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库计划 / 基金日记
基金日记为个人中高风险基金的操作思路与记录,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祝大家早日找到并不断完善更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投资理财体系,一起向各自的金库计划破浪前行。市场有风险,投资理财需谨慎。
今日小谈
消息/事件/政策面上,
经济工作会议已经落幕,官媒和部分专业的财经媒体已经进行了总结,如果感兴趣可于互联网或相关媒体的微博官微查看。
——————————
最近一直加班很多,消息来不及回复,有可能会漏掉或者回复滞后,望见谅。
——————————
先接着近期的经济工作会议简单聊聊。
总体上,会议确实释放出了明年流动性会变得更宽松的预期,但在提到相关措施的时候,报告的用词是有讲究的,比如“适时”、“适度/与xxxx相匹配”。
这意味着相关举措不会一过年就百分百落地,又或者直接搞“大水漫灌”。对于基民和股民来说,择时和择势在明年依然会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课题。
而近期上面的政策、机构与国家队对金融市场的运作风格——不希望债市超温,也不希望股市继续走熊或疯牛,倒是能对应上这一点。
——————————
周二(12月10日)已经吐槽过,我们散户追着事件/消息/政策面跑其实是没有用的,甚至越重视,越容易往坑里掉。
或许这些方面对我们真正有裨益的用处就是推测后续的政策有可能会往哪边打或者往哪边靠,可最终,还是得主力资金认可,不然哪怕我们蒙对了政策风向,主力懒得拉,也是白搭——因此,这只是后续交易的思路之一,绝非全部。
政策/事件/消息、资金、情绪、估值、基本面都会对行情有影响,但都无法单一地决定行情的走向。
——————————
如果把格局放小,仅就此次会议提取基金方面的行业主题板块的话,个人认为可以概括出三条逻辑——“防守”、“转型发展”、“扩容”。
防守指的是不让国内的重要领域在内忧外患下出现系统性风险,譬如金融、房地产等,对应的行业主题板块也基本就是金融地产,但需注意该逻辑主要是托底而非进攻。
转型发展指的是国内产业升级,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应的行业主题板块是泛科技题材,拆分出来就是新能源、电子芯片半导体、通信、计算机、国防军工、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新材料。
像人工智能(AI)、信息安全、大数据与云计算、机器人等主题其实就是上述科技细分方向的结合,譬如大数据与云计算其实在指数和基金层面就是通信+计算机,其余的主题也类似。
扩容个人倾向于有两重意思,其一是向内扩容做好国内大循环,其二是向外扩张开发新的海外市场。
向内这次会议提到的主要就是大消费,最容易出政策或热点的就是汽车、家电、旅游、零售。
汽车、家电、旅游都有对应的指数基金,不过旅游指数基金目前还只在场内有,希望明年哪家基金公司能出个场外旅游指数基金。
零售暂无指数基金,不过有一只小众冷门、平时基本没有参考意义的指数基金零售含量略高——养老产业指数。
该指数是由保险、医疗医药、可选消费(文娱、旅游、零售)组成的一个泛消费指数。
由于该指数曾经的权重构成有点接近沪深300的意思,但又不如沪深300,加上里面的可选消费往往是波段行情、容易彼此对冲内耗,所以该指数一直未能出圈。
可如果后续行情不再像19-20年一样主打主要消费(如白酒),而是侧重可选消费,且对零售(商超零售、医疗医药零售)动手的话,这个指数可以考虑先关注一下,没准儿哪天场外做波段能用上。
至于向外,最经典的指数和政策倾向就都包含在比较冷门的一带一路里面了,被动定投组合正在周定投中。
最后,有关防守里面的“化债”,随着指数产品的丰富和调仓,也有一个同样小众冷门的指数近期所含化债概念股的浓度在提升——环境治理。
类似养老产业,不一定用得上,但要用的时候我们就不用像别的场外基民一样到处找,或者找了一圈没找着了。
——————————
上述这些只是准备工作,或者说工具盘点,不代表行动计划。
即知道有哪些平时关注度较低、一般基民不知道或很少想起、但有可能会在之后有操作机会的指数或基金。
明年的行情怎么走,可能连汪汪队自己都不知道。
现在,我们只是将工具准备好,最终怎么操作,还得看市场行情如何演绎。
——————————
回到今日行情,
和我们预期中的一样,如果政策不怎么超预期,短线已经超买的行情就很有可能会因为近几日的护盘维稳而疲惫,从而回调。
今天的整体行情跌幅不小,截止下午两点四十,大盘指数跌幅1.9%,基金领域连逆子北证50都没能在今天成功翻红,唯有旅游、传媒游戏当了回显眼包。
A股这边,
个人态度不变:回踩下方缺口或60日均线大概率会是机会,我会在回调途中不断将仓位重新提高。
但考虑到大盘如果回调不到位,有可能把部分行业主题板块继续带跌,所以我个人有个猜想——大盘风格宽指数这波回调的深度可能会很有限,但部分行业主题板块想要完全止跌或许得破掉60日均线,当然它们的弹性也会更好。
当然,猜测只是猜测,但当行情开始回踩60日均线附近时,个人认为性价比就已经出现,可以考虑分批行动了。
既然我们无法确定它是不到60日均线就提前拉、还是刚好抵达60日均线到点拉、还是假破位先跌破再拉,甚至是横盘震荡等60日均线自己靠上来,那么分批低吸显然是最折中的选择了。
今天光伏开始回踩60日均线,我准备开始分批行动。
之前阶段性低位布局的内地运输的短线趋势如果没有变得太拉胯,我会考虑在20-30日均线的时候就开始分批接回。
港股这边,
基本同A股,这波它是标准地沿着60日均线反弹的,考虑到它们还未回踩20-30周均线(港股近一年的周线级别趋势位),我打算先缓缓再行动,耐心等待。
美股那边,
昨晚回调,目前没什么新东西可说,计划照旧,出信号就操作,不出信号就躺平。
今天没有什么可操作性,躺平的一天。
油气那边,
已经于回调时补仓,近期涨一天跌一天,耐心持仓躺平等后续。
操作记录
被动定投组合这边,
个人无操作,图略。
主动手操组合这边,
个人加仓2份光伏(低碳成长),其余无操作,为节省时间,图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