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化报》2024.10.17(第7012号)

2024-10-17 16:49   吉林  

导读

2024年10月17日

一版: 苯乙烯装置产出合格产品

二版:在狭小幽暗的空间内细致地确认每块催化剂的摆放位置

三版:努力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

四版:偷得满裳月色香



报头

2024年10月17日 星期四

第7012号

吉林石化公司党委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22-0054/

责任编辑:张博


苯乙烯装置产出合格产品

共实施74项检修内容,解决了尾气压缩机出口管线聚堵等多项瓶颈问题


刚产出的苯乙烯产品取样送检。孙远征/摄

本报讯(特约记者谭欣洁 通讯员孙远征)10月13日,化肥厂苯乙烯装置乙烯压缩机GB-101启动,原料乙烯送入反应器DC101中,标志苯乙烯装置历经32天检修后,一次开车成功。

本次苯乙烯装置检修共计74项内容,其中公司控项目1项,工厂控项目3项。装置于8月19日停车,经过系统清洗、置换,于8月31日组织工艺向检修界面交接。该厂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干部员工协同作战,密切配合,克难攻坚,解决了尾气压缩机出口管线聚堵等多项瓶颈问题。检修期间,苯乙烯蒸汽过热炉节能改造项目同步中交,51项甩碰头全部完成。

为确保装置顺利开车,该厂紧盯重点设备试运状态,认真组织压缩机、气化炉风机等关键机泵泄漏点排查、联锁投用前状态检查。制订详细的气密方案,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检修中涉及的设备、管线、阀门等全覆盖、无遗漏。

引入物料进入系统后,是检修后开车的风险期、工艺条件的摸索期,也是设备设施的磨合期。该厂坚决杜绝麻痹思想、松劲心态,牢牢把握“以稳为主、稳中求进、稳中求胜”的工作要求,全面梳理开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逐一制订应对措施并组织桌面推演。开车过程中,由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组成的开车团队密切关注温度、压力等关键参数变化,及时督促岗位员工优化调整,形成重点指标有预警、有报警,关键指标有提示的多级管控机制,为确保生产流程快速打通预留了充分的处理与应急响应时间。

截至目前,苯乙烯装置已产出合格苯乙烯并外送,装置实现了检修后安全、平稳开车。


乙烯装置新区、航空煤油A装置

一次开车成功

本报讯(特约记者张恩辉)10月14日6时35分,乙烯厂乙烯装置新区开车;10月16日2时30分顺利产出合格产品。10月15日8时50分,航空煤油A装置投料开车,当日17时16分顺利产出合格产品。

乙烯装置此次大检修主要包括裂解气压缩机等五大机组检修,共395项检修任务,检修过程中发现隐蔽工程14项。该厂高度重视大型关键机组检查工作,强化“检”的管理,把“检”的工作落到实处,对重点检修部位和环节进行录像、拍照留存。为保证检修顺利进行,设置专人看守裂解气压缩机组、新老区乙烯压缩机组和丙烯压缩机组检修施工,对调速阀、转子和轴瓦的零部件精细检测,坚持“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确保大型关键机组检修高质量安全受控。

在乙烯装置新老区开车前期,该厂全力做好装置气密、吹扫置换、盲板抽加确认等工作。组织工艺人员按照岗位和工艺流程反复进行桌面推演,详细对接重点岗位重点操作,不断完善开车方案,细化责任落实。根据开车特点,合理分配人员,确保内操、外操岗位员工密切配合,忙而不乱,实现新老控制室平稳过渡。各级管理人员从检修交工艺以来,连续十余天24小时驻厂,各司其职,合力解决装置开车过程中的难点和关键问题。

该厂高度重视航空煤油装置检修后开车投料工作,提前编制好开工方案和开工操作卡,不断完善细化内容。加强关键环节过程管控。催化剂硫化是开工操作的重点和难点,航空煤油车间严格落实作业方案,在催化剂硫化期间,装置工艺人员轮换盘前值守,紧盯记录每一个数据,及时组织调整,确保了高质量完成催化剂硫化,为装置新一周期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MIBK装置进入正常生产状态

负荷率为100%

本报讯(特约记者车玉花 通讯员成爱军)10月13日,染料厂MIBK装置正式投料;14日13时,顺利生产出合格产品;至15日,MIBK装置累计产量53.0吨,SN308MIBK含量高达99.69%,全部合格,标志着该装置检修后实现一次开车成功。

MIBK装置检修交付工艺后,异丁烯(加氢)车间全力做好装置开车前各项准备工作。组织对所有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和调试,从大型设备到阀门,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生产的细节。设备专业技术人员仔细核对设备参数,确保每一台设备都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技术员带领开车班组成员加班加点,逐条管道检查是否存在堵塞、泄漏等问题,发现问题及时修复。针对复杂的管线网络,制订了详细的检查方案,确保每一条管线都能正常运行。技术人员对每一个调节阀反复测试,调整其开度和灵敏度,确保其能够准确地控制流量和压力。

在装置开车阶段,严格落实公司、工厂相关要求,本着“以稳为主、稳中求进、稳中求胜”的原则,严格落实环保管控,充分把控开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部位,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实现人随物料走、调整操作零差错。进一步强化现场巡检、问题排查和处理,抓早抓细抓小,深化“三精”操作稳运行,做到逐一记录、逐一核实、逐一反馈、逐一确认。

目前,MIBK装置进入正常生产状态,装置负荷率为100%。车间正组织力量进行反应控制指标优化、精馏系统指标分析调优、故障仪表设备排查、机泵运行状态确认、储罐物料引入跟踪、出库流程打通和优化等现场检查和工艺调整,为MIBK高效产品稳产、高产、高质量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

丙烯腈厂第一甲甲酯装置完成69项检修项目,实现一次开车成功

本报讯(通讯员刘冠良)10月14日16时,随着废酸槽B-512A顺利向废酸水罐B-904A/B溢流废酸水,丙烯腈厂第一甲甲酯装置5系列流程贯通,平稳产出合格产品。至此,第一甲甲酯装置经过41天大检修,实现一次开车成功。

作为该厂本次检修历时最长、挑战性最大的生产装置,共完成了69项复杂而精细的检修项目。同时,人员调配广泛,尤其是车间正处于技术人员新老交替时期,多数参与检修人员是首次投身如此规模的大型检修工作,这无疑给检修带来更大的挑战。

面对重重困难,车间秉承“九分准备,一分干”的严谨态度,从前期规划到现场执行,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团队上下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有效应对了检修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确保了施工安全与质量,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装置开车准备阶段,车间严格执行PSSR审核,细致完成投用前安全检查,依据公司九个开车前表格逐一核查确认。重点工艺操作如气密、管线吹扫等实施岗位责任制,针对149处气密点实行三级确认制度,班长、技术员、主管主任逐级检查并以清单形式落实整改,确保无问题、无隐患。

下一步,该厂将优化整体工艺操作,力保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






新栈台投用,提高卸料便捷性

新建165D栈台首次卸车现场。许清超/摄

本报讯(特约记者徐阳 通讯员许清超)10月11日9时,一辆载有29.2吨化工产品的罐车在管理人员的指挥下缓缓驶入新建165D栈台,经严格取样分析、落实安全措施后有序卸车。这是有机合成厂转型升级配套项目新建165D栈台首次完成卸车任务。

由于两套生产装置停止生产,该厂重新梳理接送物料种类,拆除老栈台。新建栈台设计16个鹤位,可满足10种物料装卸车要求。同时,为了提高栈台应急防护能力,新增消防通道1条、防护堤300米;改造扩建雨排水系统,提高雨季防汛能力;重新设计栈台方位,优化车辆进出路线,大大提高卸料的便捷性。

为了节约项目建设成本,该厂将修旧利废始终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召开项目建设专题会40次,以“最优方案、最低成本、最好效果”为原则,利旧机泵12台、装车定量仪5台、紧急切断阀8个、管线上千米,累计节约建设成本100余万元。

在项目“三查四定”阶段,由各专业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对技术、设备、安全三方面做了细致排查,累计查出静电接地损坏、导淋管帽缺失、压力表无警戒线等问题45项,当场形成问题清单反馈给责任单位,限期整改。该厂项目组、储运车间党员干部放弃节假日休息,积极投身项目建设,累计献工600余小时,使项目有序推进、问题有效整改,确保了栈台如期顺利投入使用。





凌晨2点,

四通阀修好了

特约记者 贾宗璐

“凌晨2点多,四通阀限位及联锁控制面板终于处理好了,感谢电仪的大力支持,保证装置开车。”10月10日一大早,电仪中心(检测中心)副经理高海涛就接到炼油厂延迟焦化车间副主任石国乾发来的感谢短信。

10月9日8时50分,电仪中心(检测中心)东部电仪一车间接到一个棘手的紧急任务——在不到24小时内,修复延迟焦化装置A、B塔进切料的电动四通阀,保证装置按计划开车!

时间这么紧,又没有图纸,接线繁琐复杂,电动阀校验、安装困难重重。电仪人与生产厂同心同力,东部电仪一车间干部员工不讲条件、主动作为。“一定要为装置开车创造条件!”车间主任吕润宇坚定地说。

校线调试,是电动阀安装的关键环节。情况紧急,当时正在现场协助开车的中心技术专家、二级工程师刘伟即刻上阵,调取电动阀控制原理图,带领车间设备副主任潘光、高级技师许治国,现场研究图纸原理,确定接线方案,开展校线作业。

3台电动阀里有近百根不同颜色的电线,他们每校对出一根导线,就要细心地安装上线号,接线、紧固……他们不敢有半刻停歇,一直奋战到次日凌晨,在现场简单吃口盒饭,水也顾不上喝。

深夜12点,现场调试还在紧张进行。许治国钻进狭窄的作业空间里,精心接线、反复调试,可四通阀始终无法实现正确的联锁控制。现场专业技术人员顶住压力,耐心细致,反复测试,电气、仪表合力攻坚,准确找到故障点,更换电动执行机构,正确设置参数,终于实现了四通阀远方与就地双向联锁控制。

10日凌晨,开车前5小时,四通阀限位机构及控制盘安装、接线、调试完毕,恢复正确联锁控制,为装置顺利开车提供了鼎力支持和专业保障。





吉林燃料乙醇公司

提质增效8100万元

本报讯(特约记者赵淑玲)10月11日,吉林燃料乙醇公司生产经营分析会数据显示,该公司全面深化“大经营”理念,锚定“除隐患、保安全,稳运营、保效益”目标,勠力同心、奋勇拼搏,盈利形势逐月向好,前三季度,提质增效8100余万元。

紧盯原辅料采购,严格控制成本。该公司在原料玉米采购上,发挥攻关组统筹作用,紧跟市场变化,适时调价43次,确保散收玉米价格保持地区同期最低水平。强化质量监管,累计扣量2430吨,超标拒收399车,保证了原料玉米质优价廉。在辅材采购上,坚持招标直采,招标率、直采率均达到94%,合同周期内物资降采2478万元。

紧盯产品市场,灵活销售策略。该公司克服市场萎缩和竞争压力,发挥一体化管理优势,深化统产统销机制,紧盯市场,采取灵活销售策略,变性燃料乙醇基本实现全产全销,价格达到同行业最高水平。通过采取措施,保持住区域独家供应商地位。在产品DDGS销售方面,坚持线上线下、袋装散装协同销售模式,保持低库存的行业优势地位。

紧盯生产运行,指标不断向好。该公司坚持“稳就是最大的效益”理念,装置保持满负荷、低成本运行态势,开工率高出行业平均水平50%。专注指标优化,发酵酒份平均达到14.3%,DDGS收率、残淀粉等指标均有所下降,饲料2号色泽占有率达到84%。技术人员还对DDGS和燃料乙醇进行质量优化调节,创效900余万元。

紧盯技术改造,能耗大幅降低。该公司通过实施液糖化工序B线高温回流管线优化改造,燃料乙醇蒸汽单耗较去年同期明显降低,不仅满足连续稳定高负荷生产需要,每天还可节降蒸汽近60吨。对DDGS单元实施负压输送系统优化改造,工艺优化后,大幅减少了带电设备的运行数量,电耗明显下降,节创效益600余万元。





左右滑动查看




责任编辑:唐可


在狭小幽暗的空间内

细致地确认

每块催化剂的摆放位置

    丙烯腈厂各党支部围绕大检修重点难点任务,以任务攻坚、职责示范、突击保障等岗位实践载体为抓手,组建党建项目化9个,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


本报讯(通讯员关策 刘冠良)在大检修攻坚战中,丙烯腈厂各党支部积极响应工厂党委号召,围绕大检修重点难点任务,以任务攻坚、职责示范、突击保障等岗位实践载体为抓手,组建党建项目化9个,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不仅有效推动了检修工作的顺利进行,更在全厂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党建氛围和积极向上的工作风气。

第一丙烯腈车间党支部,催化剂更换项目显担当。以车间主任于文明为项目负责人的党员团队,为了AOGC装置达到最佳运行效果,主动承担起卸旧催化剂及装填新催化剂180块的重任,他们在狭小幽暗的空间内严谨细致地确认每块催化剂的摆放位置及排布空间。更换后的催化剂可以使装置的稳定运行能力大幅提升。

第二丙烯腈联合车间党总支,E-8102更换展风采。重达98.2吨的E-8102反应气体冷却器承担着为反应气体降温的关键作用,直接影响着丙烯腈产品的质量及产能,更换过程涉及吊装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多种高危险作业,车间党员齐心协力,坚守现场,全过程旁站式监督指导,与施工单位一道成功运用单机滑移法,仅用12小时便完成了换热器吊装工作,彻底消除装置运行瓶颈问题。

第三丙烯腈车间党支部,空压滤芯拆装焕新颜。针对施工周期紧张的A/B线空压机入口过滤器芯的拆装与清理工作,车间党支部迅速响应,成立党员突击队,充分发挥“三个一级”的示范带动作用,党员骨干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滤芯拆卸任务,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精准无误,避免损坏滤芯结构,经估算本次更换可节约备件费用24万元,为工厂降本增效做出贡献。

甲甲酯联合车间党支部,装置填料回装显作风。为高效推进检修任务,缩短工期、大幅度节约吊车台班费用,车间党支部迅速组织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干部身先士卒,放弃午休时间,针对二甲装置中的关键设备开展粗酯塔K-3501与K-3601填料回装行动,确保下午的封头回装作业顺利进行,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圆满完成了156袋填料的精准装填任务。

硫酸车间党支部,B-201锅炉更换筑安全。本次吊装的锅壳长9.1米、容积77.1立方米、重达169.1吨,且位于硫酸装置中部,作业空间相对较小,施工难度较大。硫酸车间党支部挑选骨干党员担任焚烧单元片区长、网格长、监护人坚守在吊装现场,抓实吊装现场作业安全措施落实,严把安全、质量关,做好各个工序间的协调配合,为高处吊装作业筑牢坚实的安全屏障。

成品车间党支部,463污水提升泵房清淤树标杆。在清淤现场,参战党员和干部身先士卒,冲锋在前。面对三年未清理的池底,厚厚淤泥层里夹杂着散发出来的各种难闻的脏臭气体。经过两天半的连续奋战,463单元11号水池清理出淤泥3300多袋。




上锁挂签

确保甩碰头管线安全投用


染料厂加紧推进转型升级项目建设进程中新旧管线的碰头施工作业。近日,组织完成了甩碰头管线能量隔离方案制订、现场盲板隔离及挂牌工作,确保甩碰头管线投用安全受控。

为进一步确保31项甩碰头管线投用过程中不发生新旧管线能量互窜等问题,该厂生产运行室牵头,组织苯酚车间、异丁烯(加氢)车间、公用工程车间制订了能量隔离专项方案,对预计投用及未投用管线碰头处实施填加盲板隔离、上锁挂签管理。共计填加盲板19块,盲盖4块,上锁挂签23个,为转型升级甩碰头管线平安投用打下坚实基础。

图为苯酚车间对邻二甲苯碰头管线上锁挂签。

                    车玉花/摄




26岁的设备员石明闯是一名党员,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土建及设备安装等施工管理任务落在了他的肩上……

熬点夜我能挺住

特约记者 李伶莉

石明闯在填写施工方案审批表。李伶莉/摄

 “有梦想就有热爱,有热爱就会有付出和奉献,这才对得起我的梦想。”北方锦江公司第二联合车间26岁的设备员石明闯是一名党员,他用实干践行着自己心中的职业梦想,把奉献的篇章写在大检修和项目建设现场。


一天跑三趟


转型升级项目建设,石明闯在第一时间投身于所在车间新项目建设中。配合施工方组织现场土建、各类设备安装等新项目施工管理任务,落在了他的肩上。

在新中央控制室和危废暂存库现场施工内容完成后,办理工程竣工验收手续的任务迫在眉睫。为了能够及时取得验收报告,抢抓装置控制室位移时间,他在接到任务后,积极同工程质检部门沟通,并按照相关要求准备资料,进行申报。为了使报送资料在短时间内符合标准,他在一天时间里跑去三趟质检部门。按照上级指示整改资料,他坐在电脑前一改就是几个小时,常常熬夜加班到半夜12点以后。

主任看他黑着眼圈,提醒他注意休息,他腼腆一笑:“这就是分内的事,熬点夜我能挺住。”这一年,他被评为北方公司“党员好管家”。


待产妻子很体谅


今年夏天的“热度”格外与众不同,除了气温持续攀高不降,还有装置现场施工作业热度不减。

新项目建设处于高峰期的同时,各装置也陆续进入了检修状态。项目建设与检修施工同时作业,除了经常加班,还得把休息日变成奉献日。他负责的碳九区域,包括脱双环戊二烯单元、歧化单元及压缩机厂房、新建循环水站几大部分的建设任务全面进入关键阶段,超限塔器吊装作业、区域地下管线铺设、工艺管线预制……每项任务都在与检修作业齐头并进、争分夺秒。就这样,他常常加班到深夜。

“知道他在装置现场守着很辛苦,但我心里托底,自己在家待产其实也挺踏实。”他的新婚妻子已经在家待产多日,临近预产期,面对他屈指可数的陪伴,表现得很是体谅。




吉林燃料乙醇公司完成采暖改造

供热效果将提升一倍

本报讯(特约记者赵淑玲)随着采暖期临近,吉林燃料乙醇公司乙醇联合车间采暖换热系统节能改造圆满完成,通过对废热蒸汽的充分利用,供热效果较之前将提升一倍,实现了减排和节能双赢。

乙醇联合车间传统采暖系统依赖单一换热器,且受废汽中夹带冷空气影响,换热效率低下,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供热需求。针对这一痛点,车间管理层决定采暖系统改造项目。

此项目是在废热蒸汽回收系统优化改造成功投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废水蒸汽回收系统优化改造回收的废热蒸汽为蒸发装置提供正常用量后,盈余的废热蒸汽输送给采暖系统。

该公司认真研究采暖换热系统的优化改造方案,通过增加废汽采暖风机和采暖换热器及附属采暖管线,成功实现了对废汽的充分利用,供热效果较之前将提升一倍,预计每小时可节约蒸汽6吨。

改造过程中,技术人员巧妙通过新增废汽采暖风机、采暖换热器及配套的采暖管线,构建起了一个高效、环保的废热利用体系。这一创新举措在实现废汽再利用的同时,将采暖风机由楼顶移至一楼,不仅方便了设备的日常巡检和维护,还有效避免了采暖冷凝水对楼顶防水的潜在损害,进一步提升了车间的整体运维水平。

本次改造还充分体现了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理念。在不影响系统性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旧有管线资源,通过修复、加工再利用DN700、DN500等规格的气相管线,共计节约采购成本约14.9万元。




动力厂

分享装置设备冻凝事故案例

本报讯(特约记者周莹)10月份以来,吉林地区天气转凉变冷。动力厂迅速落实公司月份工作例会要求,在做好大检修后生产组织的同时,有条不紊地开展秋冬防冻保温工作。

该厂坚持冬防工作早谋划、早启动,迅速组织大检修施工现场的保温恢复以及检修孔洞等修复,开展低标准问题排查,明确整改时间及责任人,提升设备完好性及目视化水平。坚持“不冻坏一台设备,不冻坏一条管线”的原则,组织对冬季生产方案落实、现场伴热、防冻保温、入冬准备等情况进行检查,将蒸汽管网疏水器、供水阀门井、新项目甩头等部位的隔离与防寒措施分配到人,每日逐个逐根检查确认和维护,增强安全生产意识。

认真研究制订各装置冬季生产方案,做到防寒过冬措施抓实抓细,人员职责分工及岗位包保责任落实落细。通过每日生产调度会分享同行业装置设备冻凝事故案例,组织车间以案为鉴做好自检自查,最大限度降低风险隐患。借助岗位练兵、应急演练、网络培训等时机,使员工明确巡检重点和处置流程,确保在面对冬季生产异常时能操作、会操作、敢操作。

为保证装置温暖过冬,该厂组织各车间提前做好冬季生产准备,修订完善冬季巡检制度,明确巡检频次、记录内容和责任人,及时准确掌握重点防冻部位情况。全面落实厂区地下生活水、消防水阀门井盖加装塑料布等防寒保温措施,保证冬季管网系统供汽、供水安全稳定。针对新投用的装置,加强对员工冬季生产方案和操作规程的培训,提高员工实战应变能力;针对建成不投用的装置,编制新老装置隔离方案,严格按照隔离措施落实,通过全开疏水、低点开孔的方式保证管线中存水排净。




电石厂

乙醛装置成功开车

乙醛装置开车现场。籍红/摄

本报讯(通讯员金艳)10月13日9时08分,电石厂乙醛装置投入乙烯原料,标志着乙醛装置大检修圆满完成55项检修任务,实现成功开车。

检修过程中,该厂精心组织检修队伍,对装置反应塔、动设备、换热器及储罐等设备制订详细周密的检维修方案。采取一项动火一分析、一项检修一确认、一处作业一监护和一项变更一落实等措施,先后重点检修了衬里设备、压缩机、换热器、风机等重要设备。

该厂高度注重安全风险防控,牢固树立“安全压倒一切,一切服从安全”的管理思想,共封堵窖井、地沟地漏56处,发现并纠正各类违章行为129起,组织外来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365人次。




化肥厂

真现场激发“新”活力

本报讯(特约记者谭欣洁)化肥厂为新入职员工搭建培训讲台、展现舞台和成长平台,多措并举促进新员工快速成长,为工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该厂始终高度重视新员工培训工作,通过制订理论授课、现场实操、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多元化的培训计划,以满足不同员工学习需求。大检修期间,该厂充分利用装置开停、设备拆解和组装等有利时机,结合实际积极创新,为新入职员工搭建起全面、系统且富有特色的培训讲台。丁辛醇车间采取“一对一”现场讲解的方式,针对设备构造与工艺原理进行关键操作讲解,让新员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机炉车间以案例导入的方式,组织高技能人才为新员工讲述关键设备及机泵主要用途、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并通过现场提问巩固学习效果。

该厂采取多种措施为新员工搭建展现自我、提升能力的舞台,不断激发新员工比拼热情、创新思维,促进其快速融入团队,在提升个人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为工厂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合成氨车间“青春交流”总结会上,新员工们踊跃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工作体会,大家相互取长补短,有效提升了学习热情。第一苯乙烯车间通过现场教学和仿真模拟,让新员工在实践中感受生产操作的魅力,激发了新员工对生产工作的热爱和向往。

为确保新员工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该厂还根据新员工的特点和成长需求,为其安排业务精湛的师傅,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帮助新员工掌握生产操作技能和安全注意事项。定期组织考试考核,检验新员工的学习成果和实际应用能力,根据考核情况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和方式,确保新员工能够快速成才。该厂还通过组织新员工参与文明生产、设备管理等工作,让新员工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硝酸车间结合大检修目标任务,组织新入职员工观摩装置停车退料、尾气开车等操作,并对782室内外机泵、罐区等现场检修低标准进行清理,有效提升了认知能力和服务生产能力。

左右滑动查看





责任编辑:武聪颖


努力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纪实

新华社记者 林晖 周玮 史竞男

天津市和平区新星小学学生在观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2021年9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电视剧《觉醒年代》主创团队走进北京大学,剧中主要演员与北大学生同台演出(2021年4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2021年6月28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北京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这是演员们演唱歌曲《领航》。

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摄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在党领导中国文艺为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而奋斗的征途上,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是一座继往开来的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和科学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新时代文艺事业锚定价值航向,擘画宏伟蓝图。

  十年探索奋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新时代中国文艺百花园气象万千、硕果累累,展现出昂扬自信的时代风貌。


把舵定向:“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4年9月29日晚,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华灯璀璨、气氛喜庆。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3000多名观众一起观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音乐会,共贺新中国华诞。

  从《黄河大合唱》《北京喜讯到边寨》等经典旋律,到《新的天地》《新征程》等时代华章……透过一方舞台,山河壮阔的大美图卷铺展开来,民族复兴的坚定足音铿锵回响。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坚持运用先进文化引领方向、鼓舞士气、凝聚力量。

  文艺工作座谈会清晰标定新时代文艺的历史方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深入总结新时代文艺工作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要求,深刻回答事关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与时俱进推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将党对文艺工作的认识和实践提升至新的高度,为繁荣发展新时代文艺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定航向、正导向,指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

  谈创作、论方法,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讲品位、重艺德,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

  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指出“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思想的光芒,照耀新时代中国文艺事业崭新航程。

  给耄耋之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写信,勉励他“继续在从艺做人上作表率,带动更多文艺工作者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人”;

  在贵州苗寨考察时叮嘱:“一定要把苗绣发扬光大,这既是产业也是文化,发展好了既能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同时也能为产业扶贫、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考察时强调:“盛世修文,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

  …………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念之系之,系统谋划、亲力亲为,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部署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凝聚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与党同心同行,为文艺繁荣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提供有力指导。

  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谋篇布局、把脉问疾,推动建立新时代文艺发展政策体系,一项项关键政策密集推出——

  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等文件发布,到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等一系列文艺政策出台,破立并举、激浊扬清,山清水秀、百花齐放的文艺生态逐渐形成。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推动文化创新源泉充分涌流、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

  在习近平总书记坚强有力指引下,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奋力投身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伟大实践,以饱含精神力量的作品引导、凝聚、推动人民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讴歌时代:“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

  2021年12月14日上午,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面对济济一堂的文艺工作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殷切期望:

  “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十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立足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高举时代精神火炬,把握时代跃动脉搏,以文艺精品书写时代答卷。

  “我听说中国电视剧《山海情》近期在科摩罗热播。”2024年9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科摩罗总统阿扎利时欣然说道。

  《山海情》生动展现了宁夏西海固人民的奋斗史、中国反贫困的壮举,凭借真实的再现、精良的制作、传神的演绎火爆“出圈”。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希望大家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望。

  聚焦重要时间节点,献上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胜利与和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音乐会《信念永恒》、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我们的四十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奋斗吧  中华儿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等一系列精彩演出,奏响民族复兴路上一个又一个强音。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主题,一批优秀作家倾情投入新时代农村题材文学创作,一篇篇优秀文学作品为乡土大地史诗般的巨变留下新的篇章。

  置身重要历史关头,文艺工作者不辱使命,创作推出一首首歌曲、一部部影片,记录讴歌抗疫一线各行各业凡人英雄的事迹,凝聚众志成城的精神力量……

  心怀“国之大者”、脚踩生活大地,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用心用情讴歌伟大时代。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

  近年来,“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在全国多地掀起观展热潮。利用最新科技赋能,千古丹青数字新生。人们在历史长河与时代律动中,领略中国古代绘画的宏富成就,感受生生不息的中华文脉。

  2022年10月15日,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即将结项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勉励项目组“继续深入挖掘中华文明赓续传承的基因密码”。

  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在提高原创力上下功夫,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推动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相辉映,让作品更加精彩纷呈、引人入胜。”对文艺创作、文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精辟指引。

  沉浸式戏剧带来全新体验,网络文艺精品化发展渐成主流,线上展览、线上演唱会等广受追捧……

  勇做时代“弄潮儿”,广大文艺工作者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努力开拓文艺新境界,向着新时代文艺高峰奋勇攀登。


不负人民:“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马头琴乐声悠扬,乌兰牧骑队员们翩翩起舞,为牧民送来欢乐。

  60多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辗转跋涉于戈壁草原之上,服务牧民群众。

  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新时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积极支持和推广直接为基层老百姓服务的文艺活动。”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

  广大文艺工作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扎根人民,倾力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

  “为人民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善莫大焉!”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兰州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时指出,“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

  为人民大众服务,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发展文化的价值取向。广大文艺工作者走进基层一线,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

  从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豫剧《焦裕禄》等多部戏剧力作叫好叫座,到全国范围内推进戏曲进校园、进乡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融入社会生活、百姓日常,潜移默化间涵养民族气质、筑牢文化自信。

  长篇小说《装台》、电影《奇迹·笨小孩》、电视剧《大江大河》……全国文艺界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优良传统,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展现美好生活新图景、新风尚。

  依靠人民,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

  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同作家王愿坚的一段往事:

  “1982年,我到河北正定县去工作前夕,一些熟人来为我送行,其中就有八一厂的作家、编剧王愿坚。他对我说,你到农村去,要像柳青那样,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

  人民需要文艺,文艺也需要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

  来自基层一线的文学创作者多了!文学界涌现了一批劳动者作家,他们以生活为素材进行创作,引起广泛关注和共情。

  深受村民和网民欢迎的“村晚”火了!2024年春节“村晚”91个示范展示点各具特色、“乡”味浓郁,线上线下观众人数超过百万。

  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自发投入火热的文艺创作实践,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登舞台、唱主角。

  服务人民,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全国国内出游7.65亿人次,电影国庆档票房达21.04亿元,博物馆、美术馆人头攒动,人们竞相感受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品味文艺创作的百花齐放。

  进入新时代,伴随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供给的主要矛盾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人们对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的需要更加凸显。

  中国文联持续完善文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把文艺送到基层;中国作协通过“中国文学盛典”等活动,把优秀作品带给读者;各艺术门类把握艺术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更好呼应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文化需求……

  广大文艺工作者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生活的蓬勃、生命的光彩。

凝心铸魂:“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新中国成立75周年前夕,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内,伴随着雄壮激昂的《向祖国英雄致敬》乐曲声,习近平总书记向“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田华颁授奖章。

  这是对德艺双馨老艺术家的充分肯定与赞许,也是对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深情勉励与希冀。

  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广大文艺工作者满怀豪情,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北京中轴线北延,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广场上,《旗帜》《信仰》《伟业》《攻坚》《追梦》五组主题雕塑雄伟矗立,震撼人心。

  拾阶而上进入展馆序厅,《长城颂》巨幅漆画壮丽雄浑,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是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

  《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等国产影片点燃国庆档,《永不消逝的电波》《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舞剧、《觉醒年代》《问苍茫》等电视剧广受好评……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近年来,一大批兼具思想深度、艺术高度和精神力度的优秀作品脱颖而出,描绘新时代的精神图谱。

  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国气派——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江努日带着徒弟们向总书记展示了一段英雄史诗《玛纳斯》。

  习近平总书记说:“像《玛纳斯》这样的文化遗产,既是少数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做好保护、传承、整理工作,使之发扬光大。”

  如今,江努日已经是家喻户晓的歌者,《玛纳斯》有了越来越多的传承人。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新时代文艺不仅有当代生活的底蕴,也有文化传统的血脉。

  电影《长安三万里》、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电视节目《唐宫夜宴》“圈粉”无数,“诗词热”“文博热”“国潮风”引领潮流……新时代文艺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与时偕行、守正创新,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实现面向未来的创造,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秉持开放包容,推动交流互鉴——

  伴随着跳跃灵动的鼓点,身着各自民族服饰的中非舞者登场。一场《鼓与舞》的相会,融合了非洲的鼓舞和中国陕西的安塞腰鼓,热烈奔放、欢快喜庆……

  9月4日晚,习近平总书记欢迎来华出席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非方及国际贵宾,并一同观看文艺演出。这场中国近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呈现不同文明相知相亲、相互交融的和谐景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

  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事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舞剧《咏春》走出国门、昆剧《临川四梦》巡演欧洲、电视剧《欢迎来到麦乐村》海外热播、“感知中国”“欢乐春节”等中国文化品牌活动点亮“中国红”……

  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奋力描绘多彩的中国、进步的中国。如今,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展现开放包容的博大胸襟,书写美美与共的时代新篇。

  奋进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文艺担负起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的神圣使命,正在为阔步走向复兴的伟大民族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为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绚烂图景,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



左右滑动查看



责任编辑:宋晓媛

梅里/摄

偷得满裳月色香

宫凤华

卤汀河乡村,偷月光不同于偷秋和摸秋。摸秋是惦记人家田里的蔬菜瓜果,而偷月光则是瞄准邻居家桑木桌上敬月光的时令供品。

我们的小村庄,四面无遮拦,像一只敞口的玻璃器皿,蓄满了如水的月光,玲珑剔透,温润如玉。月儿,像村里的小姑娘一样,浑身散发着一股栀子花的清香、一股艾草的苦涩味道。月亮总是闪烁着女性的光辉,抚慰着我们年少时青涩的心事。浸泡在清澄的月光里,我们的内心变得柔软而丰盈、细腻而清纯。

月光下,我家小院里流铂泻银,院中的小方桌上,摆放着黄铜香炉、烛台、月饼、红菱、嫩藕、黏饼、茶叶茶、芋头、鸡头、苹果等祭品。祖父先点燃蜡烛,再点亮檀香,对月磕头祭拜,祈祷全家人幸福平安、健康吉祥。祖父虔诚地焚香祷告,在我幼小的心灵上种下一颗敬畏月亮的种子。

接着,我们挨序儿对月亮磕头祭拜。爸爸燃放鞭炮,噼噼啪啪,砰砰咚咚,我们捂着耳朵,院子里烟气弥漫。月亮蹲在树梢上,像我们纯真的脸庞,月光如洁白的羽毛,轻轻沾在我们身上。整个小村里,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孩子们的欢呼声、野狗们的汪汪声。

家家户户燃放鞭炮过后,小村的深巷里弄便传来我们偷月光杂沓的脚步声,咚咚咚,笃笃笃,哒哒哒,细碎而轻捷,毫无章法,洋溢着喜气。

村里的人们,都约定俗成,专拣吉利的话题说。孩子们有再大的过错,都不会责怪,顶多装模作样地咳两声,摸摸我们的小脑袋,一笑了之。敬过月神的月饼,孩子们吃了会保平安的;喝了敬过月神的茶水,小孩子家夜里就不会尿床了。

我和英子一起,悄悄地溜进麻大伯家的院子里。我们先偷喝了一口茶叶水,然后拈了一块芝麻黏饼儿,兔子一样窜走了。

小村每户人家的院子都没有篱笆墙,空荡荡的,盛满了栀子花般洁白芬芳的月光。我们知道,偷月光时,大人们是不兴作鬼鬼祟祟、小里小气地在门口忽隐忽现的,不然,我们会很瞧不起的。我们总是蹑手蹑脚地潜进人家院子里,动作轻盈快捷。于是,三祖母家的月饼飞了,瘸大爷家的嫩藕断成段了,麻队长家的供茶见底了,秀珠家的黏饼少了几层,阿萍家盛菱角的碗空了。各家的供品在我们的手中翻转、调换;各家的院子里流淌着欢声笑语;各家的供桌上被一只只小手胡乱地摆弄过。

偷过了,吃过了,我们便溜到村中的空场上玩躲躲擒擒、甩龙甩水、结冰化冻等古朴游戏。月光常常将我们单薄的影子扯出来,我们却浑然不觉。卤汀河泛动着清冽波光,宛如一杯玉液琼浆。

村子里飘浮着浓浓的菱藕香和月饼香,回荡着我们快乐的笑声和走了调儿的儿歌。累了,我们就投入祖母的怀抱,哼唱着古老的童谣。一觉醒来,我们的身上有湿湿的露水,那是月光的眼泪、月光的魂魄。

中秋节凝聚着宽谅、感恩、关爱和祝福,如同窗花、青瓷、旗袍一样氤氲着独特的古典气息,如同水车、木桥、石磨一样浸润着淳朴的田园亲情。

我们是月亮地里会奔跑的苦楝树,浑身长满善良和悲悯的叶片。偷月光,偷的是远古的民间习俗,偷的是月亮的精魄,偷的是那份宽容与善意,偷的是不设防的、纯朴而诗性的乡村生活。



邢江河畔秋意浓

王金玉

游邢江河的第一站,鲍家屯。入眼文字:邢江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601.24公顷,湿地总面积为486.6公顷,青山碧水迎客来。鲍家屯,一个只有12平方公里的汉族村寨。屯是明朝驻军军官督司鲍福宝奉命驻扎处所,600多年前,他奉朱元璋之命到此戍边,于是就在此地聚居繁衍,其子孙已传承到23代、2000多人。鲍家屯最大亮点,是有一个完整的水利工程体系,堪称小都江堰。

入屯,600年的军屯四面环山,山依其貌,水随其形。有人垂钓,见校长至,起身招呼,说请到家里喝茶吃饭。屯是沿河而建,民居凭岸临水。小屯最初依八阵图而建,可攻可防。村路随处可见古老的石条、石板扣接而成的步道,自然美观。站在村中最高建筑瞭望哨嘹望,群山岭翠,细水清流,稻田金黄。

出屯,沿河步行到浪塘村。近看,村口一棵古老的大树,正以祖母的姿态,守望成一尊乡村雕像;远望,村头那桩老树的杈上,举出一个浑圆的老鸹窠。雏蕾漫山遍野,树下是浅黄色的马尾草,在秋风里摇曳。沿河两岸石路一步一景,景景相连,景景出新。

浪塘村春游时来过,深秋是第一次来。邢江河绕村川流不息,两岸碧树与亭榭栈道相得益彰。远眺是青山,在喃喃的独白里狄花秋月。远处的风景烧成一堆野火,映着遥遥的落日,浪塘村自己漫步的脚步,剖开一条风尘的长路,完成“全国文明村”之旅程,弥漫的独白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以文旅融合为目标,让村充满活力与潜力。浪塘村是最美乡村的标本,朴实善良的村姑,将人文诗画融入了美丽邢江河,也把美丽的邢江河写进了人文诗画。

淡淡秋霜,结满思索的果子,放马南山,终成一角幽远。幽远的乡情如水缓缓而流,捣衣的杵声漫进怀念。流水潺潺,村哥哥的山歌阵阵亲切。弯弯石道,幺妹子的恋歌唱响了雨季。浪塘村,最美的要数晚秋的季节。河畔茯花,让人想起生命过程中辉煌的一刻;一棵马尾草,让人认识生命的力量与价值;燕子斜飞让人倍感乡村的温暖。

面对浪塘村,感情像石房门前的邢江河,悠远而又深长。我变成了一尾小鱼,自由自在游到那一截水域,跳出水面的一瞬间,是为了引起洗衣村姑的注目吗?

邢江河有纤荷萌于秋之美。秋之魅,秋之趣,袅袅婷婷。邢江河散放流溢的绚美,让人淡忘黯然神伤的旧事,处处随缘即是秋意浓。



雨中的温暖传递

汐雯

在城市的喧嚣与繁忙之中,总有一些细微若丝线般的情感,于悄然无息里细腻交织,编织出温暖人心的华彩篇章。

那是一个看似平常的上班日,然而一段非比寻常的经历,恰似一颗璀璨夺目的星辰,深深地镶嵌于我记忆的苍穹之上。

他在休息日去了外地,归来后上班的那个清晨,阳光宛如羞涩的少女,尚未全然穿透云层,将那温柔的光芒肆意播洒。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头疼”二字,却如同一记重锤,瞬间揪紧了我的心。鉴于最近流感又有抬头之势,我询问他营养液还剩多少,他说还有几袋。知晓他近来忙碌,无暇到我这里来取,我便备好营养液直接带去单位。幸而单位事务不多,我向领导请假,奔赴他的单位。

整整一周未曾相见,心中的思念犹如蔓草般肆意滋长。然而忙碌的生活节奏,恰似无情的巨手,将我们紧紧束缚,致使我们只能忙于各自的工作以及琐碎的日常,难以相聚。

清晨的公交车,仿佛尚未从沉睡中彻底苏醒。我先是搭乘了一辆公交车,随着车辆的颠簸,思绪也随之起伏。去他那里需要路过三座桥。目光透过车窗,越过那奔腾不息的松花江,掠过那座郁郁葱葱的山,车窗外的风景如幻灯片般不停变换。每一处景致,似乎都隐匿着我们共同的回忆。车窗上的雨水不再是单纯的水滴,而是流淌成了蜿蜒的溪流。转乘第二辆公交车,路过庄严的教堂,又路过那座承载着无尽回忆的第二座桥,思绪不禁飘回第一次与他在桥上拍照的美好时光。那时,微风和煦,我们的笑容如同绽放的花朵,绚烂而甜美。

路上,我给他发去消息,告知他我正带着营养液奔向他的单位。他回复说,路途太过遥远,让我见到他时再给他。可我怎能安下心来等待?满心的忧虑如同汹涌澎湃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地冲击着我的内心。

当公交车缓缓行驶,临近第三座桥时,天空陡然阴沉下来,恰似一张被浓墨浸染的宣纸,墨色迅速蔓延开来。转瞬之间,瓢泼大雨倾盆而下,雨滴猛烈地撞击着车窗,发出噼里啪啦的剧烈声响。

过了桥,车停在了他的单位门口,然而工作时间的紧迫犹如一道无情的屏障,阻断了我与他相见的契机。我只好将营养液小心翼翼地放置在物品存取处,并告知他已放置妥当。却再一次无奈地错失了难得的见面机会。雨,没有丝毫要停歇的迹象,反而愈发凶猛,好似天河决堤,汹涌澎湃。我静静地坐在那里躲避风雨,周围的一切仿佛都被这场狂暴的大雨隔绝开来。此刻的我正处于生理期,身体状况比平日虚弱许多。那丝丝缕缕的寒意仿佛化作了尖锐无比的无形利刃,轻而易举就能穿透衣物,直抵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很快,他在微信中关切地说道:“雨这么大,你先坐下避避雨,要不等我,中午咱们一起吃个饭?”我说:“不了,还要回单位,等雨小些我再走。”他说,那可千万别着凉。这简短的交流,饱含着他的深情与关怀,宛如和煦的风,让我倍感温暖。

我安静地坐了下来,耐心等待着雨势减弱。这一切仿佛希望的火焰,捂热了彼此的心田,即便未来有崇山峻岭,我们也依然能够相互依偎。

雨终于小了一些。我缓缓起身离开,给他发去消息,告诉他哪天晚上再相聚。踏上归途的公交车,望着车窗外被雨水洗刷得焕然一新的城市,心中感慨万千。这一场雨,这一段路,这一份牵挂,都在平淡如水的日子里,成为我笔下深情书写的款款情意。诚然,此乃生活长河中的短暂插曲,犹如一束熠熠生辉的暖阳洒下璀璨光芒。于这纷繁芜杂、变幻莫测的世间,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恰是那最明艳、最动人的繁花,让我们在风雨之中依然能够相拥温暖。往后岁月悠悠,或许风雨如磐,然而只要心中有爱,怀有深深的眷恋,我们定然会无畏风雨,携手走过岁岁年年,一同欣赏人生的每一道绚丽风景。



情怀满满难弃置

史文丽

这是一个喝水的缸子,怎么看都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缸子,可它在我老爸的眼里和心中却是一件珍贵的、须臾难离的宝贝疙瘩。说它是个宝,不光因为缸身上那彩色的历史印记,更因为它在盛水的同时,也盛满了老爸效力工厂41年的眷恋。

老爸是从染料厂设备科退休的。从缸身的图案可以看出,这个缸子1989年就为老爸所有了。记得那年秋季的一天,下班后的老爸把这个工厂奖励的缸子带回家。坐在桌前,握着缸把手,一面左右端详着,眼角泛着笑意,一面喋喋不休地给我和弟弟讲着缸子的来历,以及老爸参加工厂田径运动会的经历。讲完后,笑呵呵地拍着缸子自言自语:“以后泡茶喝水就指望你了。”

老爸此言不虚。在老爸上班的岁月里,他每天早上进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个缸子泡满茶,以备接下来开科务会细品慢饮。老爸在设备科分管多项业务,其中重要一项是督查车间现场的设备状况。经常是开完科务会,老爸紧忙再往缸子里续满热茶后,就风风火火地挨个车间巡查设备状况去了。常常是一蹲几个小时。要是赶上工厂大检修,老爸经常是小半天或一整天穿梭在现场。待到老爸忙完,满头大汗回到办公室,端起缸子就要喝水,同事拦着说:“茶都凉透了,换热的吧。”老爸回话:“渴够呛,不换热的了。”说完握着缸子咕噜咕噜一口气把一缸凉茶一饮而尽。就是这个不起眼的缸子,给辛勤工作乐于奉献的老爸解渴祛乏的同时,也给他在办公室绘制图纸、赶制报表时提神醒脑。这个小小的缸子真正成为老爸工作岁月里的好伙伴、好搭档。老爸连续多年被工厂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缸子也成为老爸这众多荣誉的见证者。

1996年3月,60岁的老爸退休了,这个缸子也陪伴老爸从办公室桌上回到家中的茶几上,继续它对老爸饮茶时的义务陪伴。多年来,我和弟弟给老爸买回多款时尚的水杯,劝老爸换下这个几处掉瓷的旧缸子。可老爸就是不肯舍弃它。问他为啥?老爸说:“看着它,就想起工厂,想起现场,想起隆隆作响的设备,想起火热的工作岁月……”

记得前年的一天下午,睡醒午觉的我望见老爸伏在桌子前,细心地把环氧树脂一点一点涂抹在缸身掉瓷处,喃喃自语:“老伙计,你已陪伴我35年了,咱俩这辈子是离不开了……”



谢立长年画欣赏



左右滑动查看


素材提供:吉化报社

本期编辑:李卓


吉化融媒
讲述、参与、记录、共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