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回归春晚,为何《世界赠与我的》是恨意

文摘   2025-01-30 11:59   天津  

当2025年春晚的舞台灯光亮起,她一袭素雅装扮现身,空灵的嗓音唱响《世界赠予我的》。

社交媒体瞬间被刷屏,关于她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

有人沉醉于她独特的声线,感慨天后一开口,依旧是乐坛的“天花板”;有人被歌曲传递的温暖与哲思打动,在评论区分享着自己的感动。

但与此同时,质疑和批评的声音也甚嚣尘上。

有人吐槽她的嗓音不复当年,高音有些吃力,失去了曾经的惊艳;有人指责她“霸占”春晚舞台,认为她占据了新人崭露头角的机会 ;更有甚者,言语间满是恶意,从她的穿着、表情到演唱风格,无一不被挑剔。

在一片赞誉与诋毁交织的嘈杂声中,王菲这个符号被无限放大,再次成为大众舆论场的风暴中心。

爱之深


不可否认,王菲在华语乐坛的地位,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从1989年推出首张个人专辑《王靖雯》正式出道,她便开启了一段璀璨夺目的音乐之旅 。

1992年,一曲《容易受伤的女人》让她家喻户晓,那种细腻入微的情感表达,搭配她独特的嗓音,迅速风靡大街小巷。

此后,《红豆》《流年》《匆匆那年》等一系列经典之作不断涌现,每一首歌都像是一个时代的注脚,承载着无数人的青春记忆与情感共鸣。

她的嗓音空灵纯净,真假音转换自如,高音清澈明亮,低音婉转醇厚,无论是抒情慢歌还是节奏动感的歌曲,她都能演绎出独特的韵味。这种独特的音乐风格,不仅在当时的华语乐坛独树一帜,更引领了一代潮流,成为众多歌手模仿的对象。

比如在《天空》中,她的高音部分如飞鸟划破苍穹,空灵且充满力量;《笑忘书》里,她又用轻柔的声线,唱出了生活的感悟与释怀,让听众沉浸在她所营造的音乐世界中。

在春晚的舞台上,王菲同样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1998年,她与那英合唱《相约1998》,那英醇厚稳健的嗓音与王菲空灵飘渺的唱腔完美融合,唱出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在那个网络并不发达的年代,这首歌迅速火遍大街小巷,磁带销量一路飙升,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经典印记。

2010年,王菲一袭白衣,演唱《传奇》,她独特的嗓音将歌曲中的深情与空灵展现得淋漓尽致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简单的歌词在她的演绎下充满了无尽的故事感,这首歌也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了华语乐坛的经典之作。

恨之切


(一)感情生活成众矢之的

王菲的感情生活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了部分人对她产生恨意的重要原因。她与窦唯的婚姻被视为才子佳人的佳话。他们一起住在北京的四合院,过着简单而纯粹的生活,还共同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

然而,这段婚姻最终以离婚收场,窦唯与高原的恋情曝光,让王菲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之后,王菲与谢霆锋的“锋菲恋”更是引发了轩然大波。

两人的年龄差距以及谢霆锋当时的超高人气,使得这段恋情备受争议。尽管他们爱得热烈,但外界的质疑和批评声从未停止。

后来,王菲与李亚鹏结婚,携手走过了八年的时光,期间他们共同致力于慈善事业,为唇腭裂儿童提供帮助 。

但这段婚姻也未能走到最后,2013年,王菲和李亚鹏宣布离婚,再次成为媒体和公众热议的话题。

在一些人眼中,王菲的这些感情经历被视为“不专一”“对家庭不负责任”的表现。他们用传统的道德观念来评判王菲,认为她应该在一段婚姻中从一而终,离婚和复合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然而,她们忽略了王菲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情感需求和选择权利。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婚姻和爱情的观念逐渐多元化,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不能仅仅因为感情经历丰富就对一个人进行指责和批判。王菲在每一段感情中都付出了真心,她的勇敢和坦率值得尊重。

(二)天价票价刺痛粉丝心

王菲的演唱会一直备受期待,然而,其演唱会的天价票价却让许多粉丝望而却步,也成为了她被诟病的原因之一。

2016年,王菲举办“幻乐一场”演唱会,官方票价分为三档:1800元、5800元、7800元 。如此高昂的票价,已经超出了许多普通粉丝的承受能力。

而在开票后,门票更是被黄牛炒到了天价,从几千元涨到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上百万元,令人瞠目结舌 。

对于许多粉丝来说,他们热爱王菲的音乐,渴望能够亲临现场感受她的魅力。

然而,天价票价却让他们的梦想破灭,这种被“榨干”的感觉让他们感到失望和愤怒。一些粉丝甚至因此脱粉,转而对王菲进行指责和批判。他们认为王菲为了追求商业利益,不顾粉丝的感受,将演唱会变成了一场“吸金盛宴” 。

从商业角度来看,演唱会的票价定价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场地租赁、制作成本、艺人酬金等。

王菲作为华语乐坛的天后,拥有极高的人气和商业价值,她的演唱会自然会吸引众多赞助商和投资者。然而,过高的票价也确实会对粉丝的热情和忠诚度产生负面影响。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艺人也应该考虑到粉丝的感受,寻找一个平衡点,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自己的演出。

(三)时代变迁下的审美冲突

随着时代的变迁,音乐市场的主流审美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当今这个小鲜肉盛行的时代,流行音乐的风格更加多元化,各种偶像团体和流量歌手层出不穷。相比之下,王菲的音乐风格显得相对小众,她独特的唱腔和个性化的音乐作品,与当下流行的音乐风格存在一定的差异。

老梁曾在节目中点评王菲:是时代造就了王菲,而现在小鲜肉流行,自然会对她产生不少争议 。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审美观念和音乐喜好也会有所不同。王菲在90年代凭借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空灵的嗓音走红,她的音乐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潮流和文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一代的听众成长起来,他们受到不同文化和音乐风格的影响,对于音乐的审美也发生了变化。

很多人认为王菲的音乐已经过时,不再符合当下的流行趋势。然而,这种观点忽略了音乐的本质和价值。王菲的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艺术表达。她的歌曲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思想,通过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演唱方式传达给听众。即使在今天,她的经典作品依然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这正是音乐的魅力所在。

(四)新作歌词引发争议

2025年春晚,王菲演唱的新歌《世界赠予我的》虽然在演唱技巧和旋律上依然保持了较高的水准,但歌词却引发了不少争议。

其中,“赠我一场病”这句歌词在春晚喜庆的氛围中显得格格不入,让许多观众感到困惑和不解。

从歌曲的整体意境来看,这句歌词或许是想要表达一种对生活的感悟,即生活中既有美好的馈赠,也会有挫折和困难。然而,在春晚这样全民欢庆的时刻,这样的歌词可能让人感觉有些压抑和消极。

还有人认为整首歌曲的歌词空洞,缺乏深度和共鸣。人们对于音乐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希望歌曲能够好听,更希望歌词能够传达出有价值的思想和情感。如果歌词过于平淡或者缺乏内涵,很容易让听众感到失望。对于王菲这样的天后级歌手来说,观众对她的期待更高,因此当她的作品出现瑕疵时,也更容易引发争议。

打破偏见,真实的王菲


在铺天盖地的争议声中,我们不妨尝试放下那些先入为主的偏见,重新去认识王菲。她首先是一位极具才华的音乐人,对华语乐坛的贡献不可磨灭。

她的音乐风格独特,敢于突破传统,将流行、摇滚、电子、民谣等多种元素巧妙融合,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音乐语言。她的每一张专辑都像是一次大胆的音乐冒险,给听众带来全新的听觉体验。

除了音乐,王菲在生活中也是一个真实、率性的人。她不迎合、不做作,始终坚持做自己。

在娱乐圈这个充满名利诱惑和虚假面具的地方,她的这份真实显得尤为珍贵。她的穿衣风格独特,常常引领时尚潮流;她的言行举止随性自然,展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 她曾在采访中直言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掩饰、不伪装,这种真实和坦率让她在粉丝心中树立了独特的形象。

在公益方面,王菲也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2006年,她与李亚鹏共同发起成立“嫣然天使基金”,致力于帮助那些患有唇腭裂的儿童 。多年来,她通过各种方式为基金筹集善款,关注孩子们的治疗和成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心与责任。 她多次前往医院看望患病儿童,给他们带去温暖和鼓励,让这些孩子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

理性看待


有人视她为音乐殿堂的瑰宝,她的每一个音符都能触动灵魂深处;有人却因种种缘由对她满是苛责,那些负面评价如影随形。

但我们不能忽视,她是一位在音乐领域不断探索创新的艺术家,用独特的音乐语言为华语乐坛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她也是一个有血有肉、追求爱情与自我的普通人,在生活的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故事。

在这个观点多元的时代,希望大家可以更加理性,用客观和包容的态度去看待公众人物,尊重每个人的艺术追求和个人生活选择。

对于王菲的评价,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都应基于事实和理性的思考,而不是盲目跟风或恶意揣测。放下那些无端的恨意与偏见,回归到音乐本身,去感受她用歌声传递的美好与力量 ,也让她在追求音乐梦想和生活幸福的道路上,少一些外界的纷扰,多一份自在与从容。

今天,就这样吧!

甄优东西
生活本该美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