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的时候是天使,大了就成了魔鬼。”不少家长一提到青春期的孩子,嘴上不说,心里却忍不住叹气。你看,小时候听话懂事的小宝贝,到了青春期就开始“变脸”了。动不动顶嘴、关门、发脾气,说他两句就甩出一句:“你懂什么!”有时候,家长觉得自己明明是好心,孩子却像被点着了火似的,搞得全家鸡飞狗跳。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困惑:青春期的孩子,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我们讲道理,他就是听不进去?难道真的只能“硬碰硬”吗?
其实,青春期的孩子不是故意和你作对,而是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阶段,孩子的情绪敏感、思维有个性、开始追求独立,最怕的就是“被控制”,最想要的是被尊重和理解。如果家长一味讲大道理、硬压着管,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不能光讲道理,适当用以下三种方式,孩子顿时就能听进去!
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不爱听父母讲道理?
很多家长忍不住抱怨:“为什么我说的都是为孩子好的,孩子却总是不听?”其实,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父母的说教特别“敏感”。
1. 孩子在追求独立,最怕被“控制”
青春期的孩子,逐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需要再被父母管着。可有些家长,仍然习惯用小时候那套“你必须听我的”来教育孩子,不管大事小事都要插手干预。比如:
看到孩子穿得有点奇怪,就批评:“这是什么品味?” 发现孩子和朋友聊得太多,就质问:“你是不是早恋了?” 孩子稍微不听话,就甩出一句:“我是你爸(妈),你就得听我的!”
孩子听多了,自然会觉得父母“不尊重我”“控制我”。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性,他们会选择反抗,哪怕父母说的是对的,他们也要“唱反调”。
2. 孩子的情绪敏感,最怕被“否定”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自我认同的关键阶段。他们对自己的外貌、能力、个性都特别在意,甚至有些自卑和脆弱。如果父母总是用批评的口吻和他们说话,比如:“你怎么这么笨?”“别人家的孩子都考得比你好!”孩子会觉得,父母根本不理解自己,只会一味否定。
有个妈妈跟我说,她家孩子最近特别叛逆,怎么说都不听,甚至动不动就关门、不理人。后来她才发现,原来孩子是因为期中考试没考好,自己心里已经很难过了,可她当时却直接批评:“就这点分数,你还好意思玩手机?”这句话像一把刀,刺得孩子心里更难受,结果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冷。
3. 孩子的思维更加独立,最怕被“说教”
小时候,孩子会觉得父母说什么都是对的,可到了青春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发展起来,开始质疑父母的权威。如果家长总是用“我是为你好”的态度讲道理,孩子可能会觉得:“你总说我是错的,你就一定对吗?”
有个家长抱怨,说孩子最近不爱学习,一提到学习就跟他吵。后来他发现,自己每次和孩子谈话的开头,都是“你看你这次又考差了,我跟你说……”孩子一听到这个开头,就忍不住翻白眼,直接打断:“别说了,我知道了!”
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为什么不能光讲道理?
青春期的孩子,最反感的就是“被教育”。他们不喜欢父母居高临下的态度,不想听那些“听过一百遍”的道理。所以,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不能光靠“讲道理”,还需要用一些更灵活、更温暖的方式,让孩子能够真正理解你的想法。
以下是三种特别有效的方法,家长可以试试看,孩子可能一下就开窍了!
1. 换位思考,用“共情”拉近距离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敏感,渴望被理解。这个时候,与其急着讲道理,不如先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情绪,用共情的方式跟他们沟通。
比如,孩子因为考试没考好而情绪低落,家长不要上来就说:“你看吧,平时不好好学,现在知道后悔了?”而是可以先安慰他们:“我知道你很难过,其实你已经很努力了,妈妈很理解你。”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时,他们的情绪会逐渐平复,心门也会打开。这个时候,再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他们会更愿意倾听。
有个家长和我分享,她以前和孩子总是吵架,后来学会了共情的方法。一次,孩子因为被老师批评而闷闷不乐,她没有急着指责,而是说:“老师可能是希望你做得更好,但妈妈知道,你已经尽力了。”孩子听完,忍不住掉了眼泪,主动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她。
2. 用“故事”代替说教,让孩子主动思考
青春期的孩子,最讨厌听父母讲大道理。与其直接告诉他们“该怎么做”,不如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和思考。
比如,孩子因为贪玩手机而耽误了学习,家长不要直接批评:“你这样下去,学习肯定完了!”而是可以讲一个真实的案例:“我有个朋友的孩子,原本学习很好,但后来迷上了游戏,成绩一下子掉到班级倒数。后来他戒掉游戏后,成绩才慢慢恢复过来。”
这样的方式,既不会让孩子觉得被“针对”,又能让他们从别人的故事中吸取教训。孩子会觉得:“原来父母说得还是有道理的。”
3. 给孩子选择权,让他们感受到尊重
青春期的孩子,最怕的就是被控制。家长如果总是用命令的语气对待他们,比如:“你必须这么做!”“我说不行就不行!”只会让孩子更加抗拒。
与其强行干预,不如给孩子一些选择权,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比如:
孩子不想写作业时,可以问:“你是想先写语文,还是先写数学?” 孩子不想吃饭时,可以问:“你是想吃米饭,还是吃面条?”
虽然看似是孩子在做选择,但实际上,家长已经在悄悄引导他们。这样的方式,不仅减少了冲突,还能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颗正在长大的“刺猬”,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情绪,甚至有点“难搞”。但他们的“刺”,并不是为了伤害父母,而是为了保护自己脆弱的内心。
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不是用“讲道理”去硬碰硬,而是用换位思考、讲故事、给选择权这些温柔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尊重。只有先拉近和孩子的关系,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
教育孩子,是一场需要智慧和耐心的修行。相信我,只要你肯用心,孩子会慢慢理解你,甚至主动改变!所以,别着急,试试以上方法,青春期的“刺猬”也能变成懂事的“天使”!
我们专注纠正青少年行为观念偏差10年+。擅长解决:厌学、休学、叛逆、早恋、游戏瘾、手机瘾、亲子关系紧张;通过帮助孩子打开隐藏的心结,找到真正学习的卡点,从根源实效解决孩子教育学习问题、人生问题。
我分享的内容都是大的原则和方向,但是每个孩子,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具体的解决方式只能具体分析,如果需要一对一咨询或者陪跑服务,可以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