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力整本书阅读设计:《三国演义》之曹操的教学设计

文摘   2024-11-20 10:37   上海  

前言:最近,骑象小学堂的曾进老师一直在致力于AI帮助语文老师设计整本书教学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曾老师发现,提问能力是老师最核心的能力。如果您是一位擅长从不同角度,从问题链进行提问的老师,AI就能做出你意想不到的整本书教学产品。这是一份曾老师觉得可以初步学习的一份整本书教学设计,包括了四个部分。这是花了曾老师和AI近1个小时做的4000字的教案,您来看看?您觉得可以打多少分呢?请在后台留言。后台留言:截屏整本书投票的结果,即可领取这份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第二课教学设计:三国人物之曹操(第二版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

三、教学工具

四、教学评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曹操的核心性格特点:智慧与狡诈、多疑与果断。

·掌握曹操的关键历史事件:

1.挟天子以令诸侯:其政治智慧的体现。

2.官渡之战:其军事才能的体现。

3.宁教我负天下人:其性格中狡诈与多疑的一面。

2能力目标

·学会通过具体历史事件分析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初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历史人物行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理解曹操作为复杂历史人物的多面性,学会在历史人物评价中避免简单化。

·激发学生对三国故事的兴趣,探索历史中智慧与策略的意义。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曹操的性格特点(智慧与狡诈的结合)以及如何通过事件展现。

·曹操的行为对三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曹操多面性格中智慧与狡诈的复杂关系。

·学生如何通过开放问题形成对曹操的多维评价。

二、教学流程

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导入环节

5分钟

问题导入:你觉得曹操是聪明的领导者,还是一个狡诈的坏人?为什么?

- PPT展示曹操的卡通形象,学生快速表达对曹操的初步印象。

- 教师引导:曹操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三国人物,我们今天将通过三个故事了解他。

新课讲授

30分钟



故事1:挟天子以令诸侯

10分钟

曹操控制汉献帝,利用皇帝的名义巩固自己的权力。

- 问题:曹操的行为是智慧还是不道德?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完成因果链“控制皇帝巩固权力削弱对手”。

- 模拟情景:学生分别扮演曹操、皇帝、其他军阀,讨论这一行为的影响。

故事2:官渡之战

10分钟

曹操以少胜多,烧毁袁绍粮仓,奠定北方统一基础


- 问题:为什么曹操能赢?袁绍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学生分组设计“如何击败袁绍的战术”,并与曹操的实际策略对比。

故事3:宁教我负天下人

10分钟

曹操因怀疑朋友背叛而杀人,体现其狡诈与多疑的一面。

- 问题:曹操为什么会说出这句话?这体现了什么性格?

- 学生完成性格表格:列出曹操“智慧”和“狡诈”的行为案例,并进行正反评价。

总结环节

10分钟

逻辑填空与辩论:完成“曹操如何通过智慧和策略实现目标”的逻辑链填空任务。

- 辩论问题:曹操是“治世之能臣”还是“乱世之奸雄”?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评总结,强调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教学详细设计:新课讲授的三个故事与活动

故事1:挟天子以令诸侯(10分钟)

故事讲解

·背景:东汉末年,汉献帝失去实际权力,各地军阀割据。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昌,通过控制皇帝发布命令,削弱对手。

·核心内容:曹操的策略被称为“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他巩固权力的重要一步。

活动设计

1.问题1:曹操的行为是智慧还是不道德?为什么?

·多种可能解释

·聪明:通过控制皇帝增强权威,减少直接冲突。

·不道德:利用皇帝为自己谋利,不顾皇帝的实际处境。

·无奈之举:乱世中为了生存只能如此。

·解决方案方法

·学生完成因果链:“控制皇帝获取合法性巩固权力削弱对手”。

·替代视角

·从皇帝视角看,曹操剥夺了皇权。

·从百姓视角看,控制皇帝或许减少了无序战争。

2.情景模拟

·学生分别扮演曹操、皇帝和其他军阀,讨论“如果你是曹操/皇帝,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故事2:官渡之战(10分钟)

故事讲解

·背景:曹操在北方与袁绍对峙,袁绍兵多粮足,但指挥混乱。曹操抓住机会偷袭粮仓,以少胜多。

·核心内容:官渡之战是曹操奠定北方统一的重要战役,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活动设计

1.问题2:为什么曹操能赢?袁绍又为什么会输?

·多种可能解释

·曹操能赢:分析局势清晰、抓住袁绍粮草不足的弱点。

·袁绍会输:优柔寡断、指挥混乱、缺乏保护粮草的意识。

·解决方案方法

·学生用战场地图设计自己的“胜利策略”,并与曹操的实际战术进行对比。

·替代视角

·从袁绍的士兵角度看,他们的失败是因为领导问题还是资源问题?

·从百姓视角看,这场战争对当地影响如何?

故事3:宁教我负天下人(10分钟)

故事讲解

·背景:曹操怀疑朋友背叛,杀掉无辜之人,并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核心内容:这句话体现了曹操的狡诈与多疑,也为后人对他的评价增加争议。

活动设计

1.问题3:曹操为什么说出这句话?这体现了什么性格?

·多种可能解释

·自我保护:乱世中要保护自己必须怀疑别人。

·性格缺陷:多疑且极端,导致朋友离心离德。

·生存智慧:在危机中,避免任何可能的威胁。

·解决方案方法

·学生完成“曹操性格表”,列出他智慧与狡诈的案例,并进行正反评价。

·替代视角

·从被害者的角度看,这样的怀疑对关系的影响。

·从士兵的角度看,这种行为是否增加了对曹操的恐惧。

总结环节(10分钟)

1.逻辑填空任务

·学生完成曹操的智慧与策略逻辑链填空:

·“通过____(控制皇帝),获得____(合法性),并削弱____(敌人)。”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曹操的行为模式和成功路径。

2.辩论问题

·曹操是“治世之能臣”还是“乱世之奸雄”?

·学生分组讨论并表述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曹操的多面性。

教学资源与工具

1. PPT课件

·内容结构

1.封面:曹操的卡通形象,配文字“聪明的领导者,还是狡诈的奸雄?”

2.事件讲解

·挟天子以令诸侯:展示汉献帝、曹操及其他军阀的卡通形象,标注“控制皇帝巩固权力削弱敌人”。

·官渡之战:以简化地图形式呈现战场布局及关键事件(如烧粮草)。

·宁教我负天下人:展示曹操杀疑似叛徒的故事片段,配文字“狡诈还是生存智慧?”

3.曹操性格总结

·分为“智慧”与“狡诈”两部分,各列出典型事件(如官渡之战、杀害朋友)。

2. 因果链分析学习单

事件

行为

结果

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迎接汉献帝到许昌并控制其行动

曹操通过皇帝发布命令,巩固了自己的权力

官渡之战

曹操发现袁绍粮草不足,偷袭烧毁粮仓

袁绍军队粮草短缺,曹操最终以少胜多获胜

宁教我负天下人

曹操怀疑朋友背叛,果断杀害其全家

曹操避免了可能的威胁,但被认为多疑且残忍

3. 战场简易地图

·内容

·左侧:曹操军队。

·右侧:袁绍军队。

·右后方:袁绍粮仓(弱点标注为“薄弱守卫”)。

·任务

·学生在地图上标注曹操的偷袭路线。

·填空问题:

1.曹操为什么选择偷袭粮仓?(填空:因为______是袁绍的弱点)。

2.袁绍为什么没守住粮仓?(填空:因为袁绍______)。

4. 情景模拟任务卡

·任务内容

事件

角色

问题

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

“如果你控制皇帝,如何利用这个机会巩固自己的势力?”

挟天子以令诸侯

皇帝

“被曹操控制后,你会试图反抗吗?为什么?”

官渡之战

袁绍

“如果你是袁绍,如何保护粮仓并击败曹操?”

官渡之战

曹操

“如果偷袭粮仓失败,你的下一个策略是什么?”

5. 性格分析表

性格特点

行为案例

优点

缺点

智慧

官渡之战中烧袁绍粮仓

善于抓住敌人弱点,制定高效策略

风险较高,若失败可能全军覆没

狡诈

挟天子以令诸侯

巩固权力,减少敌人反对

不顾皇帝感受,被认为利用他人

多疑

宁教我负天下人

避免了潜在威胁,保护自己

伤害无辜,失去朋友与下属的信任

6. 逻辑填空任务卡

·设计内容

1.曹操行为的逻辑链:

·“通过____(控制皇帝),获得____(合法性),并削弱____(敌人)。”

2.曹操策略总结: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通过____(烧毁粮仓)取得胜利,体现了他的____(智慧)。”

3.曹操性格反思:

·“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这体现了他的____(多疑与狡诈)。”

设计亮点

1.多样化资源支持PPT、学习单、任务卡等资源多样,降低难度,提高参与感。

2.逻辑与活动结合:通过填空、地图标注、角色扮演等任务,增强学生对事件与性格的理解。

3.思维引导明确:因果链学习单与填空任务强化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梳理曹操行为的内在逻辑。

四、 评价量表

1)课堂表现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权重

表现层级

得分

知识掌握:曹操的核心事件

30%

1. 能完整复述核心事件(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10分)

2. 仅能部分复述事件内容。(5分)

3. 不能清楚表达事件逻辑。(0分)


知识掌握:曹操的性格特点

20%

1. 能指出曹操的智慧与狡诈,举出至少一个行为案例。(10分)

2. 能简单描述曹操的特点,无案例支持。(5分)

3. 对曹操特点无具体认知。(0分)


能力表现:因果链逻辑分析

30%

1. 填写完成因果链学习单,逻辑清晰。(10分)

2. 填写部分完成,逻辑欠清晰。(5分)

3. 无法完成因果链填空。(0分)


表达与讨论

20%

1. 积极参与讨论并能清楚表达个人观点。(10分)

2. 参与有限,表达不完整。(5分)

3. 未参与讨论或表达困难。(0分)


总分_____ / 50分

2)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评价表

任务名称

完成质量评价标准

得分

因果链学习单

1. 全面完成任务,事件与结果匹配清晰,逻辑准确。(10分)

2. 部分完成,部分逻辑有误。(5分)

3. 未完成任务或逻辑不清晰。(0分)


战术设计任务(地图标注)

1. 正确标注偷袭路线,并回答所有填空问题。(10分)

2. 部分完成标注或回答问题有遗漏。(5分)

3. 无法完成任务或无合理回答。(0分)


性格分析表

1. 列举曹操至少两个性格特点,并能对应行为案例。(10分)

2. 仅列出一个性格特点,案例不足。(5分)

3. 无法列出性格特点或无案例支持。(0分)


总分_____ / 30分

3)小组合作与讨论参与评价表

评价维度

表现层级

得分

讨论中的积极性

1. 主动参与讨论并提出见解,积极互动。(10分)

2. 有限参与,贡献较少。(5分)

3. 无参与或被动接受。(0分)


合作中的配合度

1. 能与组员配合,分工明确,共同完成任务。(10分)

2. 有部分配合,偶有遗漏。(5分)

3. 缺乏配合,任务完成有困难。(0分)


观点表达的清晰度

1. 能清楚表达自己观点,逻辑清晰。(10分)

2. 表达不清,逻辑欠完整。(5分)

3. 无法清楚表达或无独立观点。(0分)


总分_____ / 30分

3. 教学评价的综合权重

评价部分

满分

权重

最终得分计算公式

课堂表现评价

50

40%

最终得分 = 课堂表现得分 × 0.4

学习任务完成评价

30

30%

最终得分 = 学习任务得分 × 0.3

小组合作与讨论评价

30

30%

最终得分 = 小组合作得分 × 0.3

总分_____ / 100分

4. 使用建议

1.即时记录

·教师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即时记录学生的表现,如回答问题的质量、任务完成的准确性和讨论参与情况。

2.学生自评与互评

·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评,同时由小组内其他成员给予互评,增强对表现的自我反思能力。

3.多样化反馈

·教师根据评价分数给予定性反馈,表扬优点并提出改进建议。例如:

·“你在因果链分析中表现很出色,但讨论中可以更主动表达观点。”

后台留言:截屏整本书投票的结果,即可领取这份教学设计。

骑象整本书阅读
为孩子提供阅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