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接受负面情绪
开学前后,同学可能会感到焦虑、恐惧、烦躁、易怒。出现这种情绪时,首先可以将消极情绪“正常化”,告诉自己有这些情绪很正常的,同时可以尝试调节情绪。
较为常见的情绪调节方法有合理宣泄法,如找个没人的地方哭一场、怒吼几声;做点有助于大脑分泌“快乐激素”的活动,例如听音乐、大声唱歌、做运动等;还可以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想想校园里那些值得期待的事情以及各种场景,以积极、欢迎的心态融入新学期。
School
01
积极 暗示
同学们可以给自己这样一个暗示“新学期就要开始了,太好啦!我可以见到好朋友啦!我又可以上我最爱的XX课啦……”还可以再想想在学校里愉快的事情,建立属于个人的积极暗示图景。在这样的积极心理暗示下可以有效增强我们的愉悦感,让我们精神饱满地迈进新学期。
02
调节 负面情绪
第一步 STOP“停”
中断负向思维的扩展。通过深呼吸进行放松,再花一分钟的时间回忆一件美好的事情。
第二步 WRITE“写”
勇敢表达负面情绪。拿出便签纸或者日记本,将自己的不安、害怕、忧虑等负面情绪写下来,并写下此时此刻让你最困扰又无法解决的问题。
第三步 THINK“思”
开启理智积极思考。在大脑中检索,回忆一个自己曾经成功解决问题的经历,通过回忆成功时的自信感受,激活自己的内在力量,告诉自己:我是有能力解决问题的,我一定可以度过当下的难关!
第四步 CHANGE“换”
换种思路重新思考。再拿出自己写下的小纸片或日记本来看一看,让我们换一种思路,带着积极的、自信满满的力量,重新再思考一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2、断舍离,远离网络
断舍离
作为即将开学的学生,必须对自己狠下心,远离“电子榨菜”。
较为常见的方法有:
“隔离法”,如将手机调成静音,放在看不见的地方,减少无关刺激的干扰;“等待10分钟”,先专注于手头的任务,等过了10分钟想玩手机的念头就没那么强烈了;做有益身心的活动来转移注意力,如运动、画画、看书等等,让自己忙起来就很容易从“瘾”当中走出来。
School
作息调整
临近开学,给自己一个缓冲期,每天“早睡”一点,“早起”一点,让生物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逐步与学校的生活接近,以饱满的精神投入新学期。
核查作业
列一份“返校清单”,做好返校学习准备,包括作业清单、学习用品清单等,要秉持“查漏补缺”的心态,用好假期尾声做一次“总结提升”,提升对新学期的期待,满足的滋味、愉快的心情都是激发人的“催化剂”。
3、定计划 、找回学习动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以尝试拟定新学期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等,规划好自己在新学期的学习路线,重拾学习状态,减少新学期开始的失落和无措。还可以与自己的朋友交流下开学的状态与情绪,一方面寻求情感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互相鼓励,共度开学适应期。
如何制定一份详细而可行的学期计划?大家可以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可以和家长共同制定。
(1) 计划不空洞,要实事求是;
(2) 计划不好高骛远,要契合自身;
(3) 计划不虚无缥缈,要能落实。
家校互通,携手共育。开学前后,家长要及时和班主任联系,配合学校和老师做好各项开学准备,发挥学校集体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各自优势,保证家长和同学都能更加平心静气,以更愉悦的心态迎接开学。
1、关注情绪,创建共情支持
从自由宽松的暑期时光切换到紧张有序的开学生活,并不是一键完成的。有的孩子还留恋着暑期无忧无虑的生活,一想起上学,心里多少有点不乐意,可能出现学习效率低、情绪低落、恐惧、烦躁焦虑等。以上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您要允许接纳并积极正视,创设共情支持,疏导情绪,俯身倾听,了解孩子内心的焦虑不安,以鼓励、支持、信任、陪伴等方式与孩子一同解决问题,给孩子提供正面的心理能量。多一份宽容理解,少一份激进急躁。
2、营造氛围,给予积极暗示
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最重要影响因素。父母关系和谐能让孩子产生安全感和幸福感,为孩子心灵注入成长力量。
您可以通过整体家庭氛围的创设,建立开学仪式感,给孩子一个良好的过渡。比如,可以和孩子一同打扫房间,鼓励孩子将会干扰到自己的东西暂时先收起来;可以和孩子一同回顾假期生活,制作成长手账;可以陪孩子理一次发,共同下厨做一桌开学餐;还可以置办新的学习装备和书籍资料,整理好学习用品清单和暑期作业清单,迎接新的学期,新的开始。
3、以身作则,养成良好习惯
身教大于言传,新学期,让我们以身作则与孩子共同养成良好的习惯。
4、提高警觉,预防危机事件
家长要特别关注开学前后孩子的身心表现,当孩子出现异常心理、生理问题时,或孩子已经难以承受情绪压力,请家长不要逃避或指责,而要充分尊重和接纳,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报告班主任,耐心引导并带孩子寻求专业帮助。家长需明确,孩子的生命无比重要,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而是鲜活的生命和健全的身心!
重点警惕的危机信号如下:
1.成绩断崖式下跌或拒绝上学;
2.饮食和睡眠有明显变化,如暴饮暴食、食欲下降、失眠或嗜睡、早醒、睡不醒等;
3.出现自伤的消极言行,比如身上出现伤痕、突然关注或讨论死亡的信息;
4.回避朋友、家人及各种活动;
5.表达非常失望或无望的感觉;
6.出现不考虑后果或攻击性行为;
7.情绪上的巨大变化等。
另外,家长要特别留意以下情况:经常发脾气,抱怨头痛和胃痛却找不到身体问题;经常谈论恐惧和忧虑;经常做噩梦等。
在面对心理问题和困难时,我们不必承担一切重担。有时候,一些问题可能超过了我们的承受能力,这时我们应该主动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和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是你们身边的专业人士,他们会给你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指导。不要害怕被别人嘲笑或认为你是软弱的,寻求帮助是一种坚强和勇于面对自己的表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省级资源服务清单
【END】
排版/黄慧娟
审核/金佳莹
丰而广学 雅而礼正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