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闲云、贝贝和秦弋都推荐了这一本书,而且都作了专门的分享,这当然是要把这本书列入必读书单的。
看完一本书复盘一下,已经成了我的一种习惯,主要是为了给自己作一个记录。还有就是自己感觉看书的速度太快,一本书打开开始看,感觉内容就好像是囫囵吞枣,必须要采取一种措施来回顾一下,这本书看完了,到底捞到一些什么知识点,到底收获了什么,所以,输出就是最好的输入方式,不需要把每一本书的所有内容都记牢搞清楚,一本书有一两点收获,一年下来,就已经是盛宴了。
《洞察:精确观察和有效沟通的艺术》这本书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其一是观察,其二是沟通。我在看完观察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就决定把它列入2025年观察一棵树的必读书目。因为这里面有太多内容可以为我们观察一棵树所用,感觉这一次读完第一遍以后,明年还需要再读一遍。
在这本书中,艾美・赫曼通过多幅著名的艺术作品和大量生动的案例,指导我们更精确地观察、更有效地沟通,从而深度开发我们的五官潜能,重新审视身边貌似熟悉的事物,觉察原本可能错漏的信息和机遇,甚至及时躲避可能存在的危机。她告诉医生,要注意观察病人而不是单纯看图表和仪器;她提醒警务人员,在调查罪犯时要将事实从意见中提取出来,她说我们并不通过眼睛,而是通过大脑在观察世界。这简直就是我们观察一棵树的最强指导,因为对于要花一年时间观察一棵树,我们不仅要把树像欣赏艺术品那样,欣赏它们的树皮、树叶、花、果等等,还要带着脑子去观察树。
书中也谈到了一些观察树的内容。想象一棵树,你看不见它在生长,但是它依然在生长,也许只是以一年长高一英寸的速度缓慢生长。你可能每天经过一棵相同的树并且认为它看上去是一样的,但是如果你更仔细地看一看呢?也举到了一个例子,有一位马克.赫希在19年里每天都会看到同一棵树,尽管赫希的住所离那棵树只有1英里,而且已经看过它几千次了,但当他真正花时间细细地观察,他发现这棵树以及它所在的熟悉的山谷,简直是“充满奇异和精彩发现的他乡”。感觉这说的就是我们这一批观察树的小伙伴。
书中谈到的对于“未完成”的焦虑,简直就是我们观察一棵树在交作业的时候始终遵循的原则“先完成、再完善”的翻版,因为作者说“生活终究是在进行之中的“未完成作品”,并不是所有东西都会完美地以一种成品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未完成的事物占据着我们的大脑,所以,“不要去逃避未完成的任务,让我们训练大脑,就当那些未完成的任务是完满的,让那无穷无尽的开环回路无法掳获我们。”而根据我的经验,那个追求完满的人,往往连完成也完成不了,如果说是要写观察一棵树的记录的话,很有可能是一个字也没有写。
这本书的作者艾美·赫曼(Amy E. Herman),美国艺术史学家,在世界范围内对千万专业人士教授“觉察的艺术”,她的 TED 演讲点击量突破3000万次。在B站上也有演讲,看完了书又去把她的演讲视频刷了一下。感觉明年还需要再读一次。
(文中插图为书中图片)
2024阅读
1《第三极的馈赠》
10《树的呼吸》
12《散步疗愈》
15《花与万物同》
18《生命的礼物》
20《亲生命性》
21《偏跟山过不去》
23《叔本华的治疗》
24《全新思维》
26《念念远山》
28《行走的柠檬》
29《照护》
31《群体性孤独》
33《钝感力》
36《论行走》
37《少年照护者》
39《万历十五年》
41《辛丰年先生》
43《最好的年纪》
44《相约星期二》
45《真实性学习》
47《乐迷闲话》
48《我的阿勒泰》
51《疯狂的植物》
56《素食者》
57《养活教育》
58《金子美玲诗集》
59《我看见的世界》
61《文学之冬》
62《早安,怪物》
63《迟桂花》
65《身后无遗物》
66《中国人的气质》
69《意外的旅程》
71《无缘社会》
72《老后破产》
74《女性贫困》