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晚,乐正创意学院“2025年国内外综艺节目模式创新趋势”主题沙龙如期举办。本次沙龙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影视产业观察主编彭侃博士,及乐正传媒模式部总监杜萌共同担任主讲。在2个半小时的线上分享及交流中,彭侃博士总结了国内综艺市场从2024到2025所表现出的变化与趋势,而杜萌则按照“音乐类”“情感深触类”“垂类文化”“推理智斗类”“经典模式的重启”“猫鼠游戏类”“带货类”这七大类别,介绍了22档来自日韩和欧美各国的优秀节目,并总结出相关市场趋势。今天,影视产业观察就带大家回顾一下这场沙龙的主要内容。
针对最近几年来国内节目创新和市场的趋势变化,彭侃博士认为可以用一个词加以概括——“寻找出路”。在综艺节目招商越来越困难的背景下,各大平台都在尽一切努力去尝试寻找新的创作方向和商业模式,在这之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出路”有三条,包括:
文旅融合类节目成热点
从宏观来看,近些年来很多地方政府都在推动广电部门和文旅部门的合并。在这一背景下,将综艺节目与文化和旅游相结合,这些服务于地方文旅经济的节目除了可以吸引传统的广告客户之外,还可能从政府有关部门和文旅企业处寻得赞助,从而拥有更强的创收能力。因此文旅类节目成为了各大平台的发力方向。
彭侃博士指出,国内文旅融合类节目的创作体现出两个发展趋势,一个叫做“往外走”,一个叫做“往下沉”。首先,顺应国际旅游行业复苏的趋势,很多文旅类节目开始走出国门,前往海外进行拍摄。例如,江苏卫视《我在岛屿读书》的第三季汇聚中希两国的作家及文学爱好者,以中外经典作品为线索,寻找不同文学中共通的人类情感;25年1月最新开播的《一路繁花》也前往巴厘岛进行海外录制。这些节目在用异国风情吸引观众的同时,也起到了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有更多节目开始避开那些观众熟知的旅游城市,选择去到一些更为小众的目的地。例如总台推出的《山水间的家》由总台主持人带队,与嘉宾沉浸式体验乡村生产生活,带观众以第一视角探访山水间的美丽蝶变,记录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山东卫视《戏宇宙》第三季采用“戏曲+文旅”的方式,去到不同城市解锁地方剧种,沉浸式感受当地文化,探寻地方剧种的成长、发展及传承。这些节目深度挖掘地方特色和文旅资源,通过“深度游”的方式带给观众更具沉浸式的观感。
融媒体事件型节目受追捧
自从2014年国家颁布相关政策之后,融媒体转型便成为了各地广电探索的方向。在2024年,这种探索取得了比较大的突破。例如晚会作为一种典型的融媒体事件型内容,顺应了当下短平快的营销模式,成为各大平台的发力点,尤其是在各大节庆期间。据影视产业观察统计,仅2024年上半年,节庆类的晚会就有56档之多。大量诞生的晚会面临着同质化竞争的压力,每个电视台都需要思考如何利用自身的独特资源优势,打造出令观众耳目一新的内容。
彭侃博士指出,直播类内容正在成为传统电视台提升传播效果的重要抓手。2024年《歌手》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便在于采用了全程直播的方式。在其带动下,更多的音综也开始采用直播或录播与直播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呈现比赛的现场感,也能够满足观众对音乐真实性的更高需求。在音综之外,也有很多综艺选择把幕后的部分和一些衍生的内容,以直播的形式展现,例如《花儿与少年》第六季的衍生直播《花少看世界2024》,你好星期六的“上班直播”等等。这是对节目制作过程中本就存在的一些素材和流程的很好的利用。
2025年,综艺与直播的结合依然是各大平台发力的重点。在音综之外,其他类型的综艺开始探索与电商直播的结合,如浙江卫视将联合淘宝直播打造《王牌新主播》,邀请明星主理人和主播合伙人,通过3场直播大考,选出一个荣耀团队。但如何在将直播环节融入节目的同时,保持节目内容的高品质,将成为创作团队需要面对的挑战。
微综艺进入加速探索阶段
微短剧市场的火热,让与其对标的微综艺进入了各大平台的视野。2024年,腾讯视频、湖南广电、浙江卫视纷纷推出了微综艺相关的计划,加强了对这一领域的布局。总的来说,目前国内微综艺的发展主要是由综艺大IP的衍生微综艺,或者一些为明星定制的微综艺来支撑的,其他类型的微综艺,无论是产量和影响力都还比较有限。彭侃博士认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微综艺还没有找到自身差异化、可规模化的商业发展路径,仍然与长综艺类似,依赖于赞助商的广告。这是其发展远不如微短剧领域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微综艺囿于自身较低的成本,反而对其创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往往需要剑走偏锋。国内由于相关政策的存在,不可能像很多海外微综艺一样,靠更大的尺度和更刺激的内容来吸引观众。如何在内容监管和创意实现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了微综艺创作者所面临的难题。
彭侃博士认为,对于微综艺来说,一些新的市场玩家反而有可能在2025年实现较大的突破。以影视飓风团队在B站上经营的账号飓多多为例,这种类似于YouTube上的频道化内容,应该是未来微综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非常适合拥有资源整合能力的MCN机构,或者是一些头部的账号去探索。微综艺内容的打造可能要是矩阵化的,而且需要一定的耐心,它很难快速成为爆款,但长期的经营能够让其在维护原有内容IP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商业价值。
相比国内,海外综艺市场总体上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节目形态,杜萌重点介绍了以下几大创新发展趋势:
从情绪宣泄到情感深触
在当下这个越来越卷、人人心中充满不确定感的时代,综艺节目起到了为观众提供情绪价值和心理慰藉的作用。在对情感的表达方式上,更多的海外节目从原来较为简单直接的“情绪宣泄”向更为细腻深刻的“情感深触”转变。这一类节目不仅越来越注重模式感的设计,有意地在节目中创造出令人难忘且充满仪式感的瞬间,也擅于引入如AI等新科技手段来辅助故事的讲述。
例如,比利时节目《人生背包》让8位名人背上一款特制的背包,踏上攀登乞力马扎罗山的自我疗愈之旅。这款“人生背包”不仅配备了多角度的摄像头用于记录嘉宾们的一言一行,还装入了三个管状容器,里面装有来自嘉宾亲友们给予的特殊物件,可能是一封信、一段视频留言、一张照片,或者一件纪念品。这些容器将在登山过程中的特殊时刻打开。这档节目在纪实题材中加入了极具模式感的设计元素,嘉宾们打开容器的时刻也将成为节目最具情感力量的瞬间。
丹麦节目《历史造就的我》则与国家档案馆合作,挖掘名人嘉宾的家族历史,从中选择值得讲述的人物,借助AIGC技术为他们绘制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并结合历史资料把他们的故事转化为动态影像。节目创新性地将AI融合入节目核心的模式中,用技术实现了更具温度的情感表达。
在音综之中,也有更多节目通过独特的模式设计来强化歌者的故事性,放大音乐表演的感染力,做到以情动人。荷兰节目《这是你的幸运日》在短短一天之内,由明星导师帮具有音乐才华却被埋没的素人实现从头到脚的全面改造,并为其提供一生一次的舞台表演机会。极致的时间限制为节目带来了更高浓度的情感呈现。韩国节目《我歌唱》通过舞台上一横一竖两个大屏幕中播放的历史影像资料,让知名歌手与过去的自己实现“穿越时空”的合唱,用今昔的对比来勾起歌手本人及观众对过去的怀念;另一档韩国节目《不可思议的二重唱》融入公益关怀属性,聚焦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让其登上满载其人生回忆的“记忆巴士”,再让其在舞台上与子女完成一首最爱的经典歌曲的二重唱表演,用音乐的力量帮助老人唤醒美好回忆,展现亲情关爱。
推理智斗类节目大行其道
自从荷兰模式《背叛者》在2021年首播之后,近年来热度持续高升,成为继《蒙面歌王》又一款在全球爆火的现象级模式。一时之间,这种融入了强剧情化背景和身份推理元素、以选手之间的心理博弈和斗智为核心看点的真人秀在各国都引来了众多模仿者。法国节目《游戏之主》便是这样一档新节目。节目将12位名人邀请至一栋别墅,他们要在这里完成一系列解谜游戏,并猜测出别墅的主人——神秘的“游戏之主”的真实身份。别墅内到处都藏有主人身份的提示,但嘉宾之中也混入了一名“游戏之主”的帮凶,Ta会竭尽全力将其它人的推理引向错误的方向。
杜萌指出,这档节目本身的背景设定便模仿了推理小说中经典的“暴风雪山庄”的模式,同时节目集合了包含身份推理、解谜游戏、名人斗智等在内的多个受欢迎元素,这让其一经推出便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关注。
推理这种形式并非只能与解谜游戏相结合,另外一些节目将推理融入纪实观察、恋爱交友等其它类型的真人秀之中,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节目形式。韩国节目《真实还是设定》让三位MC观看三位明星嘉宾的日常生活VCR,其中一段VCR完全是按照剧本演绎的虚假日常,看MC们能否推理出是哪一个。
杜萌认为,推理,尤其是身份推理,近些年在欧美市场中的流行,一方面是因为欧美社会中侦探小说、桌游等本身便具有较高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种形式不仅为节目提供了足够的悬念感,也给观众提供了极高的参与感。这种参与不仅体现在节目播放期间,更体现在节目播出之后。社交媒体的发展为观众们提供了充足的讨论节目内容的空间,而这一类节目也往往能够在社媒上引发更大规模的讨论。
“永远主义”思潮影响节目创作
在2024年秋季戛纳电视节的Fresh TV Formats模式分享会上,TheWit数据库创始人Virginia女士引用美国哲学家Grafton Tanner的新书的标题——“永远主义”,为当下的时代做出定义。“永远主义”的核心概念,是指让过去在当下一遍又一遍地重现。它与“怀旧主义”并不相同,因为这其中并不存在伤感或失去感,而是通过对过去的留存和保护,让其能够在当下持续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永远主义”的思潮在综艺领域最直观的体现,便是重启版老节目的大量出现。根据TheWit的数据统计,2024年全球所有新开播的娱乐或游戏类节目中,有7.55%为老节目的重启版,而在4年前,这个数字还不到1%。
这些老节目、老IP经过现代技术手段的包装后,以既熟悉又新鲜的形态进入观众的视野,证明了其历久弥新的强大生命力。法国节目《胜者为王:跨代际知识大赛》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节目原版《胜者为王》为90年代初在法国播出的经典答题节目,现场200名观众共同参与答题,只要答错一道就会出局,直到选出最终的冠军。新版节目则加入了代际对抗的元素,将200名观众按照婴儿潮一代、X世代、千禧一代和Z世代分为四个方阵,每个方阵由一名明星担任队长。每道题之后,每个方阵剩余的人数都会在方阵前方的屏幕上显示。明星队长之间根据各个队伍的表现,展开唇枪舌剑的搞笑对抗,为这一经典模式增添了全新的看点。
不止是老节目的重启,一些来自过去时代的娱乐方式也在当下被重新拾起,这同样也是“永远主义”的一种体现。人人熟悉的孩童游戏“捉迷藏”在过去一年中成为了户外游戏类综艺的创作灵感源泉,有多档同类节目相继诞生。挪威节目《捉迷藏冠军赛》将捉迷藏与夺旗、抓鬼等其它儿童游戏相结合,打造出形式多样的全明星捉迷藏竞赛;YouTube节目《瑞士全境捉迷藏》中,三位旅行博主在瑞士国内一边旅游一边展开捉迷藏比赛。节目借鉴电子游戏的设定,找寻者可以用金币购买藏匿者的位置信息,而藏匿者也可以用金币购买诅咒阻挠找寻者接近。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节目中都或多或少见到了网络红人或博主的参与,这表明“捉迷藏”这种“古老”的猫鼠游戏形式在当下仍然能够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
总体上看,“永远主义”的思潮还将继续影响综艺行业,重启一些经典节目和IP仍然会是很多电视台稳妥的选择。针对什么样的老节目更适合被重启这一问题,彭侃博士认为,创作者要去洞察社会的心理和情绪的变化,由此来判断现在推出这样一档老节目是否是一个好的时机。杜萌则补充认为,另一个重要之处在于要考量这些老节目和老IP是否能够通过添加新鲜的元素,让其不仅能够满足老观众的怀旧感,也能够吸引新的年轻观众。像《瑞士全境捉迷藏》中添加的电子游戏元素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除了以上三点,垂类题材通过构建活跃社群来让小众文化走向大众、带货综艺与平台展开深度合作等也是2024年值得一提的创新趋势。
为了惠及更多从业者,我们在“乐正创意学院”平台上传了此次主题沙龙的视频回顾和图文稿,错过直播的朋友们,欢迎扫描文末助教的微信二维码购买本次课程。
作者 | 杜萌
主编 | 彭侃
执行主编 | 刘翠翠
排版 |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