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一个感动的故事,说毛主席1959年回韶山,扫完墓后,在弟弟妹妹的遗像前站了很久,沉默了半晌,才淡淡地说了一句:“泽民这张照片很像。”难以想象,当着外人,毛主席却从来没有夸过自己的弟弟妹妹们。
美国著名作家特里尔在《毛泽东传》开篇说,“一个稻田里,一个身穿肥裆蓝裤的男孩坐在竹凳上,乱蓬蓬的头发在阳光下闪着光,这个男孩坐在这里的任务很简单,就是把那些来吃稻子的鸟儿下走。”
特里尔在书中描写的这一段,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小时候的形象,仔细读来,应该是毛泽东八九岁的样子,时间大概1902年左右。
或许谁也没有想到,此时此刻,旧的世纪结束了,一个新的世纪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位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毛家,也正在悄然地发生着改变。
俗话说,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毛泽东小时候受到的父母的教育却各有不同,他的母亲信佛,温文儒雅,父亲当过兵,做过生意,言辞犀利,孩子不听话就打屁股,所以毛泽东作为家里的老大,体会到的,除了母亲的温暖,就是父亲的严厉。
毛泽东有两个弟弟,一个叫毛泽民,一个叫毛泽覃,还有个过继来的妹妹,毛泽东为妹妹起名毛泽建,毛泽东非常喜欢这个妹妹,人称:菊妹子。
毛顺生家里有耕地15亩,每年可以收成稻谷60担左右,全家五口人,每年还有25担的盈余,毛顺生便开始把稻谷加工成大米,做起了贩米的营生,慢慢积累了一些资本。
清朝末年,湘潭县隶属长沙府,就地理位置来说,交通还算便利,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思想慢慢流入长沙,还有教授新学的学校。
毛泽东17岁的时候,也就是1910年,表哥文运昌建议毛泽东去湘乡外的东山学堂读书,这样可以拓展自己的眼界,他告诉姑父毛顺生:“润之是个才子,不出去看看可惜了。”
但毛顺生不同意,他已经决定把家里的营生交给毛泽东,培养毛泽东成一个做生意的材料,但毛泽东不想做生意,便不辞而别,去了东山学堂,临走给父亲留下一句诗:孩子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老大出去上学了,无奈之下,毛顺生把家里的营生交给了老二毛泽民,培养毛泽民成了一个“经济学家”。
毛泽东学成归来,不仅顺利考入上沙,毕业后还在导师的推荐下去了北京大学,他不仅走出了韶山,还走出了湖南。
但时光太快,对于他来说,1919年到1920年期间,是人生最艰难的时间。这期间,母亲病逝,没有见到最后一面,父亲于1920年1月去世,患了急性伤寒病,年仅50岁。
当时毛泽东正在长沙开展“驱张运动”,得知噩耗悲痛不已,作为家里老大,他无能为力,最后只能让毛泽民夫妇料理后事。
父母去世后,毛泽东一直计划着接下来的人生怎么走,他把弟弟妹妹全部带到了上沙,该上学的上学,该培养革命思想的就积极参加社团活动。
一直到1927年时,毛泽东终于说出了自己内心的计划,他要带着弟弟妹妹全部走出韶山,走上轰轰烈烈的革命道路。
临走前,他把家里的所有东西都变卖了交给了乡亲们,有人欠他们家钱的,一笔勾销。乡亲们问他,啥时候回来,他说,革命不成功,我就绝不回韶山!
毛主席知道,这一走,再回来不知道啥时候了,所以临走时去坟墓坟上磕了头。
可是,革命是艰难的。
从1927年他离开韶山,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的亲人接连牺牲。
二弟毛泽民在长征期间担任银行行长,为革命的经济问题付出了很多很多,1938年取道新疆时因为新疆督办盛世才叛变,被敌人抓获后残忍杀害,时年47岁。
小弟毛泽覃长征前留下南方打游击,1935年在一次突围战斗中不幸牺牲。1936年毛主席曾无意间看到报纸上关于毛泽覃牺牲的报道,痛苦不堪,他对毛泽民说,我这个当大哥的没尽到责任啊,母亲在世时叮嘱我一定要照顾好小弟。
妹妹毛泽建,1929年被敌人残忍杀害在衡山县城南门外的马庙坪,年仅24岁。
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前夕,也就是1959年,毛主席抽空回到了韶山,这次回来,他感受很深,当天晚上,他夜不能寐,第二天一大早就一个人去了父母坟上。
站在父母坟前,毛主席沉默了很久,默默三鞠躬,似乎在对母亲说着道歉,他兄妹四个,只有他一个人回来了。
给父母上完坟,他来到老屋子,也就是上屋场,这里已经是“毛主席旧居”,毛主席先是来到父母的卧室,看了半天,接着就来到弟弟的卧室,看到墙上弟弟的照片,他沉思了很久,似乎比在父亲的卧室站立的时间更长,像是走了神一样。
当时工作人员看到毛主席神情恍惚,以为他会说我的弟弟妹妹都为革命牺牲了类似的话,没想到,毛主席没有用语言表白,而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泽民这张照片很像。”
毛主席点了几下头,咬了下嘴唇,转身走了出来。大家看到毛主席眼眶泛红,可是没有泪水。大家都难以想象,在人民面前,毛主席却从来没有夸过自己的弟弟妹妹们。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毛主席的伟大就在于把国家当成大家,他自己的小家在国家面前微不足道。
作者 | 九九,文史作者,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点个“在看”和“赞”吧,可以关注作者,一起进步学习。
感谢关注、点击在看、点赞、收藏、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