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联储以50个基点开启了本轮的降息周期。在这次“衰退性”降息之前,与当时市场共识的观点不同 —— 我们坚持认为美国经济比数据显示的要更弱,同时本轮利率周期美联储的政策已经严重滞后了。因此第一次降息应该为50个基点的大幅度降息。同时,与当时的共识不同,我们认为今年很可能还有至少一次的50个点的大幅降息。
在讨论中,鲍威尔反复提到了货币政策在“再校正”(recalibrate),以及一个重要的但是可能很多分析师忽略了的“QCEW 季度就业和工资调查”的概念。这就是八月份的时候,美国劳动部大幅下调美国就业数据的根据。简言之,美国劳动部会用就业和工资的调查数据来修正之前的就业估算。这是因为移民、人口自然增长等因素影响了就业数据的最初的估算。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经济数据往往会在最初估算后进行调整。有的时候上修,有的时候下修,这并非很多人所认为的数据造假。隐瞒重要数据,或者不修正错误的最初估算数据,才是真正的数据造假。八月份的下修,是2009年以来最大的一次下修调整,显示了美国每月新增就业比原来的估算要低近7万。虽然这些修正后的数据依然是非常强劲的就业数据,但美国经济其实是比原来的数据显示的要弱。而鲍威尔领导下的美联储早就把二元的政策重心调整到就业而非通胀,以达到就业和通胀的相对稳定。
昨夜,几个美联储官员的讲话进一步支持了我们之前对于美联储货币政策路径的看法。芝加哥联储主席Goolsbee在“围炉夜谈”中称“明年还会有很多次降息”,同时认为现在的利率比中性利率“高出了至少几百个基点”。可惜,他不在今年的货币政策投票委员之中。Kashkari则认为今年还需要一次50个基点的降息,Bostic称美国就业市场是“在放缓但还不是疲软”。这一系列的讨论进一步确认了美联储官员们对于美国经济和就业市场的看法。
货币政策是短中期市场走势的关键,尤其是当下,全球的经济周期位于拐点附近。昨夜,德国的PMI大幅走低,并大幅低于预期。这个曾经的制造业强国现在遇到的工业衰退,预示着欧央行货币政策的下一步走向。而日本央行行长最近的表态也说明了日本年前或不太可能加息。毕竟,日元从160升值到140,有助于减轻进口通胀压力。
因此,短期内,全球所有主要央行的政策走向最关键的变量,显然在中国。最近,我们看到我们之前提出的许多观点逐渐被市场内的其他专家回应。比如,我们提出的刺激消费在此刻可能并没有太大的增长作用,而增加社会福利,失业救济、养老、医疗等社会结构性的改革才更有长期的意义。这些政策的规模应该在数以十万亿计。同时,我们之前认为在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之后,人民币将显著升值,甚至到7左右或破7。那时候,人民币汇率还在7.4,而昨天已经升值到了7.04。我们在这次明显反弹之前还认为,港股很可能是当下最逆共识的投资机会 —— 如果投资者能够忍受波动的话。而黄金继续创历史新高。
然而,至今迟迟未动的,是中国的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