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冰雪文化周作品选登

文摘   2025-01-20 07:18   黑龙江  








黑龙江诗人




执行编辑:小可



 编者按:2025年1月17日,北大荒作协为了进一步落实省作家协会第二届“在冰雪旅游季组织开展的系列文学活动。通过不断发掘龙江冰雪文化资源,实现文化惠民,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激发文学创新创造活力,以浓厚的文学气息浸润龙江的冰天雪地,为龙江全面振兴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和舆论支持”的具体要求,由常务副主席刘宏率队、带团在北大荒牡丹江垦区组织开展了为期三天的采访采风活动。《黑龙江诗人》将陆续刊发此次作家、诗人采访、采风作品。



布日古德,诗人,诗评家,文学评论作家,高级记者,北大荒诗社社长,《黑龙江诗人》总编辑。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吉林省、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散见于《诗刊》《北方文学》《鸭绿江》《西藏文学》《莽原》《草原》《奔流》《星星》《星火》《诗选刊》《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中国文化报》《中国国防报》《解放军报》《河南日报》《广西日报》《大众日报》《黑龙江日报》《吉林日报》《内蒙古日报》《辽宁日报》《陕西日报》《甘肃日报》《贵州日报》《诗歌月刊》《扬子江诗刊》《诗林》等国内主流报刊、平台。






寻找北大荒第一犁(组诗)



布日古德



找北大荒第一




从庆阳到宁安

从八五二到共青,九三

李在人、刘岑的身影是多少匹

拓荒的战马,一路从延安来


第一犁与共产党人的双脚

一起扎进泥土,张广才岭,完达山脉

这场南征北战,我们换了一个角度

为新中国的粮食和饭碗


第一犁带着呐喊

第一犁滴着血,淌着汗

一副犁杖穿过万年的蒿草

在新鲜的黑土地上,让北大荒拔节灌浆


第一犁,在天下第一大场

我看到了李在人、刘岑的名字

裴德峰下的博物馆里,我又看到了他们

他们的草帽,他们的马架子,他们的犁杖




乌苏里江边




变幻的云还是那么白

松阿察源头,乌苏里江左岸

那片被风吹动的麦田与翻滚的稻浪

都在新时期的雪地上受孕


曾经离家出走的游子

又站在江边静默的界碑旁

思索,我们的黑土地总是逃亡

一棵白桦树上的冻青,为谁疗伤


守着掩没硝烟的泥土

守着掩埋父亲母亲的泥土

守着生长南泥湾精神的泥土

守着生长甘于奉献的泥土


北大荒上一朵奇葩

八五八,雪一样纯净

冰凌花一样俊俏、顽强

谁还记得那一年的那场山火

我们都是烈火中永生的人




卫星小镇




曾经的卫星小镇

像一颗鲜红的五角星

也像极了两片鲜红的领章

让我在出生地三分场一直脸红


一个五等小站,曾经多彩多姿

让我们镰下的麦子

一车车运进北京中南海

一张张捷报,嘉奖从北京飞来


当年,大胡子将军

亲自点燃荒火的小镇

大胡子将军亲自率领官兵

摸爬滚打铲耥收的小镇

一个唱着军民大生产的小镇


七十岁的八五零

一颗红心依然鲜活

南边的、北边的七虎林

依然虎虎生威。新时期、新站位

七十岁的八五零,依然

像一个小伙子

坚守着自己的青纱帐

稻浪如海,愉悦如歌





风雪北大荒




北大荒,从没畏惧过

一场场大烟泡,刮了七十年

七十年的风雪兼程,依然麦浪滚滚

北大荒是啃着冰,大把大把“造”雪长大的


当年的马架子、地窨子

小雪屋已经欢唱成高楼别墅

月光下灯火阑珊,广场上的格桑拉

岂止是一个门牌号的856、850、858


挠力河两岸

兴凯湖枕着穆林河

荣军,红五月,庆阳、四方山

都是好山好水里的大冰雕,小雪人

经典至极的北大荒,用粮食说话


给我的母亲、父亲

烧一堆纸钱,并不是迷信

因为北大荒人的墓碑

有的生在泥土里,有的长在土地上

活着是一头拓荒牛

死了也要连绵成一片大粮仓

(2025年1月20日星期一)



本期责任编辑:乌云琪琪格

本期特约审读:许双平、塔娜

本期编辑出版:《黑龙江诗人》编辑部

编辑出版日期:2025年1月20日·哈尔滨

投稿邮箱:csgyb2011@sina.com













黑龙江诗人
发布北大荒诗歌、歌词,宣传黑土文化,弘扬东北慈善理念,做好文化公益事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