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启智慧
书香泽心扉
汛桥中心校丰雅啃读坊第二次啃读活动
丹桂飘香秋意浓,书香润泽硕果丰。10月25日,汛桥中心校丰雅啃读坊在阶梯教室开展了10月份的啃读交流活动。本次啃读活动内容为《我的教育信条》P89-161页。
01
书香畅读
啃读就是要读经典
要读那些必须读、经得起反复读的书
共读一本书的过程
就是心在一起的过程
共读一本书的过程
就是让思想飞扬的过程
一群人共读一本书
就等于有了共同的语言密码
十月,读书好时节。全体教师在林书记的带领下,共读《我的教育信条》,畅抒阅读智慧,提升教师幸福感,以此拉开此次啃读活动的序幕。
02
经典聚焦
本次经典聚焦主讲人为吴优婷老师,她向我们分享了以下问题:
1、什么是教育?
2、什么是学校?
3、什么是教材?
吴优婷老师认为:
01
什么是教育?
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技术,更重要的是传递获取知识的方法,让学生懂得自己的需要,主动的获取,培养学生的的品质,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能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而不是呆板的死读书。让学生的技术技能成为今后养家糊口的本领。
02
什么是学校?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可以系统全面的传授知识技能,学校就是一个小的社会,学生可以在学校不断去尝试,去体验,去学习,去交流。
03
什么是教材?
教材不应该局限于国家课程,要慢慢形成了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把地方的特色,学校的特色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广泛,学习的项目更加多种多样。同时教学的方法也不在局限于,教师的讲,学生的听。更多在于教师与学生一起去体验,去探索,交流。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知识。
03
观点碰撞
请谈一谈你对杜威的“教育
即生活”的观点的理解。
围绕以上话题,3位老师作为本次啃读活动的主分享者与大家一起探讨并进行了思维的碰撞。
沈嘉琪老师:
教育即生活。放手,让孩子做,让孩子参与,真正做到给孩子机会,放下家长不耐烦不忍心不放心不安心的情绪。孩子在做的过程中能收获的不只是做家事的技能,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技能熟练后,还能通过自己的安排和筹划对家事过程进行改进或创新不要啰嗦不要啰嗦。啰嗦是一种干扰,表达了一种不信任的讯息,让沟通变成单向的沉问的冗余的无效的。大人们能自己听听你的啰嗦有多烦人吗?在需要两人或多人合作时,互相要做好回应,让团队更有凝聚力,并提高工作效率。
黄海清老师:
在生活中有教育,寓教育于生活。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作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生活化,在生活中去汲取知识并实施教育,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发展,让学生自主选择,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寓教育于生活。
周玲娅老师: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教育思想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启发就是要做到教育生活化。教育要体现儿童的个性,尊重儿童的差异性,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因材施教,帮助儿童充分实现自身潜力的发掘,让每个儿童获得自身的发展。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可以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能动性,说一说、做一做,使他们在亲身体验、实际感知操作中获得全面发展。
教学应注重活动性。儿童天生喜爱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应充分尊重儿童的天性,将教学赋予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
04
啃读分享
为了深化啃读坊成员对共读书目《我的教育信条》的理解,引导教师真正走进经典、深入经典,静心啃读,啃出实效,啃读坊全体成员,根据第二部分的内容,自由绘制思维导图助力啃读活动。
美好常在
05
坊主小结
杜威认为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因此杜威的教育是大胆设想及创新的,他的实用主义是完完全全与社会联系起来的。在教育中,我们要明确教育的真正功能,有自己独到的教育信条,我们要对未来的教育有所期盼,对学生有所期待,且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
经典与生活,可以互证,可以互补,可以互见。
与经典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段快乐的旅程。
啃读经典,认识儿童、理解儿童,
让我们在啃读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 —END— —
图片/黄海青
排版/冯海英
审核/冯海英
丰而广学 雅而礼正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