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名著读写思辨课,来啦!

文摘   2024-12-03 20:03   上海  

先来看看,现在高考语文,对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考核:

  • 2020年全国卷III文言文阅读理解题选取了一段古代历史人物传记片段,要求考生分析人物的行为动机及其影响,并进行评价。

  • 2021年全国卷II的阅读延伸题要求考生在阅读一篇讨论技术进步对社会影响的文章后,结合现实情况分析技术进步对个人生活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分值比重最大的作文,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都要求学生在思辨性阅读基础上进行写作。

  • 2020年全国卷III的材料作文则要求考生在阅读一段关于传统文化传承的材料后,探讨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

  • 2022年全国甲卷则是根据《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的情节进行写作。


这些题型不仅考察了学生的知识基础,还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每个老师手上都有一本2022年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我们语文学习的培养目标是语文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教育部2022年语文课程标准

而文化自信,就是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就是为什么《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四大名著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一直必读的书目,在中高考的题目中大量出现。

思维能力,大致归纳一下是: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这也预示着未来的语文考试内容,可能将会更加灵活,光是千篇一律的套路和流水账是不够的,能赏析文字、语言背后的内涵和感受也很重要。

但一方面是孩子的瓶颈,学校短篇章文章无法达到思辨思维训练,一方面是中高考的考题趋势,要突破这点,就必须从小学中高年级开始,培养阅读思辨能力。

《小学快乐读书阅读指导及活动设计》总主编曾进,培训过数万名一线语文老师,研发并教授骑象名著读写思辨课多年她结合了近千名的学生的阅读情况,发现目前孩子在阅读四大名著方面,主要存在下面几大问题:

1)对人物认识比较片面

很多孩子在上思辨课前,对四大名著有阅读障碍,很畏惧,没有看书就来上课了。但是经过思辨课一堂课,发现很多小说里的主人公和自己有几分相似,一下消除了隔阂,兴趣立马上来了。

2)对整体人物关系和故事结构不清晰

《三国演义》写了1233个人物

《水浒传》写了827个人物

《红楼梦》写了721人物

《西游记》人物没有完全统计

这些庞杂的人物关系,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没有专业阅读老师带领下,很难清晰去了解故事的结果和主要人物,读不懂问题就显得很突出。



针对这些问题,曾进老师在骑象名著读写思辨课中结合课程新标准,从引导孩子有兴趣深度阅读四大名著着手,用独创的阅读策略思维工具教会孩子掌握理解与思辨的方法,以及语言、人物的审美赏析。

1、重点讲解人物类型,了解四大名著结构
对小学生而言,初次读四大名著,核心是抓住最重要的人物。从一个人物身上学习到了某种品质。譬如 《三国演义》核心是讲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的故事,英雄、枭雄和狗熊类的人物不断。


曾进老师设计以曹操讲述英雄的定义开始,展开讲述不同类型的英雄的故事、特点,讨论他们成为英雄的不同之处。这样,学生可以更清晰了解故事的结构和主要人物,不被庞大的体系吓退,专门精选了人物进行讲解,让孩子学透和了解一类人物。






2、独创的阅读策略思维工具

在《三国演义》思辨课中,曾进老师用地图和人物成长金字塔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人物。《三国演义》第4节课,曾老师用东汉末年的4张中国地图解释了官渡之战前后、赤壁之战前后、夷陵之战前后中国不同军事集团、诸侯的军事势力范围。通过中国地图的演变,可视化让学生知道历史是如何发展的。为什么说《三国演义》核心是争夺荆州。通过地图学习历史成为一种好的思维工具。

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曾进老师独家发明了人物分析的金字塔,从人物的成长经历、事业贡献、社会影响,三个层面,从低到高去评价一个人物。譬如是类似经历的诸葛亮和司马懿,为什么一个流芳百世,一个遗臭万年?有了思维工具,学生就很容易得出自己的结论。

3、对比式阅读方法

3.1 历史文本和小说文本对比。

曾进老师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做对比,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

3.2 人物和人物对比。

《红楼梦》里,采取的两个人物对比式阅读。林黛玉VS薛宝钗,探春VS王熙凤,贾母VS 王熙凤。在类似人物上,类似的事件中,让学生学会去思辨人物的特点不同,找到他们的阶层、家庭以及性格的差异。

有个小男孩不喜欢《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放弃阅读这本书。在《红楼梦》思辨课第一堂课《林怼怼VS 薛社牛》,曾老师会启发他建立联系, 比如:你们班级有哪些是杠精?很多孩子举手说,自己就是杠精。老师继续启发,杠精的乐趣在哪里?很多孩子就会说,能够战胜和PK过别人很快乐。于是,曾老师开始放映林黛玉在电视剧里各种怼人的镜头。孩子们乐不开支,瞬间破冰。孩子们意识到,原来上《红楼梦》,并不是看娇滴滴爱哭鬼林妹妹,而是意识到,我们的班级和我们的家庭里,每个人都可能是林黛玉。


4、辩论话题充分释放学生的思辨力

每堂课的最后30-40分钟都是学生关于阅读的人物或学习内容进步辩论。这是所有四大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孩子们最喜欢的部分。

曾进老师准备了很多有意思的辩论题目:

“孙悟空能不能管理好天庭?” 

“林怼怼和薛社牛是塑料姐妹花,还是真闺蜜?” 

“穿越三国,你愿意跟曹老板打工,还是为刘老板打工?”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是过激杀人,还是正当防卫?”

看到这些题目,孩子们充分激发了换位思考的兴趣,在小组讨论中,查资料,为自己团队荣誉而战,慢慢成为一个会表达、主动思考的学生。

在曾进老师的名著思辨课上,至少三分之一家长是语文老师。

一位妈妈是上海一所牛小的语文老师,她为孩子选择了骑象《三国演义》思辨课,一方面课程对应新课标的要求,是小学5年级必读书目。但她发现,孩子持续上课后,没有刷题,很奇怪,每次学校测验卷阅读失分越来越少,表达越来越有依据,对于整本书的写作思路和人物整体把握有更全面的认识。

来自福建的朱同学,在学校经常因为思维活跃、有自己的想法受到班主任和其他同学的排挤。他的妈妈也是一线语文老师,深感学校教学模式限制了孩子思维发展。于是,她为这个孩子连续几年参加了曾进老师的四大名著思辨课。从刚开始只喜欢《红楼梦》,慢慢学完其他三本名著。

孩子不是喜欢这四本书,而是他认为在骑象名著读写思辨课上,他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要思考的角度多元,他的阐述充分,就会得到了曾进老师的肯定。

思辨课考验教师的思维,尤其重要,经验丰富的曾进老师,能关注每位孩子的表达和问题,给予有效的指导,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这就是骑象名著读写思辨课魅力所在。


❤️名著读写思辨课寒假班开始报名❤️

👆点击小程序报名

⭕开设书目:

📖四大名著系列:《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

🔬科幻系列:阿西莫夫经典系列

👩‍🎓适合学生:

西游记适合3-7年级

水浒、三国、阿西莫夫科幻、三体适合4-7年级

红楼梦适合5-7年级

👩‍🏫授课方式:10人小班直播课

👇扫码报名👇

【2025名著读写思辨课】火热预订中!

名额有限,囤课正当时!






骑象整本书阅读
为孩子提供阅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