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问:“你们为什么只喊毛主席万岁,不喊周恩来万岁?”
面对这样的问题怎么回答?
周总理处理意外紧急事件的能力真的太强了!
1952年劳动节,澳大利亚代表团受邀出席全国生产者代表大会,当时负责招待外宾的是中联部的齐锡玉,当天,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坐在主席台上。
当活动开始后,主席台上很多人都在喊“毛主席万岁”,一声高过一声,大家非常的激动,这时候外国代表团的团长就问齐锡玉:“你们为什么只喊毛主席万岁,不喊周恩来万岁?”
这个问题对齐锡玉来说,肯定是有点唐突的,而且有点不好回答,可是既然人家问了,又不能不回答,便想了想说,“在中国,主席是一把手,和总理是有区别的。”
这个外国人点了点头,然后和齐锡玉闲聊起来,说没有别的意思,因为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和周总理打过交道,他只是从内心很尊敬总理。
齐锡玉听到这里,笑着说,谢谢你了,主席和总理都是新中国的功臣,都受人尊敬。
或许是因为激动,这个外国人竟然突然喊了句,Maozhuxi Long live,Zhouenlai Long live。
意思就是“毛主席万岁,周恩来万岁。”
按照规定,外国人的正式发言,齐锡玉是要翻译的,和要是翻译出来还了得,他想,要不要看看周总理的意思。
他小心翼翼地朝着周总理看过去,果然,周总理英语很好,也听出来了那句话不对,周总理朝着齐锡玉做了个手势,然后挥挥手,告诉他不要翻译。
齐锡玉内心一惊,周总理果然是十分细心,一句话他都注意到了,幸亏有周总理在现场。
齐锡玉知道,如果他要是真的翻译的,外国记者一断章取义,说不定真的会引起外交上的麻烦。他顿时惊起一身冷汗,幸亏有周总理随机应变!
其实,他知道,周总理在外交上,一直都是一个很强的人。
举几个鲜为人知的例子就知道了。
请问你们中国,为什么要把人走的路叫马路呢?
这是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个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周总理,“请问你们中国,为什么要把人走的路叫马路呢?”
这个问题其实具有攻击性,如果她问:“为什么你们的路叫马路,”也没什么,但她加了个“人走的路”,言外之意就是,为什么要和动物走一样的路。
实际上,“马路”一词,并不是因为马走的路叫马路,而是从外国传来,当时英国人约翰·劳登·马卡丹发明了用碎石头铺的路,为了纪念他而得名。
但是,如果去解释这么一大堆,显得十分被动,那周总理是怎么回答的呢?
周总理临危不乱,冷笑一声喝了一口水,然后说:“因为我们中国人坚定不移地走马克思主义道路。”
周总理说完,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你看,周总理这句话十分有水平,不仅巧妙地回答了问题,还在众多外国记者中狠狠把他们打脸。
再比如,“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用我们美国的钢笔。”
这也是一次记者会上,一个美国记者无意间发现周总理用的钢笔是美国产的,便打断周总理的话说,“总理阁下,我想问个问题,你们中国人难道造不出钢笔吗?为什么要用我们美国的钢笔。”
这个问题,就更具有刁难性了,按照一般人的思维,肯定会慌忙地解释,说我们中国也有自己的钢笔之类的,但是如果那样,岂不是正中下怀?
看看周总理怎么操作。
他不慌不忙地,专门拿起来钢笔,给大家看,他说:“我用的这个钢笔,确实是美国产的,但这是我们的战利品。”
几个记者一脸无奈,周总理继续说:“这是一个朝鲜朋友送给我的,原本无功不受禄,但这支笔很有纪念意义,我就留下了。”
几个美国记者面红耳赤地坐下了,周总理说的“战利品”就是在战场上打败敌人缴获的,周总理提到的几个关键词“战利品,朝鲜,美国,纪念意义”。其他人随便一想都知道说的是抗美援朝。
如此巧妙的回答,不仅让记者无言以对,还增加了我们的气势。
这样在外交上的例子,数不胜数。
周总理在外交上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卓越的能力。面对美国记者的刁难,他沉着冷静,以巧妙的回应化解危机。
周总理善于抓住时机,用简洁而有力的话语传达深刻的含义。周总理在外交场合总是能够随机应变,以睿智的言辞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他的回答不仅让对手无言以对,还为国家赢得了尊重和声誉。
周总理的外交风范成为了后世的楷模,他的智慧和勇气激励着后人在国际舞台上坚定地捍卫国家利益,展现大国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