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学评一致性 践行教育强国使命——淮北一中2024年地理学科对外公开教学活动成功举办

文摘   2024-12-08 23:05   安徽  



地理学科中心·公开教学研讨活动


为进一步推动“以导学单”为载体的新课程改革,加强“追求理解的教-学-评一致性行动研究”,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淮北市第一中学地理学科中心公开教学研讨活动于2024年11月29日在地理多功能室顺利举行。上课环节采用导学单导学模式,情境串联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教师充分利用地理多功能室开展教学,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



第一节课耿子林老师执教《常见的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整堂课以徐霞客游记贯穿始终,巧妙地将地表喀斯特地貌与地下喀斯特地貌的知识点融合,构建了一个连贯的教学体系。课程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学生们学习了基础知识和原理,并通过师生互动和教师讲解,为后续学习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学生们分组活动,探讨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演变及其特征。第三部分,学生们跟随诗词和视频资料,深入了解了地下喀斯特地貌及其特点。课程最后部分旨在深化和提升学生对喀斯特地貌的理解,通过黄文秀的故事,引出西南地区曾经面临的贫困问题,并提出问题:“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人们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困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因地制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将资源劣势转化为优势,助力地区从困境走向繁荣。课程结束时,耿老师再次利用教材中的案例,探讨了喀斯特地貌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即特殊的地形地貌有利于大国工程选址,而天眼的选址又促进了贵州平塘产业的转型和发展,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充分体现了人地协调的思想。





在第二节课中,葛磊老师呈现了一堂内容丰富的说课,主题为《常见的地貌类型——河流地貌》。本节课选取长江作为案例,从其不同河段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河流地貌,通过视频资料的形式展示这些内容,并设计了三项探究活动:三峡探险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峡谷地貌;荆江探奇活动则带领学生深入了解河曲和牛轭湖的形成过程;镇江探古活动则让学生认识并理解河口三角洲的发育情况。通过运用视频、图表等多种手段,生动形象且创新多元地呈现教学内容,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识别常见的河流地貌类型,而且能够精确地描述各种地貌的特征,很好地达成了课程的教学目标。



最后,王宏婷老师呈现了一堂生动的地理多功能教室展示课。王老师运用地理多功能教室的先进设备,向在场的教师们展示了如何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模拟和分析地理现象。通过沙盘上立体分层设色的等高线与扩展屏上展示的平面等高线进行对比,教师们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地表起伏形态的动态变化。此外,王老师利用三球仪,生动地演示了太阳、地球、月球的公转与自转,以及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光电演示与同步语音解说,展示日、月、地三球的运动关系。同时,王老师对功能教室内的时区换算仪、日晷、数字星球仪以及土壤和岩石标本等教学工具进行了详尽的阐释。借助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方法,教师们共同探讨了如何使高中地理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以及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的教学策略。




此次地理公开教学活动在评课议课中落下帷幕。参与的各校教师代表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对本次地理公开课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三位教师均能基于真实情境,深入探讨并解决实际问题,很好地落实了地理核心素养,实现了深度学习,充分展现了教师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良好的专业素养。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每一次的教研活动老师们都会深入挖掘教材、共同探讨,凝聚众人的智慧,形成教学合力,努力构建融“教—学—评”一体的高效地理课堂。在面对面的交流与思维的碰撞中,教师们不仅拓展了教学视野和思路,也提升了教学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也进一步明确了前行的方向。前路漫漫亦灿灿,愿教研的灯火光芒万丈,指引我们一路向前,让地理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生根。

撰稿:王宏婷

一审:牛   松

二审:田   磊 梁  健

三审:马   颖

淮北一中
欢迎关注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我们将在此及时发布学校的工作动态,期待您的理解和支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