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阅读策略读《草船借箭》,吃透语文课本并不难

文摘   2024-10-14 11:25   上海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下册,有个教学单元内容特别精彩。

首当其冲的,就是节选自《三国演义》的旷世名篇《草船借箭》。

“诸葛亮借箭”的故事,可谓是精彩绝伦。读起来毫无门槛,即使是小学生也能感受到阅读的美妙趣味。

但是学课文,不仅仅是读小说。光觉得有趣是不够的,得需要在头脑里留下东西。

教育部门的要求是:学过《草船借箭》,孩子得学会“初步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更具体的课后任务主要有三个



1、  捋顺人物关系;
2、  分析人物性格;
3、  学会总结故事大概。



结合着阅读策略来读三国,吃透《草船借箭》其实并不难。

课文的第一句话是:
“周瑜看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
对没有看过《三国演义》的孩子来说,这句话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
周瑜是谁?诸葛亮又是谁?周瑜为什么要嫉妒诸葛亮?
这得结合《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来理解。
当时,曹操已经统一了中国北方的疆域,又占领了荆州,打得刘备落荒而逃。


于是他开始惦记富足安宁的江东地区。他亲自给江东军阀孙权写了封信:
“我将率80万大军,和你一起在东吴打猎。
孙权在信里读到的,是赤裸裸的威胁。

面对共同的强敌,于是孙权、刘备两家联合起来了。
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孙权和刘备手下最得力的下属。
两人都是聪明绝顶,表面上是合作关系,但是私底下谁也不服谁。

这张人物关系图搞懂了,《草船借箭》的故事就不难理解了。




课文里,诸葛亮前往曹营“借箭”,在漫天箭雨中安坐船舱、谈笑风生,看得人惊心动魄。
但实际上,周瑜背后对诸葛亮的步步紧逼,比曹操的数十万飞箭还要危险
为什么孙刘两家联手的大好局面下,周瑜却总是和诸葛亮过不去呢?
这从他的性格能看出端倪。

和周瑜比起来,那诸葛亮就是完全的正面人物了。

可以这么说,没有周瑜的故意设圈套,诸葛亮的聪明无从施展;没有诸葛亮的隐忍大度,周瑜也无计可施。
草船借箭,其实就是两个聪明人之间的暗暗较劲。




有了清晰的人物关系图,和细致的人物分析,对《草船借箭》课文做总结就非常得心应手了。
 你看 ,学会了阅读策略,是不是应对语文课本毫不费力呢?


骑象整本书阅读
为孩子提供阅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