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
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居世界第一
中国非遗历经千百年传承
凝聚着先人们的智慧与匠心
而沂南非遗如同其中的一片璀璨星辰
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就是说在根雕创作中,大部分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
根艺作品力求简约与神韵的结合,流溢浓厚的人文底蕴,折射深邃的哲理光华,妙趣天成,立意深远,于无声处显神奇,具有丰富而清新的艺术表现力的感染力。2016年3月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组图源:文化沂南
沂蒙山的陶土乐器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早在汉代的沂南北寨汉墓“百戏图”中,就有使用陶埙乐器的演奏记载,在整个沂蒙山地区,用泥巴做的陶土小乐器,泥哨、埙等,是家喻户晓的传统文化,是每个孩子都会自己做着玩的小乐器。
传承人对传统的沂蒙山陶土乐器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和创新,改善了生产工艺和品质,复原了传统的牛头满口埙,生产的各类陶笛款式已达四百多种,让原来只是玩具的泥哨泥埙演变成了现在专业的演奏乐器——陶笛,极大地丰富了传统陶土乐器的种类和款式,赋予了传统陶土乐器更新的文化内涵。
中国景泰蓝工艺历史悠久,又名“掐丝珐琅”,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因其釉料颜色主要以蓝色(孔雀蓝和宝石蓝)为主,故称为“景泰蓝”。景泰蓝金丝彩釉画以金属丝为线条,天然彩石为颜料,融合各种工艺美术的手法与技法,经过制板、掐丝、审丝、洗沙、调沙、配色、点蓝、平沙、修细、定型、烘烤、打磨等近二十个步骤,镶嵌成各种精美的图案。
传承人在吸收了明清两代色彩特点和润色技法的基础上,又借鉴了国画施色、勾线、烘染的技法,将沂南本地的汉文化、诸葛亮文化融入作品中,她在传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这一古老工艺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研制出既有高雅美观的欣赏价值,又具净化空气功能的景泰蓝活性炭艺术品等。
面塑,俗称“捏面人”,沂南县左氏面塑是以面粉、糯米面为主料,加入少许蜂蜜、食盐、油、防腐剂等,调成白、肉、粉红、赭红、黄、绿、蓝、黑等多种颜色,用手和简单的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传承人在原有的材料和人物形象基础上潜心钻研、不断创新,深入挖掘反映时代特色的红色主题文化,创作出《支前》《沂蒙精神》《火线桥》《乳汁救伤员》等红色主题系列面塑工艺作品,寓意不忘初心,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更加坚定跟党走的决心。
弦子戏是我国古老戏曲剧种之一,原属宫廷雅乐、大戏,与昆曲、青阳、罗罗等俗曲小令融合后自成一体,流传于沂南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几百年仍保持着原始的声腔世代传唱。
弦子戏是古代宫廷流传于民间的古老戏曲音乐,唱腔、音乐风格独特,是集多方面民族传统文化并经千锤百炼,传承和发展的艺术结晶,具有浓郁的鲁南民间音乐风格特色,是中国古老戏曲音乐艺术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戏曲、音乐学术研究价值。2016年3月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徐公砚是鲁砚中的重要品种,被称为“天下第一自然砚”,2016年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制作徐公砚所用的徐公石产于沂南县青驼镇徐公店村附近砚台沟,根据清代《临沂县志》记载“临沂县城西北七十五里徐公店产石,其形方圆不等,边生细碎石乳,天然成砚。”徐公石为单块自然形态,天然边沿,石质坚硬,密度极高,手拭如膏,下墨如挫,发墨如油,堪称砚石材中之上品。徐公砚是利用具有天然品质的徐公石,施以巧妙的手工雕刻技艺形成的砚台制品。
沂蒙花馍馍历史悠久,是沂蒙山面食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花馍馍的原料主要是面粉,使用天然的果蔬汁染色,主要制作手法有揉、捏、揪、挑、压、搓、拨、按等。
花馍馍大多取材于吉祥寓意的主题,如春节做面鱼,寓意年年有余、吉庆有余;结婚时在发糕上做龙、凤、石榴,寓意龙凤呈祥、多子多福;过生日做寿星、寿桃,寓意长寿幸福。沂蒙花馍馍作品因形态逼真,色彩鲜艳,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
不妨慢下来
一起感受非遗的魅力
让这些古老的手艺温与优秀的传统文化继续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