人。

李泽庚认为,中医流派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分为地域流派、学术流派、世医流派三类,均与医学、历史、地理、习俗等密切相关,具有医学与人文双重属性。

我国历史上的各个中医学术流派,都历经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在学术活动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其鲜明的学术观点与主张,往往由某学术流派成员自己提出,但又为历代医家所公认。如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等一大批著名医家。他们在学术上各领风骚、独树一帜,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而相互之间的争鸣与渗透,又促进了中医学术的发展,使中医理论不断完善,临床疗效不断提高,最终形成了中医学“一源多流”的学术及文化特色,使中医学好似一枝与众不同而又争奇斗艳的奇葩,绽放在偌大的世界医苑之中。安徽省共有两大医学流派,其中,南新安是指以皖南新安江流域的新安医学流派,倍华佗是指皖北地区以华佗医学为旗帜的地方中医特色流派。

就拿“北华佗”来说,近年来,《安徽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世界中医药之都(安徽亳州)建设发展规划(2020—2030年)》等规划指导性文件相继出台,明确在亳州市和黄山市,省市共建“北华佗、南新安”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支持亳州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亳州市相继出台《亳州市“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等文件,推动中医药产业传承创新发展,稳步推进“北华佗”中医药发展战略。

“中医流派是历史的产物,是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医界后人万分珍视。对不同流派的继承和实践,是造就特色中医的重要方式,也是繁荣中医学术,倡导百家争鸣,丰富中医内涵,呈现中医生机的有力保障。”李泽庚说,华佗是东汉末年名医,这是妇孺皆知的。细分之下,华佗又代表引领了伤寒学派。

当前,我们应当通过研究中医学术流派,挖掘中医的原创思维,促进中医学术发展,传承中医学术流派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为中医药事业注入新活力。推动中医学术流派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形成更完善的中医理论体系,通过研究中医学术流派,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理论支撑。借鉴中医学术流派的独特诊疗方法和临床经验,提高中医临床水平,推广中医学术流派的适宜技术,提升中医药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李泽庚指出,尽管近年来我们对华佗研究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对于其医学流派研究仍然远远不够。如,流派等基本概念尚待进一步明晰,缺乏客观公认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研究方法单一,主要集中在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鲜有利用知识图谱和人工智能技术。流派有关的文献数量相对缺乏、质量不高,文献搜集和整理不够,文献可用性比较低。流派传承人培养思想不到位,缺乏专门管理制度和人员,传承人培养数量和质量不足。研究系统性与深度不够,地方性、零散性、规模小,面向全国、着眼古今的研究未重视。流派内部的合作比较松散,大多关注某个特定流派本身,不同流派间的学术交流不足。

未来,我们必须注重中医学术流派概念的进一步规范。“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须与“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重点中医专病专科”加以区分。地域性流派研究不能泛化,不是把众多名医集合于一个“域名”之下就成了“流派”,要正确处理地域医学大背景与流派的特色问题。必须注重对中医学术流派文化底蕴的发掘与阐扬。必须注重中医学术流派独特理论与技术的推广应用,关注成果转化,建立、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注重中医学术流派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把中医学术流派评价标准的推广作为重要课题。各学术流派在实践中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促进评价体系的完善,形成行业内通行标准。

李泽庚说,未来,在对华佗医学研究上,必须要深入整合中医学术流派资源,进一步规范中医学术流派概念,明确概念之间的层次关系;加强不同流派间的沟通、融合借鉴、学术争鸣和合作多赢;深入研究和理解中医学术流派的内核,充分挖掘中医学术流派的价值内涵,批判性继承与发展;将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临床应用的可行措施和有效路径,广泛推广应用流派适宜技术;吸纳更多有相同核心价值理念或者有强烈传承意愿的中医学者参与中医学术流派的传承工作;建立中医文化传承课程体系,将中医经典教学与临床类中医课程相结合,提升学者的中医价值认同;通过不断传承实践、交流借鉴,形成本学派独具特质的理论或技艺,并为丰富发展中医药学术体系填充新的内容;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传统文化流派的传承与普及;加强与国际医学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药的国际标准化和国际化进程,参与国际中医药标准的制定,加强国际临床研究合作;鼓励和要求进行RCT研究,为中医药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通过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及循证证据,推动中医学术流派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认可。

来源:亳州晚报



推 荐 阅 读

省中医药局领导慰问我省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

岳西:病房里练“功夫”

小红书的外国新居民也开始做中医攻略了!中医师、中医学子“上阵”科普

全椒:专家义诊进乡村    “健康年货”暖民心

编审:蒋宏杰  祝劲松(投稿微信:ahzyy18)

安徽中医药
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安徽省中医药学会主办,权威发布中医药前沿动态,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科普及健康养生知识、提供全省医院预约挂号、就医用药指南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