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然而,如今不少家庭却是"每逢佳节看手机"。一家人坐在一起,却各自埋头刷手机,渐行渐远。尤其让人揪心的是,许多孩子也深陷手机漩涡,不理父母,不思进取。这是怎么回事呢?
过来人总结,孩子沉迷手机,往往有这几个表现:
1.一放学就抱着手机不撒手,吃饭、睡觉都在玩。
2.情绪起伏大,一旦父母要求放下手机就发脾气。
3.不爱与人交流,遇事先找手机而不是找爸妈。
4.成绩一落千丈,学习兴趣骤减,专注力下降。
孩子变成"手机控",我们"理解的愤怒",但又无可奈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孩子充耳不闻;强制没收手机,孩子又哭闹不止。这般僵持下去,亲子关系岂不更加疏远?
问题出在哪儿呢?细究其因,无非这几点:
一是家长平时工作忙,陪伴孩子时间少,亲子互动不足,孩子感到孤独寂寞,就将手机当作"精神寄托"。
二是父母自己就是"低头族",手机不离手,自然孩子会耳濡目染,觉得玩手机很正常。
三是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成就感,在网络世界里则可以尽情舒展,获得虚拟的满足感。
四是青春期孩子渴望独立自主,抗拒父母管教,玩手机成了一种"自我表达"。
诚然,手机成瘾的背后,是孩子内心的空虚。填补这种空虚,靠的不是没收手机,而是爱的陪伴和引导。不妨试试以下招数:
1.放下手机,用心倾听。每天至少安排半小时,与孩子促膝长谈。倾听ta的烦恼,理解ta的需求。孩子感受到爸妈的爱,就不会再迷恋虚拟世界了。
2.以身作则,共同约定。父母要以身作则,少玩手机,陪孩子做游戏、看书、运动。还可以和孩子约法三章,如用餐时间不看手机,临睡前不玩手机等,共同遵守。
3.丰富生活,助其成长。鼓励孩子培养业余爱好,如弹琴、画画、踢球等,让生活多姿多彩。在学习方面多鼓励表扬,增强其自信,让ta在现实生活中也能找到存在感。
4.心平气和,明确界限。面对叛逆期孩子,切忌暴跳如雷。可以平和地跟ta讨论手机的利弊,哪些内容能看,哪些不能看,每天玩多长时间等,让ta明白父母爱的底线。
当然,这些方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父母的耐心坚持。孩子的心就像一片土地,我们用爱心来犁耕,用真情去滋润,终会开出理解的花朵,结出信任的果实。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懂得是最温暖的守候。"有了父母如影随形的关爱,孩子还会在虚幻的网络世界里徘徊吗?
愿天下父母都能放下手机,敞开心扉,张开双臂拥抱孩子。让我们拉近彼此的距离,用欢声笑语取代手机的冷光,让亲情在心间常驻,爱在车里流淌。
这样,何愁孩子不在身边?何愁晚年不逍遥自在?
我们专注纠正青少年行为观念偏差10年+。擅长解决:厌学、休学、叛逆、早恋、游戏瘾、手机瘾、亲子关系紧张;通过帮助孩子打开隐藏的心结,找到真正学习的卡点,从根源实效解决孩子教育学习问题、人生问题。
我分享的内容都是大的原则和方向,但是每个孩子,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具体的解决方式只能具体分析,如果需要一对一咨询或者陪跑服务,可以联系我。
微信:xxxqqq002 (添加记得备注需求,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