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廓抗战记忆:“五平(萍)”闹碑廓
文章《碑廓牟讨家世谈》(口述/牟步善整理/王均善)中记载有这一段话:
“工作队员有方平、秦寄平,徐中平、邵平、丁履萍(女)等,这五人能写唱歌曲,能演活报剧。常在集市、公共场所演出、演讲,号召群众起来抗日,时称“五平”闹碑廓。”
那么,这个工作队是什么工作队?这五人分别来自哪里?又去到哪里了呢?
02 “五平”和“三平”
据日照史志记载,1943年,方平等人以碑廊抗日模范小学为基础,吸收学校师生与当地青年组成碑廓剧团,全团有五六十人,负责人王长康《快乐的战士》。还演过秦寄萍创作的话剧《杀猪(朱)过年》、《红星旗下》等,深受广人群众的好评!他们还配合政治斗争演出过《红鼻子归队》巨峰和抗日模范小学(驻十山)。碑廓剧团演出活跃,1945年底,为配合县城解放曾到县城、石臼、泊里演出。抗日模范小学也因此而受到日照警备团的奖励。当时,除了李平、朱志汉、李绪志、李江原等比较有名气的演员外,还有人民喜爱的好编导方平、徐仲平、秦寄萍,在日照号称“三平”。
我们依据现有的公开资料,寻访一下这简称为五平、三平的几位革命前辈组合,目前只找到方平和秦寄萍的详细资料,而籍贯为浙江金华的邵平前辈的身份缺乏鲁东南战斗工作记录而尚不能确定,“五平(萍)”和“”三平(萍)”里面都有的方平和秦寄萍可以得以确认。
(1)方平
滨海抗日根据地滨海中学,是一所培养地方干部的学校,学员来自根据地的农村知识青年和敌占区过来的进步学生,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均为当地党、政领导。
1945年1月,学校从第二期的毕业生中,挑选了部分学员成立滨海中学宣传队(也称滨海专署战时宣传队)。
为了部队的需要,1945年6月这支宣传队就由地方集体入伍调入滨海军区,由庞伯华、邓果、赵夫征、李秘,陈芗(女)、傅超武先后担任队的领导。二十二军文工团的前身,滨海军区宣传队就此诞生。同时,滨海三军分区也从滨海中学毕业生中挑选了7名学生与农村招来的青年一起,成立了三军分区宣传队,由方平任队长,刘传任指导员。
1945年夏天,成立了滨海独立军分区,宣传队也相继建立;一九四六年七月,宣传队与滨海专署文工团合并,称为滨海军分区宣传队。
(2)秦寄萍
秦寄萍,祖籍山东日照人,1914年7月29日出生在济南,离世于2007年10月4日。
1936年初留学日本,学习铁路管理。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他和一些进步学生一起也回到了国内。
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曾在原东北五十七军112师667团参加抗日军队工作,期间受地下党员谷牧、赵志刚、张文进、李欣等人影响,走上革命道路。
在抗日战争期间,上级派秦寄萍到山东日照地区做抗战的宣传工作,参与和组织了日照地区抗日民众自卫联合会等工作,并在日照参议会任驻会委员,进行抗日民主宣传工作。后来为了加强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秦寄萍又组织成立了一个“血花剧团”,并组织民众自卫队。
1940年在一一五师工作。
1943年6月,日照县文化界抗敌协会(文协)在碑廓成立,秦寄萍任会长。
抗战期间秦寄萍配合当时的土改等抗日工作,主持编导并主演了《放下你的鞭子》、《民族英雄》、《沦陷以后》等抗日剧目,对抗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43年调山东战邮工作,后任《山东战邮》报总编。
解放战争期间,在山东解放区,秦寄萍参加山东战地邮政工作的组织和宣传工作,任《山东战邮》报总编和山东《大众日报》总编。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秦寄萍先后创作了《谁养活谁》、《我们的救星八路军》、《我的家乡》、《槐叶绿》、《缝棉衣》、《小蜜蜂》等近百首诗歌和革命歌曲。根据地的战士和老乡们争相传唱,起到了增强抗敌信心、鼓舞士气的作用,为中国革命、解放战争的宣传做出了巨大贡献。
全国解放前夕,秦寄萍随军南下解放及接管上海,在上海军管会工作,任华东交通部秘书、华东邮电社副社长。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邮电部翻译室主任、人民邮电出版社第一任社长。《人民邮电》月刊由秦寄萍创刊,是中国邮电出版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是中国最早的邮电事业的新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