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中战术级后勤保障面临的新威胁

科技   2025-01-08 17:19   北京  
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 黑金/译

【知远导读】本文编自英国皇家联合军种国防研究所2024年4月发布的研究报告:《现代战场地面部队战术保障问题研究》。该报告评估了高强度战争环境下战术后勤保障面临的挑战,并认为随着军队在整个作战纵深范围内遂行搜索和打击的能力不断提升,后勤保障要素越来越容易受到攻击。为应对挑战,报告认为,在一系列技术集群的支撑下,包括分散化部署、战术欺骗和武装护送等一些经过验证的原则,已经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报告全文约3万字,限于篇幅,本文仅推送其部分节选。

2022年6月,当时断言乌克兰军队正处于战败状态可谓有理有据。俄罗斯军队在炮兵方面拥有10:1的绝对优势,实现电磁频谱全面饱和,并已有效塑造战场态势,将乌克兰军队集中在杀戮区域内。乌军正在遭受不可持续的损耗率,同时既无法发现俄罗斯目标,也无法在火炮有效射程内破坏俄罗斯火力系统。然而,战场态势随后发生了巨大变化。

自6月下旬开始,乌克兰开始利用制导多管火箭炮系统(GMLRS)对俄罗斯指挥控制节点和后勤枢纽实施打击。由于大规模储备的弹药被乌军摧毁,俄罗斯火炮部队陷入弹药紧缺的局面。随着俄罗斯关键电子战平台的消耗,突如其来的分散化指挥控制需求,导致俄军电磁频谱出现“可乘之机”。在两周的时间里,乌克兰人开始定位目标并进行反击。俄罗斯人眼看着火力优势消失殆尽,且难以完全恢复。因此,他们对后勤系统进行了调整,将库存回撤至乌军制导型多管火箭系统射程之外,但这一做法导致火炮射击轮次减少,无法达到俄军作战理论所要求的火力饱和水平。仅仅两周时间,俄罗斯不仅失去了火力优势,而且战争方式逐渐过时。

如果相信后勤系统面临的威胁只是俄罗斯军队的一个明显问题,那可能不必引起过多担忧。考虑到各种情况,正是由几个北约国家部署的制导多管火箭炮系统,帮助乌克兰扰乱了俄罗斯的后勤系统。与此同时,俄罗斯人一直在试图对乌克兰后勤基础设施实施同等规模的破坏。然而,这只是俄罗斯一种狂妄自大的自满情绪。通过研究乌克兰军队如何使用卫星图像定位和绘制俄罗斯补给系统的地图,以及打击俄罗斯组成部队所需的弹药。从中可以看出,即使是非国家行为体也可以获得和负担得起这项技术。此外,西方的后勤实践在许多方面与俄罗斯的保障行动一样脆弱。北约的作战医学理论仍然从根本上取决于将能力集中在2级和3级野战医院,红十字会可以为野战医院提供保护。乌克兰部队失去了数个2级和3级野战医院,从中暴露出俄罗斯基于电子战的目标打击系统无法区分野战医院与其他节点,并且乌军一所二级医疗机构几乎正好位于俄军122毫米高爆炸弹的致命爆炸半径内。

应对这些挑战的任何有效措施,都必须基于对威胁的现实分析。本文首先总结了“发现即开火革命”,因为这一理论适用于保障行动。“发现即开火革命”包括三个要素:情报、监视、侦察(ISR);连通性;精确打击。反过来,后勤人员面临以下三个普遍问题。

一、庞大的后勤机构和固定化基础设施成为重要打击目标

庞大的军事编队消耗的物资体量巨大。以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为例,该型坦克每英里耗油量约1.86加仑。一个(坦克)中队穿越10英里,轻松消耗260加仑油料,这还不包括其保障车辆消耗的油料。保障一支军队所需的物资体量需要利用大规模的商业化基础设施,然后才能将燃料和补给物资分解为向前线输送的物资。因此,保障行动严重依赖港口、码头、铁路基础设施、储油罐和仓库,这些都属于无法快速移动的大型固定目标。

分散前送式补给的概念对于战术编队来说是可行的,但对于保障行动而言只能部分实现。这是因为后勤各单元前往补给部队的距离越远,保障行动的效率就越低。因为距离越远,就需要后勤体系中更多的资源用于补给和自身保障。在阿富汗,后勤基础设施基本上不会处于安全状态,保障行动占用了多达一半的兵力。这在历史上并不罕见。因此,后勤行动的快速扩张以牺牲部队的效率为代价。此外,为了提升保障效率,后勤各单元必须轻装上阵,因此,后勤各单元分散程度越高,就越需要作战部队提供保护,遂行作战任务的兵力将减少。此外,保障行动必须通过港口等民用基础设施持续展开。在和平时期,为了提高利用效率,这些基础设施会进行优化,相对较为集中。随着后勤各单元保障逐步分散化,民用基础设施可能会开始分散部署,但他们会全力以赴进入战区。

这样做的结果是,在战役层面,后勤和保障必须集中在大型固定设施中,对敌人而言这些设施便于识别,而且往往是单点故障。在俄罗斯进攻乌克兰的过程中,尽管有多种选择可以为各条战线的部队进行补给,但克里米亚作为重要的战场,基本上依赖于两条铁路进行补给,其中一条铁路依赖于一个著名的基础设施:刻赤海峡大桥(即克里米亚大桥)。

从历史上看,许多后勤场所在两大因素的影响下可以免受敌方打击破坏。首先,敌人缺乏足够精确的武器来可靠地摧毁这些目标。第二个因素是产生决定性影响所需弹药数量。精密弹药价格昂贵,而仓库之间用护堤分隔储存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弹药来摧毁集中的物资。

然而,时至今日,这些因素对后勤设施的影响已今非昔比。巡航导弹技术不断普及,这意味着机组人员无需暴露于风险之中,就可以对关键后勤基础设施进行持续打击。此外,廉价的单向攻击弹药能够对软目标进行并实施精确化打击,随着这项技术的发展成熟,利用单向攻击弹药可以对分散在仓库的大量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摧毁仓库内的储存物资。俄军利用铝热剂手榴弹摧毁了乌克兰几个弹药库(在俄罗斯全面进攻乌克兰之前),利用简易单向攻击弹药引爆了叙利亚军队临时存放于代尔祖尔体育场的弹药库。这两个战例表明,利用这些(简易)手段可以达到预期打击效果。

在更高层级上,这些(作战)趋势的影响相对直接。首先,各类仓库正在向更深的后方转移,从而增加能够对其实施打击的弹药成本,减少仓库可能面临的打击次数。其次,仓库后移可以集中防守系统,提升防守能力。但是,仓库后移也会导致各类补给物资必须穿过更大的区域才能运抵前线,而途中保障力量的防护问题,目前尚未找到令人满意的应对之策。

二、生活模式容易暴露后勤点位

在更接近己方部队前锋线(FLOT)的地域,面临的挑战在于保障行动形成了高度可预测和可探测的生活模式。车辆必须通过加油点,伤亡人员必须后送至医疗设施。油料补给和伤员后送都需要进行动态规划,这一过程需要通信,从而导致医疗设施和保障点位具备明显而独特的电磁特征。

从历史上发生的历次战争看,除非电磁特征持续一段时间,否则偶然的暴露基本上不会系统地映射位于后方的战斗勤务保障单元。然而,时至今日,地面移动目标指示器(GMTI)、空基电磁探测和其他广域收集系统能够对整个战役深度的生活模式进行持续观察,跟踪独特的(电磁)特征。结合现代分析工具,反复出现的(生活)模式很容易成为目标暴露的切入点。例如,如果车辆在往返前线的过程中经常停靠在特定建筑外,它们会立即成为敌方关注点,并对其进行密切分析。如果合成孔径雷达图像有关线索与车辆停车信息相吻合,则可以确认该特定建筑为加油点。俄罗斯对叙利亚医疗设施的袭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些医疗设施持续不断的通信,以及与武装分子相关的手机信号,即便位于地下的设施也极易被发现。

然而,为保护保障各个要素所做的工作越多,尤其是部队防护工程越多,(保障)活动的特征就越明显,(敌方)对保障活动进行追踪、绘制(轨迹)图就越容易。例如,只需使用商业卫星观察货运集装箱的装卸载情况和接收准备情况,就可以追踪俄罗斯从朝鲜向乌克兰前线的端到端弹药转移情况。通过访问实时情报、监视、侦察(而不是收集和传播之间延迟较长的商业卫星)数据,就可以跟踪弹药从这些堆集所向前线运送的情况,从而确定隐蔽给养站或炮兵连的位置。

三、地面补给线更易被预测

机动部队有多种选项来防止被敌方高精度定位,甚至更糟糕的是,被敌人利用预期坐标进行定位打击。分散化保障、多轴同步保障或者采取不寻常的方式接近保障对象,机动部队可以在不接触的情况下接受保障单元的补给,从而保持部队部署和机动情况的高度隐蔽性。对于各个保障单位来说,虽然对分散化部署的部队进行补给会降低效率,但仍可以满足补给需求。然而,一旦作战部队开始与敌人交战,就会发生两个重大变化。首先,由于作战部队的弹药消耗率更快,并且需要后送受损装备和伤亡人员,保障需求激增。其次,作战力量机动速度明显下降,作战地域逐渐固定,补给路线的可选性也受到很大限制,尤其是双方在重要陆上地域发生接触的情况下,(补给线路将严重受限)。补给物资可能仅通过一条或两条地面交通线(GLOCs)运抵作战部队。此外,由于敌方火炮以轮换部队或补给车队为目标,可用的地面交通线路况变差或遭到摧毁,尤其是桥梁极易受到影响。临时架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但考虑到载重限制和道路受损等因素,这些点位通常只能单向行驶。这可能面临交通堵塞的风险。

无人机进一步加剧了对抗性地面交通线面临的威胁。穿过己方部队前锋线,无人机将定期对地面交通线进行观察,引导炮兵对行进的保障部队进行打击。这种情况在俄罗斯进攻乌克兰的整个过程中反复发生,在某些情况下,乌克兰在部队轮换期间损失的人员比两军交战时损失的更多。北顿涅茨克、巴赫穆特和阿夫迪耶夫卡的保障行动所带来的规划挑战具有启发性。在这些战场上,保留了两条地面交通线,但均处于敌炮火打击范围内。乌克兰对俄罗斯支援赫尔松作战部队的保障行动进行桥上拦截,同样说明了如何过度消耗一支部队的有生力量,即通过固定其战斗力来暴露其后勤部队的位置,然后使用火力对该位置进行打击,使其无法维持作战任务。

一旦在战斗中停下,就可以实现对保障力量的各类资产进行防御。但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加了部队的保障需求。即使使用不同类型的车辆来提高保障部队的机动性,也势必会增加保障行动的成本和复杂性,并增加建制保障需求。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各种保障方式都会降低交战部队的作战效能。

最后一个复杂问题是向部队送交物资过程中面临的威胁。如果对交战中的部队进行补给是在有限的时间窗口内进行,这一时间窗口根据反击火力和防空系统解除威胁的时间段决定,这将促使(保障部队)利用尽可能少的车辆运送最大数量的物资。然而,联合兵种启动再补给意味着敌人将掌握部队实时动态。一旦补给物资到达作战区域,就必须将其分发给分散于各个点位的战斗单元。首先,物资一旦卸载就有被击中的风险。其次,如果一支保障分队将补给物资从卸货点向作战点位运送,则这一动向将面临被敌方跟踪的风险——敌方反炮兵火力将重点监测目标的相关信息反馈至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因此会暴露作战点位,并将其与作战点位假目标区分开来,部队为了提高战场生存能力,正在越来越多地使用假阵地作为诱饵混淆视听。

四、结语

总的来说,通过将固定的后勤基础设施始终置于打击风险之中,利用防区外传感器对纵深目标进行生活模式分析从而分析研判各个补给节点,对通往作战部队的地面交通线实施打击,发现和火力革命有可能造成部队的补给行动复杂化、成本代价进一步提高。最终给部队带来三个方面不利影响:

一是敌人通过限制原本可以堆积的补给物资规模,削弱了部队实现(预期)作战节奏的能力;

二是部队可以威胁打击的敌纵深深度受到限制;

三是敌方对战场风险的感知意识进一步淡化。

如果在战斗中止前积累的弹药、燃料和其他补给,仅能满足部队向敌方地域推进有限的距离,那么敌人就更容易管理储备物资的发放和投入,以确保进攻行动必须始终经过精心谋划而非仓促的防御。

(阅读全文请联系知远客服)


1Mykhaylo Zabrodskyi et al., ‘Preliminary Lessons in Conventional Warfighting from Russia’s Invasion of Ukraine: February–July 2022’, RUSI, 30 November 2022, pp. 34–43.
2Natalia Zinets, ‘Ukraine Says it has Destroyed 50 Russian Ammunition Depots Using HIMARS’, Reuters, 25 July 2022.



(平台编辑:黄潇潇)

转自:知远战略与防务研究所



 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

会员申请 请在公众号内回复“个人会员”或“单位会员


 欢迎关注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媒体矩阵

CICC官方抖音

CICC头条号

CICC微博号

CICC官方网站

CICC官方微信公众号

《指挥与控制学报》官网

国际无人系统大会官网

中国指挥控制大会官网

全国兵棋推演大赛

全国空中智能博弈大赛

搜狐号              

一点号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是中国科协、国家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国家一级学会,是由我国从事指挥与控制科学技术领域的单位和科技工作者自愿结成的学术性、全国性社团组织。学会办事机构挂靠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