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了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我县5名传承人被列入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他们分别是徐晦与徐公砚的传说代表性传承人王胜民、阳都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王长玉、阳都草编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尹慧菊、陶艺泥哨代表性传承人王宝春、刘氏传统中医正骨技艺传承人刘杰。
王胜民,1974年出生,徐晦与徐公砚的传说第七代传人。他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收集、汇总整理徐晦与徐公砚的各种传说故事,统一编辑为《徐晦与徐公砚的传说》。2007年,王胜民自筹资金,在徐公店创建占地70亩的徐公砚石小镇和鲁砚基地,设有“鲁砚技艺传习中心”,建设有“徐晦与徐公砚的传说纪念馆”等配套场所,开展砚文化的传承、传播、研究,先后多次举办徐公砚民间传说主题的讲座、研讨会等,让更多人了解传说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徐公砚的历史价值。
王长玉,1979年出生,阳都剪纸第九代剪纸传承人。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阳都剪纸技艺,王长玉成立了阳都剪纸艺术工作室,先后教授了300多名徒弟。她多次参加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等系列活动宣传阳都剪纸,并与意大利、匈牙利等国的剪纸艺术家交流剪纸技艺,其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市县等各级荣誉,被新华网、人民网、《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尹慧菊,1969年出生,阳都草编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1994年,尹慧菊创办了阳都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专业从事阳都草编的制作生产,她通过分组定期培训的方式传授编织技巧,带动周边乡镇妇女居家学习草编技艺,再通过加工点分发回收的形式,在全县建立了 5 个工作站、70 多个加工点,建立起了一个拥有 2000 余人的阳都草编技艺传承群体,现已经形成了六大系列上万个花色样式,并通过国际贸易将阳都草编推广至意大利、美国、西班牙、瑞士、日本、韩国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王宝春,1984年出生,中国陶笛艺术委员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陶笛考级指导教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陶笛效率手册》编委、陶艺泥哨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他对传统的沂蒙山陶土乐器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和创新,改善了生产工艺和品质,复原了传统的牛头满口埙,生产的各类陶笛款式已达四百多种,让原来只是玩具的泥哨泥埙演变成了现在专业的演奏乐器。
多年来,王宝春和全国多地的学校联合举办了沂韵陶笛艺术进校园活动,在传承人王宝春和各院校的共融共进下,沂韵陶笛全面融入了大学、大专、中学、小学,线上线下参与学习的人数达40万余人次。
刘杰,1971年出生,副主任药师、临沂市民间中医协会会员、刘氏传统中医正骨第五代传承人。他自幼耳濡目染,深受祖辈们的熏陶,在原有传统中医正骨“摸、牵、伸、按、分、挤、定”七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解剖学和现代生物力学的原理,创造性地总结了一套独具中医特色的骨折复位手法,具有不开刀、痛苦轻、疗效好、恢复快、费用低的优点,为全国各地众多骨伤患者解除了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