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去逛街,想用一幅画的白菜换一筐真白菜,摊主:你想的挺美

文摘   2024-10-04 22:15   山西  
在近代中国画史上,齐白石可以说是一位颇具代表性的艺术大家。他擅长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等。重要的是,他非常勤奋,一生画了一万多张画,外国人都惊叹不已。
不过,齐白石不同于学院派的画家,他的学艺之路晚于常人,也可以说是大器晚成,所以他的艺术风格,整体上显得很“老”,这也是他沉稳的特点。

1.从乡野到都市
齐白石,原名齐纯芝,26岁之前,齐白石一直在湖南当木匠,一直到27岁才开始拜师学艺,转行成为画家。
其实很多画家从小就开始学习创作,齐白石算是后来居上。
据他自己说,小时候因为家庭贫寒,8岁才开始读书,也仅仅读过《论语》等。他童年的经历和张大千等人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1917年为了躲避家乡战乱,55岁的齐白石从湖南湘潭迁到北京生活,在这里一直卖画求生。
其实,说起来名气,当年任伯年,吴昌硕都是顶级画家,他们的大量绘画作品开始投入市场,一幅作品如果卖得好,极有可能一辈子吃穿不愁。
当然,对于这些画家来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重复性高,大家都在画马,画花草,这些作品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如果没有自己的创新,难以在这一行业生存。
齐白石先生虽然是知名画家,但在刚来北京时,生活也十分窘迫。大多数时候,他一般会邀请志同道合的朋友,坐在院子里,泡上一壶好茶,聊聊最近的生活,再惬意不过了。
有一次齐白石和朋友聊起来刚来北京的事情,他说当年卖画求生的时候,还遇到了尴尬事。
当年他手头紧,眼看家里做饭都成问题,便想着把自己的画去卖几幅,可是现在去卖画又耗费精力,不如直接去换点东西吃。

所以他打算用自己画的一幅白菜作品去换一筐真的白菜,他深信,自己的作品价值很高,还不及一筐白菜吗?随后就很自信地来到了菜市场。
他左思右盼,终于看见了一个卖白菜的小贩,他来到这里,看到买菜的人很多,等到大家都买完了,他小心翼翼地蹲下来,观察着这水灵灵的白菜。
摊主有点奇怪地问:“请问老先生,您来买菜吗?”齐白石站起来说:“老板,我这里有一幅白菜画,想换你一筐白菜,你看行不行?”
随后,他就从袖子里摸出来一幅画,然后递给摊主,摊主接过来,双手一拉轻松展开,摊主皱着眉头看了又看,看了好大一会还是遗憾地摇了摇头。
齐白石赶紧解释说:“这幅画倾注了我很大的心血,艺术价值非常高。”
就在这时,摊主朝着旁边生意兴隆的老板们看了一眼,大家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还没有见过用画来换菜的,摊主笑着回复说:“不好意思老先生,我就是卖菜的,不懂你的艺术价值,你还是给我钱吧。”
说完,摊主尊敬地把画作又退还给了齐白石,齐白石再一次解释说:“老板,艺术虽然不能当饭吃,但是可以提高人的审美,给人精神享受。”
摊主有点不耐烦了:“那你说,你的画作能卖多少钱呢?”
齐白石回答:“这个要看个人的喜好,有的人愿意给高价,有的人则觉得他没有价值。”摊主觉得他想法很好,就是不同意:“对不起,我只卖菜,对我而言,我只觉得实际生活最重要。”
这句话虽然让齐白石很尴尬,但是也让齐白石明白,生活和艺术之间有很明显的界限,这也怪不得摊主。
无奈之下,齐白石先生只能无功而返,一路上,他看到这些忙里忙外的摊主,市井小巷的烟火气,以及孩子嬉戏打闹的笑声哭声,他似乎明白了什么。
从那以后,齐白石在画画的时候更加注意观察细节,更加明白生活和艺术的真谛。

他还写了一首诗:
大叶粗枝亦写生,老年一笔费经营。人谁替我澹竿卖,高卧京师听雨声。
这诗里诗外无不流露着他卖画求生的艰难。
其实在当时的北京,画画行业群英荟萃,享有盛名的大师很多,比如吴昌硕,王梦白,陈师曾等等,都是艺术圈人人追捧的对象。
反观齐白石,无人问津,落寞至极。
晚年齐白石回忆起来当年的窘迫,感慨地说:“那时候我学的是八大山人一路,不被北京人所爱,除了陈师曾以外,没有人可以懂我的画。
好在,他勤奋好学,最后成为了一代大师,他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精髓加以改造,加入自己的创新,完成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齐白石意识到自己的画画问题后,开始变法,正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高产是齐白石成功的一个秘诀。
2.成功的心酸
据胡絮青在《记齐白石大师》一文中述说齐白石在90岁时的生活日常:老人一生养生有道,平日不饮酒,就种花草养鱼、饲养虾、蟹、小鸡等动物,以观其形态动作,少与人说话饮食不多,每天睡眠不超过8小时,清晨即起,每天睡靠在躺椅上,小憩便醒,至天黑才会休息。
成功后的齐白石,画作的价位大增,甚至很多收藏家慕名而来,甚至一度畅销海外。
比如1956年张大千去法国访问毕加索,毕加索拿出来五大本画册,张大千翻开后惊奇地发现,里面居然有人模仿齐白石作画。
毕加索笑着说:“你们中国画真神奇,尤其是齐白石先生画的鱼,一根线,真是了不起的奇迹。”
据说张大千后来邀请毕加索到中国来,不料毕加索却说:“我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

齐白石出名后,大家都只是听说他的名字,但很少有人知道,齐白石其实已经是90高龄的老先生。
齐白石出名以后,很多人都愿意高价买他的画。有时候遇到赖皮一点的顾客,钱没给够,却想着“买一送一”,缠着老人添条虾加条鱼啥的。
遇到这样的主儿,老人也不多说话,提笔就给加上去,但是这鱼、这虾怎么看都没有生气,像是缺氧了一样。客人正纳闷:“这虾怎么看着像死虾?”老人白眼一翻,说:“活虾子市面上多贵啊!”
1957年9月16日,齐白石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93岁。
在中国传统的美学中,一直说“人品如书品”,古代书画鉴别有很多标准,正所谓风、骨、清、拙等。
齐白石先生借用孔子的说法,七十方能从心,不逾矩。他生于同治年间,逝于20世纪50年代,近100年的时光,感受到了艺术界的波涛汹涌。
齐白石先生晚年十分努力,比如著名的《虾画》就是他晚年作品,这幅画体现了他高度的笔墨技巧,把虾的本质体现的淋漓尽致。
还有著名的《墨蟹》也是他93岁高龄画的,这幅画更是把螃蟹画得活灵活现,似乎可以看见它的动作,和蜘蛛一样往前爬。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可以感受到画中的优美,或许这正是一个画家的高深之处。
据悉,《牡丹》是齐白石最后一幅作品,有专家说,这幅作品无论是颜色还是点滴,用笔触目惊心,跌宕起伏,纸张里的那种张力,完全超越了一切。

有人说,“人书俱老”是书画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最高境界。或许,这就是齐白石先生一生的总结,他的学艺经历虽然坎坷,但一生长寿而多产,子孙满堂、桃李天下。
他的传世画作颇多,也告诉后人一个深刻的道理,给予很多年轻人强有力的人生指导意义。
-END-
文|九儿
编辑|九儿

九时伏笔
瞬儿风,瞬儿雨,瞬儿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