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如同一场心灵的奇妙邂逅,引领着每位教育工作者踏上专业成长之路。此次活动旨在助力班主任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2024年12月20日,靳艳名班主任工作室精心组织了一场读书分享会,本次读书会由成都市武顺街小学黄小梅老师担任主持。工作室以知识竞答的形式推进《中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一书的阅读,从专业的角度加强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了解。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老师们不断探寻针对这类学生的班级育人智慧。
工作室成员紧密联系自身的班主任工作实践,紧扣每一章节的重点,从多元视角进行思考。
首先,罗勇杰老师从班主任的角度探讨了班级中ADHD孩子的共患病问题,他认为,面对班级里的ADHD孩子和他们的共患病问题,作为班主任需要保持耐心、理解和支持。黄小梅老师主要介绍了关于肢体缺陷多动障碍的防治现状。我国肢体缺陷多动障碍的防治现状呈现出两大挑战与一大不足。陈小姗老师读完此书后,发现医院-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模式能够体现医院、学校、家庭不同的辅导干预角色和责任,由此实现“专业优势互补,医教资源共享”。
其次,从第五章开始,老师们的问题更加聚焦,每位老师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就如何对患有ADHD的孩子进行干预进行了畅谈。老师们指出,部分学生可能伴随学习障碍,如阅读、书写或数学计算难题,这些难题会加剧其学业压力,削弱学习自信。情绪障碍也较为常见,如焦虑和抑郁,可能因为他们在学习和社交中频繁受挫而产生。对立违抗障碍也时有发生,表现为与教师、家长对抗,不服从管理。根据研究,高达85%的ADHD儿童至少共病一种精神行为障碍。因此,老师们在处理ADHD学生问题时,应深入了解这些共病情况,不能仅限于关注学生的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现象,而应留意学生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的心理或学习问题。这将有助于及时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引导,并在必要时将学生转介给专业的心理或教育专家。同时,孩子在校时,作为老师要尽量给予他们正面的强化,并利用班级活动帮助孩子进行自我管理,让他们感受到班级对他们的理解和接纳。
最后,工作室领衔人靳艳老师进行了总结,她肯定了老师们的阅读思考与班级实践,也谈到了自己阅读的感受,希望老师们对这些孩子多一些帮助、多一些关爱、多一些喜爱。通过这一次的读书会,老师们从专业的角度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ADHD以及如何帮助患有ADHD的孩子们。
借助这一次读书会,靳艳老师对工作室这一学期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为老师们明确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一、不抱怨,聚焦问题解决;二、换角度,团队推动成长;三、深挖掘,加强成果意识;四、多阅读,提升理论高度;五、搞科研,反推能力提升。相信在来年,工作室的老师们会有更大的进步和提升。
撰稿:涂 舒 刘佳林
摄影:何 苗
一审:靳 艳
二审:杨小琴
三审:李绪美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