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烟火、小桥流水、千里江山,这是常常出现在中国画家笔下的精美意象。换句话说,这也是朴素的诗意生活带给创作者的艺术灵感。
走进这种充满热爱的生活田野,艺术创作者们在广袤的土地上采风,让来自生活的哲思与澄观贯穿于艺术的呈现中。近期,正在北京卫视与北京时间客户端热播的《书画里的中国第三季》就将这一过程搬上荧屏,带领观众一同走入白山黑水,探寻艺术的源流与风貌。
不止于电视大屏上的节目呈现,在手机小屏上,艺术的种子也在渐渐萌发。本季节目中,北京时间客户端深度推进媒体融合纵深发展,创新开发了一系列直播活动,充分扩大着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传播力、影响力、破圈力。
溯源:回归自然寻觅艺术源流
《书画里的中国第三季》走出演播室,走入大自然,在辽阔的自然生活中寻觅最本真的艺术源流。溯源是个过程,节目用纪录式的镜头讲述着艺术滥觞的故事,也用沉浸式的直播为传播的广度深度赋能。
一方面,节目颇具心意地寻找艺术在物质层面的源流。第六期节目中,参与其中的创作者们来到武夷山,亲手采集来自自然的矿石颜料。从青绿山水代表作《千里江山图》,到作为时间媒介的各种石窟壁画,取自天然矿物的染料成为流传千年而不朽的创作材质。从深厚的土地中采集这些自然的馈赠,节目嘉宾们不仅获得了艺术创作的物质必需品,也在厚德载物的土地中感受到了博大的生命滋养力。
另一方面,节目也在精神上为艺术溯源,以扎根生活的体验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放眼全国的高度站位关切着书画里的“中国”。在北京时间客户端为节目开设的直播间里,书画团成员采访村民,在与百姓村民的围坐热论中聊出浓浓年味;在大屏播出的节目中,于露以见到的第一位武夷当地人作主题,创作出代表土生土长的人物肖像图……深入人民、扎根基层,节目走遍中国大江南北,在火热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攫取灵感,深度阐释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源头论。
溯源的过程,不仅在大屏节目得到呈现,也在北京时间客户端的直播节目中获得彰显。北京时间客户端针对《书画里的中国第三季》特别推出采风、现场创作的全流程直播,丰富观众可观看的素材量,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艺术创作的全流程,在互动的过程中让艺术进一步贴近大众。
第三期录制直播中,观众跟随直播镜头与书画团沉浸式同游九曲溪,感受水的魅力;第五期直播中,观众陪伴书画团拜访建盏的非遗传承人,体验炼泥、拉胚、上釉、装窑等工序,亲手感知非遗手工艺品的创作之艰……
在直播的形式中,观众跟随嘉宾共同溯源艺术,体会着节目沉浸式体验和互动式探索的巧妙用心,从而对艺术生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与喜爱。在这个意义上,北京时间客户端的直播节目以新颖的传播形态进一步赋能了文化类节目影响力出圈。
创作:扎根生活解读艺术理念
作为一档文化艺术类综艺节目,《书画里的中国第三季》对艺术专业性深度挖掘。将书画与中国生活和中华文化深度结合,借书画媒介强劲推动新时代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以采风为创作根基,《书画里的中国第三季》开创了限时作画的新颖模式,要求画者将在广袤大地上的见闻在限时的压力下充分表达。这种稍具竞演性质的节目模式引导画者创作出一批优秀的艺术作品,也获得了观众广泛喜爱。
而这些创作过程则被创作直播节目完全记录下来。在直播节目中,画者的创作过程可以直接观摩,其创作理念也在画画的过程中由本人进行阐释,观众在这种直观的媒介体验中实现与艺术创作者的灵感对话。就比如在武夷山以“土地”为题的限时创作中,陈十三代入蚯蚓的视角,认为蚯蚓眼中的土地就是人类视角的天空,以此表达“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的艺术理念。
事实上,书画团大多由如陈十三一样的新生代艺术创作者组成,这也是本季节目对艺术性的进一步聚焦。《书画里的中国》不仅关注中国传统书法与国画艺术,也在当代视角下,将新潮的艺术理念与中国实际充分结合。在书画团中,海外面孔辛迪用丙烯颜料画出中国乡村的振兴图景,刘玉婷用写意的笔法画出壮美山河的俊朗,薛大威在众创的艺术理念中为土壤赋予来自人民的内涵……
与此同时,节目也邀请专家讲解中国古典和当代知名的艺术品。有种观点认为,中国书画源于书、富于画,书画共同追求具有古典东方气质的“节奏”,这也是中国书画的美学尺度。在陪看直播节目里,画者带领观众走进沈周、吴宽等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中,对一笔一划勾勒出的书画艺术节奏进行充分解读,充分提升了观众对于艺术的审美旨趣。
《书画里的中国》重在“中国”。无论是富有中国气质的传统文化艺术,还是以当代艺术视角洞见的中国式现代化,节目在选材层面的丰富度、在艺术层面的专业性、在创作层面的生活感,都成为对当下中国文艺事业某个侧面的良好反映。
在此基础上,节目推出的直播活动则进一步将艺术的涟漪扩得更大。节目模式的创新亮点为融媒直播提供了大量素材,而直播活动也在节目嘉宾的陪同观看、趣事分享、抽奖互动中,促成观众与艺术家的灵魂共鸣,实现了节目内容与媒介形式的双向赋能。
互动:融合思维助力艺术普及
在节目的片尾,《书画里的中国第三季》展示了多张大众创作的书画作品,以首都媒体影响力助推每一个艺术梦想照进现实。这是北京时间客户端开启的画作征集活动所收获的踊跃参与。在小屏端互动加码,为大屏端提供素材养分,节目在进行的创意融合让人民的艺术登上荧屏,对提高用户粘性、培养用户心智也大有裨益。
事实上,节目录制直播和陪看直播等形式已经成为对圈层内有影响力的媒介事件。直播期间,大量对美术有浓烈爱好的用户涌入直播间,不仅观看直播,还深度参与直播,与书画团成员开展热烈的艺术讨论。这种良好的反馈机制助推节目在创作层面汲取更多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群众的灵感,助推节目实现叫座叫好的双丰收。
而从另一个方面看,直播也成为艺术熏陶与审美培养的“在线课堂”,知名画家的即时互动、创作思路的实时解读都让观众获得更有意义的艺术理解,成为推动艺术普及的良好媒介实践,为提高全民艺术素养储备下良好势能。
作为北京广播电视台的融媒体客户端,北京时间客户端在培养用户心智方面一直步履不停。聚焦生活身边事,述说百姓真感情,北京时间客户端不止满足信息传递的大众媒介功能,还为首都百姓提供大量生活服务,解决生活中“最后一公里”的生活服务问题,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中强化融合媒体的服务属性。
而此番与《书画里的中国第三季》共创合作,则更深层次地促成北京时间客户端在文艺领域的突破与创造。联合北京台强势文化IP,将内部资源充分运用形成击穿大小屏的聚能合力,让艺术来源于生活、为人民而艺术的创作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也让破圈传播有了更高的立意支撑。
有意思、有意义、有温度,与北京时间客户端强强联合的《书画里的中国第三季》或许还将创作出更多有关文艺、有关书画的绚丽诗篇。
— THE END —
作者 | 仟柯
主编 | 彭侃
执行主编 | 刘翠翠
排版 |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