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诗人
本期执行编辑:小可
布日古德,诗人,诗评家,文学评论作家,高级记者,北大荒诗社社长。有作品散见于《诗刊》《北方文学》《鸭绿江》《西藏文学》《莽原》《草原》《奔流》《诗选刊》《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中国文化报》《中国国防报》《河南日报》《广西日报》《大众日报》《吉林日报》《内蒙古日报》《辽宁日报》《陕西日报》《甘肃日报》《贵州日报》《诗歌月刊》《扬子江诗刊》《诗林》《星星》等国内主流报刊、平台。出版诗集《鹰》《苦楚》两部,代表作《黄河三部曲》《长征三部曲》。
名人、名家诗写哈尔滨
哈尔滨风物记
槌棒石
拉林河、兰陵河、呼兰河
七八月,正是农家拆洗的时节
小屯儿很穷,却不穷志气,不穷笑声
割麦子,沤麻
村边的河边,小荷塘
到处是此伏彼起的槌棒声
一块方石水洗过的滑嫩,没有棱角
一对儿榆木槌棒是它不可分开的搭档
一位刚过门的媳妇是它又打又骂的人
坐在一铺老火炕上
一对儿槌棒捶打浆洗的被里、衬衫
小村庄,从头到尾凉爽到秋天
黑土地上的人不抠搜
东西院邻居只隔着一道土墙
你吃我,我吃你的从来不隔心
——隔三差五,有个来回盆
一块大青石头你用、我用
小姑子,老嫂子,七大姑八大姨
一直都是有尊有让,从未脸红
犁杖
犁杖,借与不借
都是一个小屯儿住着
一碗酒下肚,扶着犁杖的人
哼着月牙五更,规矩矩跟着谷雨向前
庄稼人常年跟着犁杖
渐渐地,他们也弓着身子
眼睛盯进泥土,一双大脚越陷越深
只有麦子拔节、秀穗
苞米蹿蓼,才能倚着门槛小憩
盘点北大荒
哪一个闯关东的人
不都像一副犁杖一样
一生弓着身子,面对草一样的人世
簸箕
麦子熟了
用簸箕簸去瘪子
谷子熟了
用簸箕簸去瘪子
糜子熟了
用簸箕簸去瘪子
小屯儿、小连队
一家一个簸箕,可是
簸去坷垃、瘪子的人家不多
顶针儿
母亲的顶针儿
是姥姥的三根银簪子打的
银亮的顶针儿,顶窝匀称细密
母亲嫁到我家的那一天
母亲带着顶针,为爷爷
缝了一个套袖
母亲戴在手指上
几十年,家里的一针一线
都要从她的小针,大针
大码针,穿过艰苦的岁月
顶针上的那些针孔
犹如天上的星星,守着火盆
母亲,太阳一出上山
太阳一落下山,喂完猪狗鸡鸭鹅
从灶膛里扒出一盆草炭火,直到天亮
顶针跟着母亲遭罪
回光返照时,母亲嘱咐
一定要把顶针儿,给戴在手指上
(2024年11月26日草于哈尔滨群力)
本期责任编辑:乌云琪琪格
本期特约审读:斯琴格日勒
本期编辑出版:《黑龙江诗人》编辑部
编辑出版日期:2024年11月26日·哈尔滨
投稿邮箱:csgyb201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