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直这么想出国?出去后又能怎样呢?

文化   2024-06-13 00:01   湖南  

出品 | 你也来这躲一下嘛

作者 | 十年

微信号 | shinianyuppie10


关于为什么一直想要出国?

我想主要原因,是因为我长期受到一些外来文化的影响,除了学习英语之外,我非常喜欢阅读不同的书籍。熟悉我的朋友知道,我常推荐不同的名人传记。

在这些文字中,我有看到不同的大家,作者,政治家,他们几乎都有出国生活学习的经历。美国,欧洲都是上个世纪以及近现代,大家留学,移民的主要目的地。

例如我喜欢的张爱玲,胡适等等也都选择了在国外度过下半生。

不论是从他们的随笔,还是人生的选择和轨迹。我都能深刻感受到在国外生活的经历对他们的影响。

从而我常产生想要出去看看的想法。

我第一年考研失败的时候,就萌生了出国留学的想法,但是考虑到一些其他的因素和地理原因,就选择了日本。

在那儿我也感受到了很多亚洲不同的文化氛围,以及他们对欧美文化的接受程度。后来因为我个人原因,没有在日本留学,仅仅待了半年多就回国了。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有点“败家”和看起来不值得的投资,却让我觉得无比的珍贵。

就像海明威说过一句话:“如果你年轻时去过巴黎,那么今后无论你去到哪里,她都将伴随着你,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我觉得东京也是,所以我一点也不后悔去过日本。

回国后,我还是在继续探寻能够出国看世界的机会,但我并不想再花父母的钱去留学了,我觉得也不太适合我。

我去年暑假申请的澳洲打工度假,也是属于我计划中的一部分。但可惜澳洲政府取消了今年给中国大陆的名额,我今年大概会重新再申请一次。

包括出去做义工等等,我也有关注一些国外的网站,可以去欧洲一些国家做义工,以这样的方式来换取住宿以及在欧洲体验生活的机会。

走出去后的一些真实感受

我感觉最重要的是这些有些独特的经历,让我遇见的人、事、物对我的人生重要的意义。会让我有不一样的认知,而不仅仅局限于我身边的小世界里。

我平时在网上也关注了很多在不同国家生活的华人。他们发表的文章、视频所描述的国外的生活方式,说实话有很多不同的声音。

其实我一直保持着比较中立的态度,但出去也是希望自己去感受之后,用客观的角度去看待一些不同的声音。

但是我非常鄙夷的是,只觉得自己所在的土地最好,以及一味的觉得只有国外的月亮圆。

我觉得这都是非常浅薄和片面的,因为很多东西你没有看到全貌,有没有感受过就下定论,这是很肤浅的行为。

包括过度地恐惧外面的世界,在我看来也是无知的一种表现。

我之前在备考的时候,有一门专业课叫《人文地理学》。它当中有讲到过一个知识点说:“为什么有些人他会非常害怕走出去呢?几乎没有冒险者的精神呢?。”

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自己的认知很浅薄和局限,知识不丰富,所以对外面的世界的未知,也就对不确定性充满了恐惧。

包括我认为,如果不走出去,一直局限在自己的地理范围会非常限制自己的思想,以及被很多世俗的观念所绑架和笼罩。

类似于亚洲人,好像永远比较紧绷和一直在上岸的过程中。以及非常努力地遵循什么年龄该做什么样的事情。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5岁半就开始读小学,我妈妈说女孩子还是早点读书比较好,所以我一直是我们班年纪最小的学生。

包括我考研,我都觉得我要一次就考上,心里盘算着研究生毕业我也才24岁,我简直人生赢家啊。

但实际上我两次都考失败了,包括还去日本折腾了半年,我的年纪就比大多数研究生要大,就算我再乐观和积极,一点都不焦虑这是假的。

结果我出去之后发现,去日本留学的高中生,备考高考的都已经快19岁了,他们20岁才读大学,相比之下我就非常的年轻,我就真实的没有焦虑了。

反观现在的我还在读研,身边大多数同龄人都已经工作,我也会有一些焦虑;但又类比一下,我发现有很多欧美的30岁的人可能也会选择去读书,或者职场结束后GAP,休整一到两年。

突然让我觉得我并没有什么不合理,而且我是完全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成年人,我为什么要有那么多没来由的内疚呢?

再说到年龄焦虑,在婚恋这个问题上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相信每一个适婚的单身男女,都会或多或少有一种被推着走的感受。

无论是父母的说教,还是你真真实实所观察到的婚恋市场,都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对我们而言好像都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女性。

甚至本身不焦虑的人都会被说得焦虑,这其实是人之常情。

因为我们都是环境的产物,包括我自己也是。我妈妈会有这种思维,她老是说:“既然都是要找的,为什么不早点挑个好的呢?在自己最美的时候嫁出去。”

还有些长辈会说:“年轻貌美的时候就是最值钱的时候”。

这个“早”,几乎一直贯穿于我们亚洲人的整个人生,什么都要早一点。既然要争抢时间,那就意味着不能松弛。

而欧美人们,他们貌似松弛很多,这其中当然有很多不同的原因,包括福利制度,职场的风格,年龄性别的歧视程度,医疗教育等等。

总体来说,我认为他们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以及还有一个问题是,如果你身边的人都是一样的活法,例如——追求稳定,按时按点结婚生子,背上房贷车贷变成苦逼中年人。

你会觉得这是一种理所当然。但是当你跳出去看到不同的活法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不是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不是非得要怎么样才是对的,而是有很多种答案,你会变得更加多元以及包容。

以及能够感受到什么是对你而言比较重要的,甚至找寻到自己的热爱。

做自媒体以来,常收到觉得我很乐观、积极、开放、包容以及通透等评价。其实跟这些看到更大的世界和更多不同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很多东西他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它是你内心的从容,是你清醒的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这是无形而宝贵的人生财富。

但大家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实际情况,时间安排等因素,比较难有这样的机会去到不同的国家生活工作。

所以这也就是我想给大家推荐我美国游学群的原因所在。

再谈谈对美国游学群产品的详细介绍

交付内容

  1. 实时分享在美期间,所见所闻,以及工作体验。包括但不限于:旅游名胜古迹,当地历史文化,品牌消费购物,人际交流价值观感悟,租房,文化等等
这方面我个人比较好奇和关心的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一些观念。比如是否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但不赚钱的工作,追求不确定性?
包括对于经济下行、全球经济不太景气,世界老大有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对于中国历史和人文的一些刻板印象到底是怎么样?
以及他们不同的工种的工作体验方式,如果时间精力允许的话,我应该会去打二工,因为我一工的工作时间每周其实只有32个小时。
倒不一定是为了赚更多钱,而是我想有更多的体验,当然也会累一点。

其次,关于旅游。不出意外,我会去纽约、费城、华盛顿这些著名的城市进行游览,因为在距离上这些城市离我所在的地方是很近的。
我工作的地方属于纽约对岸的新泽西州。但是关于美西的洛杉矶、加州,我可能不太有时间会过去。
  1. 每周固定主题分享一次。例如:我在美国最深的感受;我在不同国家旅行的感受,如中日美在一些风俗情况的区别;分享推荐相关的历史文化书籍,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关于有没有长辈帮忙带小孩。
在日本,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任何老人去带孙子孙女,永远都是妈妈爸爸在带。即使就是骑着单车后面坐一个,前面的筐子里放一个,我也从来没有看到老人帮忙带过小孩。
在美国,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情况;但中国大家应该都知道,父母帮忙带孩子好像是一种天经地义。
类似于这样的现象,我会进行主题分享,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的所见所闻。
  1. 英语学习方法分享,在英文环境与国内学英文的区别感受。每周举办一场英语角(满5人);不定期的团购代购价,在美好物分享
关于英语学习也是很多小伙伴所好奇和感兴趣的板块,以及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理念——英语不是用来考试的,是学来用来交流的工具。只会做题,等于不会英语。
我可以承诺的是每周会组织一场英语角,报名人数有5人或至少4人左右即开启全英文英语角一次。
其次我会分散,也会集中的以主题的模式,跟大家分享一些我所遇到的词汇和场景用语。
再其次,我所在工作的是一个类似于盒马这样比较高档的杂货大超市。如果到时候有探索到什么好物,也可以跟给大家代购分享。

关于适宜人群,我用以下几句话描述。我觉得但凡有符合一点,都是非常的值得的。

  1. 爱旅行爱冒险,对美国文化生活充满好奇的人群

  2. 想看世界,渴望从第一视角了解美国真实生活的朋友

  3. 想要英文水平达到自由行的程度的小伙伴~

  4. 喜欢听十年分享认知,观点的朋友

等于在国内吃顿饭的价格,就可以围观3个月俺在美国的生活,还是蛮划算的吧~

以及有些我自己的观点,不会在朋友圈、公众号讲,但是可以在社群里跟大家讨论的。
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围观我的朋友圈(vx就在海报上),加入我的美国游学社群~相信你会收获比这一百多块钱多得多的价值!
以及这样的社群,我相信是不常有和难得的,期待与你一起分享这三个月的精彩生活。

你也来这躲一下嘛
我相信文字的力量,也相信写作的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