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30日,北京道章律师事务所针对“马丽女士名誉维权事宜”正式发表了声明。这一声明的发布是因为微博用户“发疯的甄姬”涉嫌将另一名用户“橘子-7”在微信上发表的针对马丽女士的负面言论进行传播。
一位匿名网友躲在网络的阴暗角落里,玩起了 “代号文学” 的神秘游戏:以 “喜剧校草” 和 “小美人鱼” 作为隐晦代号,暗示着两人的隐秘恋情与生子传闻。
很快,网友们迅速开启 “福尔摩斯” 模式,凭借着对娱乐圈的熟悉,“沈腾” 和 “林允” 这两个名字被精准锁定,与神秘代号完美对应。毕竟,沈腾那 “军艺校草” 的名号虽已成为过去式,但依旧被大众铭记;而林允,因周星驰电影《美人鱼》走红,“小美人鱼” 的称呼也深入人心 。
此消息一经传出,瞬间在网络上呈病毒式传播。
“这是什么魔幻剧情?他俩怎么会有交集?”
“这要是真的,我把手机吃了!” 。
步步升级
这并非沈腾和林允第一次被推上绯闻的风口浪尖,早在 2022 年,两人的 “绯闻种子” 就已悄然种下 。
当时,一位神秘瓜主爆料称:一位二字顶级男星因出轨二字女星,正和老婆闹离婚。该爆料还详细描述女方凭借一部喜剧片爆红,且搞定过香港、大陆两代顶流男星。
而沈腾和林允的名字,在众多猜测中频繁出现。毕竟,沈腾在喜剧界的地位举足轻重,林允因《美人鱼》走红,又与多位知名男星传出过绯闻,两人的形象与爆料中的描述有着几分相似。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 “绯闻种子” 在网络的滋养下,逐渐生根发芽。2025 年,生子谣言的爆发,让绯闻彻底失控。
在 2022 - 2025 年期间,尽管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证据,没有两人同框的亲密照片,也没有知情人的实锤爆料,但谣言却如同野草般疯狂生长。狗仔们为了捕捉到这对 “绯闻情侣” 的蛛丝马迹,纷纷出动,对沈腾和林允进行跟拍。
沈腾被拍到与妻子穿着情侣装,甜蜜出行,尽显夫妻恩爱;林允则被拍到悠然自得地去做医美,丝毫没有被绯闻影响的迹象。这些画面本应是破除谣言的有力武器,可在一些执着的网友眼中,却被解读出了别样的 “深意”。
在谣言发酵的过程中,一些综艺节目的片段也被网友们 “别有用心” 地拿出来反复解读。林允曾参加开心麻花的综艺《麻花特开心》,在节目中,沈腾和林允之间的正常互动,被网友们过度解读为 “爱意满满”。比如林允摔倒时,沈腾出于绅士风度,小跑过去护住她;地上掉东西时,沈腾为了照顾女生,连忙蹲下帮忙捡起。这些在综艺中再正常不过的场景,却成了两人 “关系不一般” 的铁证 。
当事人态度:坚决辟谣,捍卫名誉
面铺天盖地的谣言,沈腾和林允没有选择沉默,而是迅速站出来,以坚决的态度捍卫自己的名誉。
沈腾工作室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简单而有力地回复:“假的!祝大家开工大吉新年快乐哈 [抱抱]” 。没有过多的解释,没有冗长的声明,仅仅两个字,就表明了沈腾对这则谣言的不屑与否认。
林允方面则发布了正式声明。声明中,林允强烈谴责网络上的恶意造谣和侮辱诽谤行为,明确表示已对相关内容进行取证,并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网络造谣剖析:为何屡禁不止
从利益驱动的角度来看,网络造谣已成为一些人获取利益的 “灰色手段”。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流量意味着金钱和关注度。
一些营销号、自媒体为了赚取广告收入、增加粉丝数量,不惜炮制夸张、离奇的谣言,以吸引大量点击和转发。比如,在沈腾和林允的 “生子” 谣言中,某些营销号通过发布各种虚假细节,从暗通款曲到生子,一个比一个夸张,成功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获得了平台流量补贴与广告分成 。
大众的猎奇心理也是网络造谣现象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在现代社会,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生活被无数聚光灯所笼罩,成为大众眼中的神秘存在。大众渴望了解明星在舞台背后的真实生活,这种好奇心就像一把火,一旦被点燃,便会熊熊燃烧 。尤其是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更加便捷和快速,但也更加浮躁和片面。一些离谱的谣言,往往能满足大众的猎奇心理,让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一丝刺激。
明星的高关注度和影响力,也使得他们成为了造谣者的 “目标”。明星的一举一动都能引发公众的关注,一条关于明星的谣言,往往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曝光和讨论。造谣者正是看中了这一点,通过编造关于明星的谣言,来吸引眼球,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达到其他目的。而且,即使谣言被辟谣,明星也可能会因为这些不实传闻而受到负面影响,而造谣者却往往没有付出任何代价!
法律之剑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造谣绝非只是简单的 “玩笑” 或 “恶作剧”,它已触犯了法律的红线,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在沈腾林允 “生子” 谣言事件中,造谣者的行为明显侵犯了两人的名誉权。他们毫无根据的谣言,使得沈腾和林允的社会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负面影响。一旦被认定侵权,造谣者需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以及赔偿损失等责任 。
曾经有一位明星被造谣出轨,虽然最终真相大白,但该明星的名誉已受损。法院判决造谣者在各大平台发布道歉声明,向明星公开赔礼道歉,以恢复其名誉;同时,根据明星因谣言所遭受的经济损失,如商业代言的减少、形象受损导致的收入下降等,造谣者还需进行相应的经济赔偿 。
在行政责任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明确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
如果沈腾和林允选择追究造谣者的行政责任,一旦警方介入调查,确定造谣者的违法行为,造谣者将面临相应的行政处罚。
而在刑事责任层面,网络造谣的后果更加严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当网络造谣行为达到 “情节严重” 的程度,如造成被造谣者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或者在社会上引起极大恐慌,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时,造谣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
例如,某网红为了吸引流量,编造某知名企业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谣言,导致该企业股价暴跌,大量消费者退货,企业损失惨重,社会秩序也受到严重影响。最终,该网红因诽谤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