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高海翔:重塑土壤生态系统是盐碱化治理的关键

楼市   2024-10-22 17:51   广东  

土地盐碱化作为全球性环境问题,正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渤海之滨的潍坊市,历经千年盐碱地困扰,正通过一系列创新措施,从昔日的“荒地”逐步蜕变为海洋经济增长的“沃土”。
10月19日,在由中国经营报社和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共同举办的“‘向海图强向海而兴’潍坊渤海湾高质量发展对接洽谈会”上,作为著名土壤修复专家胡树文教授团队的成员,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教授高海翔指出:“盐碱化治理绝不仅仅是土壤脱盐的技术问题。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预防和治理,且依赖政府、企业与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以实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
盐碱地在中国分布广泛,涉及全国17个省区,主要集中于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总面积达3600万公顷,占全国可利用土地面积的5%。其中,重度盐碱化土地比例较高,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
潍坊市的盐碱地主要集中在北部沿海地区,尤其是滨海区。地下水位浅、旱涝交替等因素加剧了土地资源的限制。昌邑市北部沿海滩涂带同样是盐碱化问题的重灾区。
对此,高海翔表示:“潍坊的盐碱地大部分属于重度盐碱地,治理难度大,周期长,费用高,但近年来潍坊市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他进一步解释,土地的理想状态是土壤与生物形成一个协同发展的生态系统。健康的土壤不仅能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植物的根系也能通过分泌有益物质来改善土壤。然而,盐碱化土地由于长期不适合植物生长,土壤结构严重退化并出现板结,恢复其生态功能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胡树文教授是我国盐碱地治理领域的领军人物,带领团队在国内取得了显著成就。该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创建了以“重塑土壤、高效脱盐、疏堵结合、垦造良田”为核心的生态修复技术体系。这一体系不仅关注脱盐,更注重恢复土壤结构,为植物生长提供可持续的环境。
高海翔指出:“盐碱化治理的过程不是单一的技术操作,而是一个综合的系统性过程。我们首先需要降低土壤盐分,然后结合肥料改良土壤结构,最终实现土壤的生态重建,让其具备种植能力,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
从新疆到山东,从甘肃到江苏,胡树文教授领导的团队,穿越华北、西北、东北三大地区,无论是水稻田还是旱地,都开展了盐碱地治理的深入工作。多年来,他们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多个盐碱地治理示范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高海翔进一步指出:“目前,社会上对盐碱化治理的认识普遍存在偏差,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一个技术性问题。然而,事实上,盐碱化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生态课题,单靠脱盐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兼顾预防与治理的各个环节,依赖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通力合作,以及大量资本的投入,才能实现大规模的治理。”
展望未来,随着这些技术和方法在全国范围内的持续推广,潍坊盐碱地的生态修复进程将进一步提速,治理成果也将更加稳固。潍坊的成功经验有望树立滨海盐碱地治理的新标杆,成为其他类似地区的借鉴典范。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企业资本的积极投入与科研创新的不断深化,将为盐碱地治理注入持续动力,推动这一系统工程朝着规模化、长效化的方向稳步前行。
(编辑:卢志坤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

中经城事
《中国经营报》区域经济与房地产事业部官方微信。关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与升级、房地产与城镇化互动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